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根尖周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AAP...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根尖周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AAP
疾病概述:
急性根尖周炎(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AAP)是从根尖周牙周膜浆液性炎症反应,到根尖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本病可由牙髓病继发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症状由轻到重,病变范围由小到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治疗以消炎止痛为原则;待症状缓解后,可采用根管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痛、牙龈红肿、患牙有伸长感、发热
主要病因: 感染、创伤、化学刺激
检查项目: X线检查、牙髓温度试验或电活力试验、血常规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一经发现,应及时治疗,以免因疼痛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并发颌骨骨髓炎或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临床分类: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为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急性根尖周炎好发于牙髓病患者。
病因-总述:
急性根尖周炎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本病可由牙髓病继发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后者又称为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
来自坏死牙髓和根管中的细菌感染物质是根尖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牙髓受到细菌感染而产生炎症进而坏死,导致根尖区的炎症病变。造成牙髓感染的细菌主要为厌氧菌,如卟啉单胞菌、真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等。
2、创伤
创伤常常是引起急性根尖周炎的诱发因素。例如,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基础上,患牙在受到碰撞、猛击的暴力时,可引起急性根尖周炎。创伤造成牙髓坏死或炎症时,也引起根尖周炎。此外,若牙髓治疗操作不当,也可引起急性根尖周炎。
3、化学刺激
在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过程中,若某些药物(比如封砷剂、次氯酸钠等)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化学性刺激,引起急性根尖周炎。
症状-总述:
急性根尖周炎的症状由轻到重,病变范围由小到大,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于侵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急性浆液期、急性化脓期等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浆液期(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此期是急性根尖周炎的开始阶段,常为一较短暂的过程,临床上表现为患牙牙根发痒,或只在咬合时有轻微疼痛,也有患者在咬紧患牙时,可缓解疼痛。
2、急性化脓期(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或急性牙槽脓肿)
急性浆液期的轻咬合痛很快即发展为持续性的自发性钝痛,咬合时疼痛加重。自觉患牙有伸长感,对合时即有疼痛。根据脓液集中的区域不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根尖脓肿阶段:由于根尖部牙周间隙内有脓液聚集,得不到引流,故有剧烈疼痛。患牙的伸长感加重,以至咬合时首先接触患牙并感到剧痛。患牙根尖部黏膜潮红,但未肿胀。全口牙列除下颌切牙及尖牙影响颏淋巴结外,其他牙齿均不影响下颌下淋巴结。
(2)骨膜下脓肿阶段:可出现持续性、搏动性跳痛,常难以忍受。患牙浮起、松动,轻触患牙时,如说话时舌、颊接触患牙亦感到疼痛。牙龈表面在移行沟处明显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压痛及深部波动感。所属淋巴结肿大,压痛。相应颌面部形成蜂窝织炎而肿胀,引起面容的改变。此期多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左右。
(3)黏膜下脓肿阶段:疼痛减轻,患牙的松动度和咬合痛也明显减轻,根尖部扪诊有明显的波动感,所属淋巴结仍有压痛,体温升高的症状有所缓解。
症状-并发症:
若白细胞、体温继续升高,则应考虑并发颌骨骨髓炎或败血症的可能。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及时去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近期若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牙痛等不适症状是何时出现的?近期症状有加重吗?
2、您的疼痛是怎样的?在哪种情况下疼痛可缓解或加重?
