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混合性阴道炎疾病英文名称: mixed vaginitis疾病概述: 混合性阴道炎(mi...
养生
疾病名称: 混合性阴道炎
疾病英文名称: mixed vaginitis
疾病概述:
混合性阴道炎(mixed vaginiti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阴道炎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大多表现为白带异常和(或)外阴瘙痒。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混合性阴道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孕。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治疗此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阴道
常见症状: 白带异常、外阴瘙痒
主要病因: 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引起阴道内环境改变,导致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
检查项目: 阴道分泌物检测、血常规、阴道pH测定、胺试验、妇科检查
重要提醒: 若未及时诊治,可能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部分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病性阴道炎患者或致病微生物携带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多数感染性阴道炎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2、部分阴道炎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衣服或用具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2008年在拉丁美洲地区对1198名妇产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提示,混合性阴道炎感染率为30%~70%以上。2008~2009年欧洲妇产科感染大会报道,混合性阴道炎感染率为3.8%~34%。国内报道,临床上50%以上的阴道炎为混合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不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性交或不洁性交的女性。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混合性阴道感染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占较大比重,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病因-总述:
混合性阴道炎的病因,少部分系同时感染,大部分是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引起阴道内环境改变,正常乳酸杆菌减少。阴道pH改变,使多种病原体大量繁殖造成局部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形成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混合性阴道炎可以为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等不同阴道感染混合而成,也可以由性传播性病原体与需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较为常见的是BV+VVC,BV+TV,BV+TV+VVC。
病因-基本病因:
1、滴虫性阴道炎
病原体为阴道滴毛虫,滴虫性阴道主要通过性行为直接传播。男性由于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本病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溶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间接传播。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属机会致病菌,正常女性阴道内可存在假丝酵母菌,但并不致病,一般在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可侵袭人体造成发病。
3、细菌性阴道病
正常阴道内菌群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但阴道内菌群可因多种原因出现菌群紊乱,导致部分厌氧菌增加引起细菌性阴道炎。
病因-危险因素:
1、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比如说不干净的手纸、卫生巾,或护垫。
2、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勤换内裤,对内裤消毒不严格。
3、频繁用洗液冲洗阴道,可能损伤阴道,从而增加感染概率。
4、妊娠期体内性激素水平较平时明显升高,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增加阴道酸度,形成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的环境。同时,妊娠可使细胞的免疫力下降,从而致病。
5、部分性病、艾滋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导致患病风险增高。
6、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皮质类固醇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雌激素有使糖原在阴道上皮细胞内沉积的作用,这些糖原在阴道乳酸杆菌的作角下分解成乳酸,使阴道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
症状-总述:
混合性阴道炎的临床特征为症状不典型。阴道混合感染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和(或)外阴瘙痒。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白带的颜色、性状、气味也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白带异常
可表现为白带腥臭味较重、量多、较为黏稠,或稀薄的白带中有白色膜状物。
2、外阴瘙痒
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和外阴。
症状-并发症:
1、不孕
严重的阴道炎会造成女性不孕的情况,这是因为阴道内的炎性细胞会影响精子的运行或者是吞噬精子导致。
2、不良妊娠结局
妊娠后期由于阴道防御能力下降而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使症状加重。可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如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3、其他炎症
若并发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的症状,有时可有血尿。部分患者可并发尿道旁腺或前庭大腺感染,盆腔炎性疾病及盆腔疼痛等不适。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外阴瘙痒;
2、伴白带异常,量多,有异味;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妇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妇科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并做好心理准备。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第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平时月经规律吗?疼吗?
6、您最近有怀孕的计划吗?性生活频繁吗?
7、您平时经常使用私处清洗剂清洗外阴吗?
