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黄热病疾病英文名称: yellow fever疾病别名: 黄杰克、黑呕、美洲瘟疫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黄热病
疾病英文名称: yellow fever
疾病别名: 黄杰克、黑呕、美洲瘟疫
疾病概述:
黄热病(yellow fever)是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和蛋白尿等。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
主要病因: 黄热病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血清学检查、抗原检测、病毒分离
重要提醒: 本病为感染黄热病毒所致,可经蚊叮咬所感染,因此日常应做好防蚊措施。
相关中医疾病: 温病
临床分类:
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城市型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本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为城市型黄热病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
2、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在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蚁、趋血蚁属、煞蚊属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对黄热病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
病因-总述:
本病为感染黄热病毒所致,可经蚊叮咬所感染。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病因-基本病因:
1、黄热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黄热病病原为黄热病病毒,属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过去的虫媒病毒B组)。该病毒抵抗力弱,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等迅速灭活。与同属的登革热病毒等有交叉免疫反应。
2、发病机制
黄热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靶细胞损害可能为病毒直接作用所致。肝脏是主要靶器官,由于肝细胞受损而出现黄疸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同时可见肾脏、心脏等受累。肝脏和脾脏的巨噬细胞产生的TNF等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堆积、内皮细胞损伤、微血栓形成和DIC,是多脏器损害和休克的可能原因。
症状-总述:
本病起病较急,发病后可表现为迅速上升的高热、寒战、头疼、呕吐、黄疸等症状,之后部分症状减轻,黄疸加深,可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等出血症状,如能渡过此期,机体渐渐恢复正常。
症状-典型症状:
1、本病起病急骤,伴有寒战,继以迅速上升的高热、剧烈头痛、全身疼痛、显著乏力、恶心、呕吐、便秘等。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继呈胆汁样。患者烦躁焦虑、颜面绯红、结膜充血、舌红绛、皮肤干燥。心脉率初与发热平行增速,以后渐转为相对缓脉。本期持续约3日,期末有轻度黄疸、蛋白尿等。
2、一般于病程第4日进入中毒期,部分病例可有短暂(数小时至1日)的症状缓解期,体温稍降复升而呈鞍形。本期仍有高热及心率减慢,黄疸加深,黄热病因此得名。患者神志淡漠、面色灰白、呕吐频繁。蛋白尿更为显著,伴少尿。本期的突出症状为各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和瘀斑,胃肠道、尿路和子宫出血等。呕吐物为黑色变性血液。心脏常扩大,心音变弱,血压偏低。严重患者可出现谵妄、昏迷、顽固呃逆、尿闭等,并伴有大量黑色呕吐物。可发生休克、心脏损害、多脏器衰竭及DIC等。本期持续3~4日,死亡大多发生于本期内。
3、体温于病程7~8日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甚至数月。
症状-并发症:
休克、出血、尿毒症、心脏损害、多脏器功能减退等。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入院后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规检查,为了进一步诊断,还会要求进行生化检查、凝血功能、血清学检查、抗原检测、病毒分离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但血小板正常。
2、尿常规
蛋白尿,并有颗粒管型及红细胞。
3、粪便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可阳性。
4、生化检查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重者达255~340μmol/L(15~20mg/dl)。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时可伴有低血糖。
5、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病例有DIC表现。
6、血清学检查
由于黄病毒之间存在抗原性交叉,在进行血清学实验时应设立适当的对照,要慎重解释实验结果。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的结果较为可靠。一般发病后第5~7天出现IgM抗体。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抗体测定(IF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
7、病原学检查
(1)抗原检测:由于黄热病患者早期血中病毒滴度较高,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抗原进行诊断。抗原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低于病毒分离,但所需时间较少。使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可以避免和其他黄病毒的交叉反应。
(2)核酸检测:应用RT-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黄热病毒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发病后4d内血清、全血或死亡病例的肝组织可分离到病毒。可用新生乳鼠脑内接种或Vero细胞和C6/36细胞等敏感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诊断-诊断原则:
凡来自疫区的任何人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均应考虑黄热病的可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具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病原相关检查阳性者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可引起发热、头痛、不适和肌痛。通常不引起严重的肝脏受累或黄疸。根据病毒检测结果确诊。
2、登革热
登革热和黄热病有些相似,都可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和出血表现。严重的登革热病毒感染可以累及肝脏。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以确诊登革热。
3、疟疾
疟疾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和贫血;临床表现包括由溶血引起的黄疸。疟疾的确诊依据是外周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4、伤寒
伤寒的表现包括发热和胃肠道症状。可见肝功能检测异常,但黄疸并不是该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根据培养结果可以确诊。
5、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细菌感染,临床特征是发热、肌痛、头痛和结膜充血。肝脏氨基转移酶可能有轻度升高。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黄热病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解热镇痛治疗
在高温时,可给予患者冰毯、酒精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需给予小剂量解热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因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需忌用。
2、保肝治疗
肝功能损害时,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补充维生素K促进凝血因子合成。必要时还可考虑人工肝支持治疗。
3、血液补充治疗
严重出血时需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新鲜血浆等,必要时输注红细胞。血压过低时,还可根据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或输血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
肾功能衰竭提示需进行透析时给予透析。
5、脑水肿治疗
出现脑水肿时,可给予渗透性利尿剂如3%高渗盐水、20%甘露醇等进行脱水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为止,即使轻症病例也不可忽视,以防止心血管系统突然发生变化,活动量宜逐渐增加。
2、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发生频繁呕吐时禁食,并于静脉内适量补液,给予5%~10%葡萄糖盐水或血浆,但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K、甘露醇
治疗-治疗周期:
黄热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有效对症恢复治疗后,可恢复健康,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患者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
预后-危害性:
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预后-自愈性:
轻型感染后可自行痊愈。
预后-治愈性:
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而治愈。
预后-根治性:
彻底治疗后,病原体可被完全消除。
预后-复发性:
患者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在家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进行适当运动、预防感冒的发生,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对疾病缺乏了解及严密的隔离措施等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孤独、焦虑情绪,易对治疗产生反感,应告知病人黄热病是可以治愈的,使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治愈黄热病的信心。满足病人提出的各种合理需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2、适度进行运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3、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能量供给,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畜肉、禽肉、蛋类及鱼、虾、蟹等;还有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
2、补充各种维生素,调节生理功能,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番茄、柿子、西蓝花、菠菜、莴苣、青豌豆、橙子、杏、红薯等。
3、多饮水,增强代谢。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1、保持自身及周围环境卫生,经常打扫卫生。
2、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
相关疫苗:
年龄在满9个月以后皮下注射一剂活性减毒黄热病疫苗,7~10日后出现抗体,前往流行国家前应接种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