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寰枢椎脱位疾病英文名称: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寰枢椎脱位
疾病英文名称: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
疾病别名: 寰枢椎脱臼
疾病概述:
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是指创伤、退变、肿瘤、先天畸形、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和稳定性,并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枕颈部疼痛、活动障碍,全身运动感觉异常,常伴发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等症状。寰枢椎脱位是最常见的上颈椎严重损伤。若未及时治疗,其脱位程度常进行性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由于其潜在危险性大,一经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颈部
常见症状: 枕颈部疼痛、活动障碍,全身运动、感觉异常
主要病因: 与创伤、退变、肿瘤、先天畸形、炎症或手术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以恢复患者运动感觉功能。
相关中医疾病: 骨错缝
临床分类:
1、TOI外科分型
(1)牵引复位型(T型)
患者过伸过屈位X线片或颅骨牵引能复位,三维CT示寰枢椎关节突关节无骨性融合者均属于T型。该型又以病因、病程和愈后不同分为T1和T2两个亚型。
①T1型:复位固定后寰枢椎稳定性和活动功能可以自身修复,主要病因是儿童咽部炎症和病程<3周的新鲜寰枢椎创伤,如寰椎侧块没有明显分离移位和ADI改变的Jefferson骨折、枢椎齿状突Ⅰ型骨折、Ⅰ型Hangman骨折等。
②T2型:Ⅰ型橫韧带断裂、陈旧性损伤、结核、肿瘤、上颈椎先天性畸形、退变等原因所致脱位,无论外固定多长时间,都不能自身修复C1-2的稳定性。
(2)手术复位型(O型)
患者过伸过屈位X线片寰枢椎脱位无复位,三维CT显示寰枢椎关节突关节无破坏或无骨性融合,经严格颈椎牵引1~2周不能满意复位者为O型。
(3)不可复位型(I型)
三维CT显示患者寰枢椎关节突关节骨性融合,颈椎牵引、手术无法松解复位称为I型。
2、按脱位方向和程度分型
(1)Ⅰ型
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DI)<3mm。
(2)Ⅱ型
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 mm<ADI<5 mm。
(3)Ⅲ型
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5mm。
(4)Ⅳ型
寰椎向后移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寰枢椎脱位是最常见的上颈椎严重损伤。
流行病学-死亡率:
寰枢椎脱位严重损伤延髓时死亡率极高,为3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建筑工人、采矿工人等易被砸伤的人群。
病因-总述:
寰枢椎脱位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所导致,但其发生多与创伤、退变、肿瘤、先天畸形、炎症或手术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以先天畸形及创伤因素多见。
病因-基本病因:
1、外伤
寰枢椎脱位的最常见原因为车祸、高处跌落、暴力直接打击等创伤导致的韧带断裂和齿状突骨折。横韧带、翼状韧带和其他辅助韧带维持寰枢椎间的前稳定性,而枢椎的齿状突和寰椎前弓构成的寰齿关节维持寰枢椎向后的稳定性。当受到过度伸曲的暴力引起韧带断裂或齿状突骨折时,便会使寰枢椎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寰枢椎脱位。
2、先天畸形
出现寰枕发育异常、齿突发育异常、先天性颈椎融合、韧带缺损或松弛等情况时,寰枢椎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寰枢椎易发生脱位。
3、退行性变
在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的病理基础上,椎骨、横韧带,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解剖学结构异常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局部异常组织容易出现劳损、退变、松弛,导致寰枢椎运动节段不稳,这就是许多外伤和先天性畸形患者到中老年才发生寰枢椎脱位,产生临床症状的原因。
4、炎症
寰枢椎部的炎症累及寰枢椎和其周围组织破坏其稳定性,导致脱位的发生。常见感染疾病为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等,非感染性疾患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5、肿瘤
寰枢椎处的肿瘤可破坏维持其稳定性的骨质和韧带,造成寰枢椎失稳或脱位。在原发脊柱肿瘤中可引起脊柱不稳的主要是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而由良性肿瘤引起者则少见,如上颈椎巨细胞瘤或脊索瘤。至于脊柱的转移性肿瘤,所引起脊柱不稳的程度往往取决于肿瘤所在部位和侵袭程度,以及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情况。
6、手术
脊柱的各种减压手术可使脊柱稳定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症状-总述:
寰枢椎脱位临床上常表现为枕颈部僵硬、疼痛与活动障碍,也可出现全身运动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伴发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血压升高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脱位后,患者常出现颈枕部僵硬、颈枕部疼痛(有时放射至肩部)、头部活动受限,头部歪斜,旋转受限,颈部肌肉痉挛、疼痛。
2、前脱位时,寰椎前弓突向咽后壁,影响吞咽。
3、单侧前脱位时,头部姿势异常,头颈偏向脱位侧,下颌转向对侧。
4、当脱位使椎管前后径狭窄至压迫延髓、颈髓使之受损时,可出现四肢不同程度的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5、部分患者损伤后有一过性神经症状,表现短暂肢体瘫痪或肢体无力,但能迅速好转,且经过治疗可恢复。
症状-并发症:
呼吸中枢受到累及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伴随症状:
影响到椎动脉血运时可伴发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血压升高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当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昏迷、呼吸、全身运动感觉异常骤停等症状时,需立即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
就医-门诊指征:
当出现枕颈部疼痛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危及患者生命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时,应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自行就诊时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奔跑,尽量保持颈部相对平稳的状态。
3、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物。
4、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除了枕颈部疼痛,还有其他症状吗?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是否有变化呢?