8、您平时免疫力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会对生育有影响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血常规、阴道pH测定、胺试验,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患者多需行妇科检查,除对患者的外阴及阴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外,还可了解阴道分泌物的数量、性质、异味等,对患者的病因及病病情做初步判断,有时可能需要用到扩阴器。
1、检查意义
为了了解患者生殖器官健康状况,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等,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妇科检查。
2、检查方法
首先,患者需要脱掉裤子,一般只需脱掉鞋和一个裤腿,躺在铺好一次性垫子或消毒垫子的诊床,双腿分开放在床两侧的架子上,最大程度暴露会阴。这时医生将阴道窥镜放入阴道内进行视诊,然后取出阴道窥镜,放入一指或两指进行触诊,即双合诊,有时需要医生一指放入阴道、一指放入肛门,配合另一只手在腹部进行检查,即三合诊。对于无性生活、阴道闭锁等原因不能从阴道进入检查,医生可以采取一手通过肛门放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前需排尿,并且要避开经期。妇科检查可能会造成轻度不适,但一般不会有任何损伤。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部分阴道患者可有白细胞增多,一般可行血常规发现。
2、阴道pH测定
阴道的酸碱度对患者的发病存在一定影响,医生可能会通过在阴道壁上使用pH测试棒或pH纸来测定患者阴道pH,对于判断病因有一定帮助。
3、阴道分泌物检测
阴道分泌物镜检或病原体培养,同时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有助于诊断。不同类型致病原的检测方法可能有所区别,阴道分泌物对于感染原因导致的阴道炎确诊及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
4、胺试验
将少许阴道分泌物涂在玻璃片上,加入几滴氢氧化钾溶液,如果产生烂鱼肉样腥臭气味,提示细菌性阴道炎。
诊断-诊断原则:
在临床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依靠阴道pH、阴道分泌物检测及胺试验等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查到同时存在至少2种病原体,两种都可造成异常的局部环境,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带呈白色乳酪样或豆腐渣样,外阴奇痒灼痛。检查阴道壁覆盖一层白膜状分泌物,擦去可见黏膜充血。白带镜检可见芽孢和假菌丝或白假丝酵母菌。
2、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分泌物增多,灰白色,稀薄,均匀一致,有鱼腥味,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检查阴道黏膜无充血;分泌物涂片可找到一般病原菌,无滴虫、假丝酵母菌。
3、老年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淡黄色,严重时呈脓血性白带。外阴、阴道有瘙痒、烧灼感。检查阴道黏膜萎缩,皱襞少,常有小出血点或小溃疡。阴道分泌物镜检无滴虫、假丝酵母菌。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病原体的复杂性,混合感染比单纯感染的治疗时间长。治疗目标为采用综合性手段,杀灭致病菌,维护、促进生理性菌群,增强其功能,实现对人体内有害细菌的控制。在治疗方面,应针对混合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尽可能覆盖抗菌谱以增强疗效、减少复发。
治疗-药物治疗:
常用的抗菌药包括: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消毒类(氯喹那多、聚维酮碘等);抗真菌类(咪康唑、制霉菌素等);其他(克林霉素等)。
1、混合性阴道炎治疗思路(BV+VVC或TV+VC)
(1)口服硝基咪唑类+局部抗真菌药物。
(2)局部联合给药(硝基咪唑类+抗真菌药)。
(3)口服联合用药(硝基咪唑类+抗真菌类)。
(4)BV+TV:可选择硝基咪唑类口服,疗程1周,或者单次口服+阴道给药。
2、国外局部联合治疗方案
(1)BV: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2)TV:甲硝唑、替硝唑。
(3)VVC: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或氟康唑。
3、需氧菌阴道炎(AV)的治疗
近年来,需氧菌及其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受到关注。需氧菌阴道炎(AV)为一种弥漫渗出性的阴道炎症,是以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及大量的脓性阴道分泌物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细菌培养多为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等。
(1)AV+BV或AV+TV:口服甲硝唑+局部杀菌剂。
(2)AV+VVC:局部杀菌剂+口服抗真菌药。
4、由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较高,而且多为混合感染,故选用抗生素时要兼顾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建议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
5、杀灭致病微生物+重建阴道微生态
应用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及时补充阴道中乳酸杆菌。其原则是保护和扶植正常菌群,消除和减少病原体,使阴道微生态失衡转向平衡,将被抗生素扰乱的菌群予以调整,即“先抗后调”原则。即从根本上逆转菌群失调,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这种联合治疗对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有着重要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氯喹那多、聚维酮碘、咪康唑、制霉菌素、克林霉素、克霉唑、氟康唑、阿奇霉素、多西环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不遗留其他问题。
预后-危害性:
1、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盆腔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可造成不孕。
2、部分患者可传染给其他人。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感染病性阴道炎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一般会有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部分感染病性阴道炎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可能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心里支持,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感受美好生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不必使用私处清理液。且尽量少使用卫生护垫,穿棉质或者丝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5、避免危险性生活,选择科学的方法避孕,避免进行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生理期和疾病恢复期禁止性生活。
6、建议外出时避免使用坐浴及盆浴,避免去卫生条件不好的浴室或者游泳池,在外面使用马桶前垫上卫生纸。
7、禁止搔抓外阴,预防手接触传播感染病性阴道炎,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8、针对部分感染病性阴道炎患者,应注意清洁消毒污染区域和衣物,防止疾病的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建议患者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糖尿病患者要尽量避免过多摄入糖类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不必使用私处清理液。且尽量少使用卫生护垫,穿棉质或者丝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2、避免危险性生活,选择科学的方法避孕,避免进行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生理期禁止性生活。
3、建议外出时避免使用坐浴及盆浴,避免去卫生条件不好的浴室或者游泳池,在外面使用马桶前垫上卫生纸。
4、日常生活中,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5、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