3、您是否还存在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4、您以前有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5、您有使用药物缓解不适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近期有做过检查吗?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7、您是否还患有龋齿、牙龈炎等疾病?有接受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发生急性根尖周炎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药物治疗时,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牙痛、牙龈红肿、发热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X线检查、牙髓温度试验或电活力试验、血常规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牙科检查:观察牙齿是否存在脱落、变色、龋洞等异常;叩诊患牙,查看有无疼痛、松动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合并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增加。
检查-其他检查:
牙髓温度试验或电活力试验:患牙无反应或极为迟钝。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为急性根尖周炎诊断的常规手段。早期仅见患牙根尖部牙周膜影像增宽。较晚期可见根尖区有密度减低的骨质破坏征象,破坏以根尖区为中心,边缘不整齐,破坏边界不清逐渐移行到正常骨质,根尖区骨硬板消失,即为急性根尖周脓肿。
诊断-诊断原则:
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一般不难,患牙多有牙髓炎病史,叩诊患牙时疼痛较剧烈,温度试验或电活力试验患牙无反应或极为迟钝,再结合牙龈红肿、发热等表现,以及X线、血常规等辅助检查结果,并除外创伤性根周膜炎和牙震荡、急性牙髓炎、牙周脓肿等相似疾病,即可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创伤性根周膜炎和牙震荡
有明显的外伤史,如外来撞击,咬硬物或有创伤因素;牙髓活力基本正常,或对冷热刺激一过性敏感。
2、急性牙髓炎
疼痛性质为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放射性痛,常不能指明牙位;冷刺激可引起疼痛或使疼痛加重;叩痛不明显。
3、牙周脓肿
有长期牙周炎病史,患牙有深牙周袋,无深达牙髓的牙体疾病,牙髓活力存在;脓肿部位接近龈缘;患牙自发痛及叩痛程度均较轻,但松动更明显;X线片示牙槽骨垂直或水平吸收。
4、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是颌骨骨膜、骨髓腔和骨髓的化脓性炎症,感染途径主要为根尖周炎和智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主要的发生部位是下颌骨体,也可弥散至下颌升支。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非常明显,高热可达39~40℃,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局部的表现比急性根尖周炎更广泛,除颌面部肿胀,皮温高,颌骨疼痛等典型的炎症表现外,还可出现下唇麻木、多数牙松动、牙周溢脓、口臭、张口困难等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或颅内感染。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原则是消炎止痛,可给予相应药物或进行开髓引流,以缓解症状。待症状缓解后,可采用根管治疗,必要时可考虑将患牙拔除。
治疗-对症治疗:
开髓引流:清除根管内容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根管,疏通根管,引流根尖炎症渗出物,减轻根尖区的压力,缓解疼痛。
治疗-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比如布洛芬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拔牙术:若患牙不能保留,则开放髓腔,待急性症状缓解后,予以拔除。
治疗-其他治疗:
1、调整咬合
适当调整咬合,使患牙脱离对合接触。
2、环钻术
(1)如尚未发现明显的深部波动感时,可采用短期开放髓腔或环钻术,引流根尖部骨质内的炎症渗出物或脓液。
(2)根尖脓肿期患牙可在髓腔封药的同时,进行根尖部环钻术引流,无条件者可短暂开放引流。
3、根管治疗
(1)浆液期患牙:可于根管预备后封抑菌、抗炎消毒药,可采用固醇类(如氢化可的松)+广谱抗生素(如金霉素)糊剂封入根管,并使药物接触根尖组织,有助于根尖局部的抗炎消肿。
(2)骨膜下脓肿期和黏膜下脓肿期患牙:可在根管清创后封入消毒药物(如氢氧化钙糊剂),同时需做脓肿切开进行引流。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予以根管换药或行根管充填。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根尖周炎经过早期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拔除患牙。
预后-危害性:
急性根尖周炎若不及时治疗,有并发颌骨骨髓炎或败血症的可能,还有部分患牙可能无法保留。
预后-治愈性:
大多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应保持心态良好,增强体质,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日常留意牙齿是否出现异常,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最好选用毛软、末端磨圆的牙刷。按时刷牙,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对年龄较小的患者,家属应帮助其养成刷牙习惯。
2、不用牙签剔牙,减少损伤,可换成牙线等工具。
3、规律运动,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4、改正用牙齿开酒瓶等不良习惯,避免牙齿损伤。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可注意营养均衡,科学合理饮食,避免吃过多的糖及坚硬食物,可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术后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咨询医生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2、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3、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作为食物来源。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充分摄入。
饮食禁忌:
1、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2、忌碳酸饮料等对牙齿有刺激的饮食。
3、少吃含骨、带壳海鲜等坚硬食物。
预防措施:
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可能:
1、保持口腔卫生清洁,饭后注意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最好选用毛软、末端磨圆的牙刷。
2、不用牙签剔牙,减少牙齿损伤,可换成牙线等工具。
3、出现龋齿、牙髓疾病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并选择正规机构进行口腔科治疗。
4、每年规律进行口腔检查,尽早发现牙齿问题。
5、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过凉、过热的食物,少喝碳酸饮料。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