2、枕颈部是否受过伤呢?如何受伤的呢?受伤到现在多久了?
3、枕颈部有做过手术吗?是做的什么手术呢?
4、之前患过脊柱结核吗?如果患过,是否治愈了呢?
5、还有其他疾病吗?是否在用药控制呢?
6、既往有过敏史吗?近期有接触过致敏物质吗?
7、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8、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怎么了?是骨折了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要做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外伤后出现枕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X线、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及骨折具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患者的神智、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一般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系统:医生常用一些器具(如大头针、棉絮或音叉等)触碰患者的皮肤,患者可能会有身体两侧相同位置的感觉不一致的情况,还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者会让患者触摸一个常见的物体(如钥匙),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说出这个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名称。此检查主要测试患者的痛触觉、温觉及深感觉,并依据减弱或消失的部位来确定截瘫平面。此外,肛周及会阴部痛触觉亦应加以详细检查。
(2)运动系统:医生会用自己的力量使患者的肢体做被动运动(要求患者的受试肢体放松),医生可感觉到患者的肌肉较硬或者被动运动的阻力较大;医生会要求患者做特定的活动(如屈肘),然后医生用手施加阻力,感知患者肌肉的力量强度,以测定患者肌力。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1)颈椎张口位片:可观察是否存在寰枢椎及齿突骨折、侧块移位、枢椎齿突偏离等。
(2)颈椎侧位片:主要观察寰枢椎是否存在骨折、前后脱位及前后位置关系。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寰齿前间隙(ADI)和寰枢椎管储备间隙(SAC)。ADI在成年人一般不超过3mm,儿童一般不超过5mm。如果ADI超出此范围则考虑寰枢椎脱位。而SAC一般为18mm以上,低于此值者有脊髓受压的可能。
2、寰枢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
CT横断面扫描加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寰枢椎的位置关系、骨性椎管狭窄及骨碎片情况,可用于评估寰枢椎的骨性解剖结构以及是否存在病理性骨折等。
3、寰枢椎MRI
MRI可判断韧带断裂、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等软组织情况。MRI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出造成寰枢椎脱位的病理解剖因素,并可判断受伤脊髓的位置、形态、损伤的程度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其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内肿瘤、颈髓脊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有外伤、肿瘤、咽喉炎症、类风湿、结核、先天畸形等病史;
2、颈枕部疼痛、活动障碍,常见脊髓功能障碍、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血压升高等;
3、过伸过屈位X线片结果为寰齿前间隙≥5mm或脊髓有效空间≤14mm或存在侧块分离>6.9mm;
4、CT和MRI检查可见寰枢椎解剖学异常和脊髓压迫等病理改变
满足1、2、3可初步诊断AAD,满足1、2、3、4可明确诊断AAD 。
诊断-鉴别诊断:
1、颈椎病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颈椎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和韧带肥厚等原因所致,出现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受压等一系列症状体征。颈椎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颈椎病在X线上表现为明显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颈脊髓造影可显示椎管狭窄。
2、颈椎间盘突出
多发生在青壮年,患者多有明显的头颈部外伤史,伤后即出现症状。X线检查无明显骨质变化或寰枢椎关节紊乱。颈髓造影显示椎间隙变窄,椎管完全或不完全梗死。CT扫描更有助于鉴别,并能判断其程度。
3、颈椎管内肿瘤
以青壮年多见。患者的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并进展较快。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同时受累。颈椎X线检查表现为椎弓根变形变扁,根间距增宽,椎体后缘凹陷,有时可见椎间孔扩大或椎体破坏。脊髓造影或CT扫描可明确诊断。
4、脊髓空洞症
患者常合并颅底凹陷症等枕骨大孔区畸形。病情发展缓慢。有特征性的感觉分离表现。腰穿检查多正常。X线检查无寰枢椎关节紊乱现象。CT扫描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5、后纵韧带钙化
本病好发于颈椎,患者后纵韧带增厚和钙化,使椎管前后径变小,压迫颈椎,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颈椎X线侧位片可见椎体后面有长条形钙化影,寰枢关节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寰椎横韧带损伤的程度、复位的难易、复位后的稳定性及脊髓受压的情况。可采取牵引颈部制动的保守治疗,也可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术前适应性训练
适应性训练可提高手术操作适应性和加快术后康复,主要包括俯卧位训练、唤醒试验训练、呼吸咳痰训练、卧床排便训练、颈部制动移动训练、轴位翻身训练、卧位颈肩腰背四肢肌肉锻炼等。
2、手术方式
(1)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本治疗方式适用于新鲜寰枢椎不稳定性创伤导致的T1型患者。具有保存寰枢椎活动功能,提供坚强内固定的特点,常用技术包括寰椎单节段复位固定术、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后路临时固定非融合术。
(2)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本治疗方式适用于T2型患者,常使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寰枢椎侧块螺钉技术等术式。另外,对于牵弓或非融合内固定治疗 T1 型 AAD 遗留不稳定或骨不愈合、畸形愈合的患者要给与融合内固定治疗。
