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后发性白内障疾病英文名称: after cataract,AC疾病概述: 后发性白内障(...
养生
疾病名称: 后发性白内障
疾病英文名称: after cataract,AC
疾病概述:
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AC)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导致的白内障。术后发生的后发性白内障又称后囊膜混浊。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重影
主要病因: 白内障手术、晶状体外伤
检查项目: 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视网膜视力检查、视野检查、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
重要提醒: 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如果不进行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2年发生率为100%。
相关中医疾病: 后发内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成人白内障摘出术后5年,由于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类型和诊断标准的不一致,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为5%~50%。
2、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如果不进行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2年发生率为1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进行过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
病因-总述:
后发性白内障多发生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表现为残留的前囊膜或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向后囊移行并化生。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凋亡是目前已知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机制。
病因-危险因素:
1、白内障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2、手术后出现炎症。
3、儿童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
症状-总述:
后发性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通常进展缓慢,少部分患者视力不受到影响。同时还可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等视功能障碍。
症状-典型症状:
1、视力下降
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尤其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2、视物模糊
看东西模糊,感到眼前朦胧,像蒙了一层雾。
3、对比敏感度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人眼需要分辨边界清晰的物体,也需要分辨边界模糊的物体,后一种分辨能力称为对比敏感度。部分白内障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下降。
4、屈光改变
(1)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能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其近视程度可以比较轻,随着白内障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有的老视减轻,有时看书反而不用戴“老花镜”。
(2)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5、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
(1)晶状体混浊程度不同,可导致晶状体各部分屈光不均,产生类似棱镜的作用,从而形成单眼复视(重影)或多视。有时患者可以发现在注视点周围有星形、束状等点彩样光晕。
(2)晶状体混浊可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从而对灯光、太阳光等亮光产生眩光。
6、色觉改变
混浊的晶状体对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得患者对这部分颜色不敏感。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色觉改变。
7、固定性黑影
在视野中时有片状或点状的固定黑影,在强光下更加明显。
8、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导致患者看到的视野有缺损。
症状-并发症:
1、青光眼
随着白内障病情的加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晶状体膨胀可能引发青光眼,表现为眼睛疼、头疼、视力急剧下降等。
2、葡萄膜炎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残留的晶状体物质破裂可诱发急性炎症,造成葡萄膜炎,甚至是全葡萄膜炎,可有眼红、眼痛、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视物模糊。
2、出现视力下降。
3、视野中出现片状或点状的固定黑影,尤其在强光下明显。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眼部不适及功能异常者宜前往眼科处理。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他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既往有无进行过白内障手术?
5、有无眼部外伤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这会导致失明么?
3、这些症状会一直持续么?
4、用药对这些症状有帮助么?
5、需要手术么?
6、手术的治疗效果如何?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视力异常、视物模糊时,应尽快就医处理,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眼部和视力的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建议做对比敏感度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网膜电流图、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常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明确患者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情况、眼压、眶压、眼球突出度、是否可触及肿物等。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初步了解,以制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计划。
检查-其他检查:
1、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观察细胞密度(CD)和六边型细胞的比例,指导手术方法选择。角膜内皮低于1000/mm2时,需慎重考虑白内障手术方式,以避免出现术后角膜失代偿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
2、视网膜视力检查
把特定的图像或视标投射到视网膜上,无论屈光间质是否混浊,直接检查视网膜的视力,以了解患者手术后可能达到的最佳视力,是术前评价黄斑功能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3、视野检查
对于晶状体混浊较轻,而具有一定视力的患者,进行视野检查可发现合并白内障的其他疾病。如有中心暗点,要警惕黄斑病变的存在,生理盲点的扩大及视野特征性的缺损要警惕青光眼及其他眼底病变的存在。由于白内障也会引起视野的改变,所以要联系裂隙灯观察到的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而加以鉴别。
4、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
目前有闪光、图形和多焦3种ERG,可记录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功能、视杆细胞功能和混合功能。闪光ERG反映了整个视网膜的功能。图形ERG主要反映黄斑的功能。多焦ERG能同时记录中央30°视野内100多个视网膜位点上的ERG,有利于诊断和判断术后视网膜的功能状况。临床上常应用的是闪光ERG,如术前ERG正常或轻度降低,估计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如果术前ERG明显降低或记录不到,术后的视力恢复多不理想。
5、视觉诱发电位检查(VEP)
VEP包括闪光VEP和图形VEP,用于记录从视网膜到视皮质的神经通路功能。当黄斑部和视神经出现病变时,可表现为振幅的降低和潜伏期的延长。当患者术前视力小于0.1时,一般采用闪光VEP检查。而患者视力较好时,可采用图形VEP检查。因此在晶状体明显混浊时,VEP检查对术后视功能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准确的预测性。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晶状体外伤史,应用裂隙灯检查容易确定晶状体后囊膜是否混浊和混浊程度,不难诊断后发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是因为在白内障术后才形成的,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特点。一般不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轻症患者可保守观察,疾病对视力影响较大者一般需积极进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一般以激光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少部分儿童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白内障术后患者可能需行后囊膜切除术。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有效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特效药
治疗-手术治疗:
1、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1)手术方式:无痛性,可在门诊进行,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一般不散瞳,利于确定视轴区,使激光切开部位位于瞳孔中央或最好的光学通路上。3mm直径孔足以提高视力,扩大激光孔后有利于提高夜间视力和检查视网膜。
(2)绝对禁忌证:角膜瘢痕,表面不规则或水肿,干扰靶组织能见度。患者不能固视。
(3)相对禁忌证:患眼有活动性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的高危患者;已有或疑有黄斑囊样水肿。
2、后囊膜切除术
对少部分儿童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白内障术后患者,后囊膜机化膜特别致密,需要使用玻璃体切制切开混浊致密的后囊膜,面积要足够大,否则有再次产生后发性白内障的风险。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视力可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预后-危害性:
本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则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手术治疗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可以痊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后发性白内障会造成视功能异常,患者生活可收到较大影响。有效的护理可帮助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术后遵医嘱进行复查,以帮助医生了解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由于视力下降,从病前清楚的视力变得模糊不清,其生活受视力影响有诸多不便而被迫改变,其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可提供安静、整洁和温馨的环境。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尽可能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患者尽可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合理休息,避免加重疾病痛苦。
4、室内使用充足的照明、调整地毯、家具等以避免患者发生碰撞,使其生活更加安全。
5、必要时可使用放大镜来辅助阅读。
饮食调理:
合理调整饮食,帮助患者尽可能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患者术后术后恢复,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牛奶、豆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4、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葡萄干、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多发于白内障摘除手术后,一般无有效预防方式。但随医学技术的进步,发生率在逐步降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