(3)Ⅰ期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寰枢椎侧块螺钉技术、枕颈固定融合术)方案治疗O型患者。
(4)使用后路原位减压枕颈融合固定术治疗Ⅰ型患者。
治疗-其他治疗:
牵引及手法治疗纠正脱位是咽部炎症和新鲜寰枢椎稳定性骨折导致的T1型患者(ADI≤5mm和(或)SAC≥14mm)的首选疗法,可帮助周围肌肉松弛,减轻局部水肿、充血及渗出。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疗法可扶正祛邪,加强外科治疗疏通督脉的作用,在促进压迫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方面具有优势,是治疗AAD的重要辅助手段。
1、中药内服
(1)督脉瘀阻证:督脉瘀阻证治疗上宜补气活血、祛瘀通督为主。推荐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AAD伴脊髓损伤。
(2)气滞血瘀证:外伤直接损伤上颈部筋骨,经络不通,气滞血瘀,宜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推荐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 AAD。
(3)风寒湿痹型:外感风寒湿邪,痹阻上颈部经脉。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为主。推荐使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湿痹型AAD。
(4)痰湿阻络型:痰浊阻于上颈部经络,上蒙清窍。宜祛湿化痰,通络止痛为主。推荐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治疗痰湿阻络型 AAD。
(5)肝肾不足型:肝主筋、肾主骨,肝血亏虚,肾精不足则筋骨失养,弓发骨错缝筋出槽。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主。推荐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汤合葛根汤加减治疗肝肾不足型 AAD。
(6)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推动无力,外邪客于上颈部经络则气血瘀滞。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推荐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 AAD。
2、针灸
针灸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扶正祛邪。 推荐使用针灸在循经取穴、 远端取穴等原则指 导下用于 ADD 患者的康复治疗。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经济实用,方便易行的优点。推荐穴位按摩疗法,如耳穴按摩。
4、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在枕颈部利用水蒸气的温热效应,使药力层层渗透,温通关节,松解枕颈部肌、肌腱及韧带挛缩,延缓韧带钙化和骨质退变过程,促进肌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推荐使用中药熏洗用于无手术切口的 AAD局部治疗。
5、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可促进血液循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纤维组织水肿,缓解脊神经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具有消炎、消肿、解痉、止痛的功效。推荐使用中药贴敷用于无手术切口的ADD局部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寰枢椎脱位的预后与病情、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若治疗不及时,寰枢椎脱位可压迫脊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若及时经过正规治疗,可改善患者相应症状,甚至挽救患者生命,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当寰枢椎压迫脊髓时,可能会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相应的临床症状,但部分的患者经过治疗可能依然会有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预后-后遗症:
脊髓受损严重者可能出现截瘫。
日常-总述:
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进行恢复训练,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常顾虑以后的肢体功能,易产生焦虑、烦躁、害怕等心理。此时患者应积极向医生咨询本病相关知识、治疗流程及相关预后内容,以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而患者的家属应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在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此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发病的改善期,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通过头颈的前后、左右、旋转运动,使颈部活动范围改善,每次运动时要缓慢。症状消退后,可进行颈部肌肉的锻炼,在上述运动方向行静力性抗阻运动。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是机体康复的基础。
3、经口腔手术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主要检查X线、CT、MRI等,让医生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切口拆线后仍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防止过大的局部张力,避免碰撞和牵拉,以免切口裂开。
2、注意患肢保暖,同时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麻木和发冷等异常感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促进机体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戒烟禁酒,以免影响机体恢复。
预防措施:
做到以下几条可降低发病的风险:
1、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外伤。
2、建筑工人、采矿工人等高危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自己。
3、若患有结核、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应积极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