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
疾病别名: 瑞典遗传性卟啉病、肝性卟啉病、急性间歇性血紫质病
疾病概述: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是卟啉病中较多见且较严重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卟胆原脱氨酶缺陷所致。患者可出现腹部绞痛、顽固性便秘、肌无力及精神症状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腹部绞痛、顽固性便秘、肌无力、精神症状
主要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因卟胆原脱氨酶缺陷所致
检查项目: 尿常规、血常规检查、尿中ALA和PBG定量检查、PBG定性试验、血生化检查、腹部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预防重点在于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做好产前检查,避免使用巴比妥类及磺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20~40岁人群,女性较多。
病因-总述: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卟胆原脱氨酶缺陷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本型卟啉病是由于卟胆原脱氨酶缺陷所引起,在患者该酶的活性大约只有正常人的50%,仅约10%的患者有临床症状,其余则为隐性。卟胆原脱氨酶至少有3种不同的同工酶,已知一种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另一种只存在于红细胞中。由于卟胆原脱氨酶缺陷,卟胆原(PBG)转化成羟甲基胆色烷减少,并由此产生反馈抑制减弱,从而引起ALA合成酶的作用加强,结果使δ-氨基-γ酮戊酸(ALA)及PBG合成增加,尿中有大量ALA及PBG排出。
病因-危险因素:
1、近亲结婚。
2、20~40岁人群。
症状-总述:
本病一般在成年期发病,常有较长的无症状期,发作时间可持续数日或数月,然后进入间歇期,每次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有所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顽固性便秘、肌无力、四肢疼痛、性格改变、精神错乱、尿色异常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腹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腹痛定位常不明确,多为剧烈绞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外生殖器,不伴腹肌紧张和腹膜刺激征。腹痛时常伴恶心、呕吐、便秘等。
2、顽固性便秘
大便干硬,排便费力,严重者还可出现腹胀、腹痛、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等。
3、神经系统症状
(1)周围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四肢疼痛、乏力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双下肢感觉异常或减退,下肢可出现发痒、蚂蚁爬行感或针刺样疼痛等异常感觉;也可出现感觉减退,针刺或水烫均感觉不到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或瘫痪。
(2)面神经麻痹:可出现口角下垂、流口水等。
(3)精神症状:常表现为性格改变、精神错乱、忧郁、幻觉、焦急、狂躁等。
(4)尿色异常:急性期新鲜尿可呈棕色或葡萄酒红色,但也可正常。
症状-并发症:
1、可因呕吐而发生脱水和少尿。
2、可并发精神错乱、癫痫、抑郁等。
3、还可出现肌肉萎缩、瘫痪等严重并发症。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部绞痛、顽固性便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先做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对本病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根据个体情况选做尿中ALA和PBG定量检查、PBG定性试验、血生化检查及腹部X线检查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一般检查
发作时,大量的ALA和PBG由尿中排出,刚排出新鲜尿尿色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尤其在阳光下暴露后,PBG转变为尿卟啉或粪卟啉,尿色渐加深,呈咖啡色。在Wood光照射下尿卟啉显有红色荧光。尿比重增高,可能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但尚不能证实垂体的病变。
2、血常规
本病急性发作期可导致白细胞轻度升高,为进一步诊断本病提供有力的证据。
3、尿中ALA和PBG定量检查
ALA和PBG可比正常人增加100倍以上,在间歇期虽然减少,但比正常人仍高。正常人每24小时PBG的排出量为0~2mg,ALA为0~7mg。PBG定量对于基因携带者的诊断比ALA定量更有意义。病人肝细胞、红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尿卟啉原Ⅰ合成酶明显降低。羊水穿刺细胞培养做尿卟啉原Ⅰ合成酶定量,可在产前诊断此病。一些无症状的儿童与成人基因携带者此酶活性亦低。
4、PBG定性试验(Watson-Schwartz试验)
此试验有特异性,对诊断较有意义,并可检出无症状的基因携带者。
5、血生化检查
在急性发作时,常因发作时呕吐与腹痛不能进食导致水电紊乱,出现有低钠血症,血钙浓度也降低,甚至有的病人可发生少尿和氮质血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见小肠充气或液平面,易被误诊为肠梗阻。
诊断-诊断依据: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相对少见,发病往往找不到诱因。腹部剧痛,用镇痉药无效,病情比较急重,但缺乏特异体征,如果腹痛伴有一过性精神错乱就要考虑本病,再结合尿色改变和尿卟胆原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胆道蛔虫病
阵发上腹部剧痛,患者颠覆不安,伴有恶心呕吐,但疼痛局限于上腹,压痛轻微,不伴肌紧张,典型病例行B超检查可看到胆管内有同心圆征,急性期服用驱虫药,疗效很好。
2、腹腔脏器急性穿孔
包括胃和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可能有溃疡病病史如饥饿性腹痛,腹部剧痛持续,因腹膜刺激,躯体活动时腹痛加剧,体位受限,伴有腹肌紧张呈板样硬度,压痛和反跳痛很显著,肝浊音界可能缩小或消失。急性炎现象明显,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X线立位检查膈下多有游离气体。
3、急性胰腺炎
发病急、腹痛持续、躯干活动受限,患者可能有胆道蛔虫病,慢性胆道感染或暴饮暴食史,腹痛剧烈。重症者可能合并休克,与卟啉病伴有血压上升正相反。腹部检查压痛多较明显,可有肌紧张,起病6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升高,起病12小时后,尿淀粉酶升高。血清脂肪酶升高,与淀粉酶的升高呈平行状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近100%。
4、机械性肠梗阻
具有引起肠梗阻的因素,例如肠粘连,肠套叠、肿瘤等,除腹痛外,呕吐更为明显,腹胀很显著,尤其是结肠梗阻,体检腹部可能看到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是其特点。X线检查肠内液平面往往很明显。卟啉病患者无腹胀,肠鸣音不亢进。
5、铅绞痛
可呈持续性肠绞痛,表现与卟啉病颇为相似。患者有慢性铅中毒史,见于长期从事职业性如铅酸电池制造,常喝用“锡壶”(含大量铅)装的酒,或长期食用含铅食品如土法腌制的含铅皮蛋等。患者的牙龈可能有“铅线”,血铅含量很高,但尿中卟胆原阴性。
6、神经官能症或其他精神失常
有精神烦躁等表现,但少有腹痛,尿色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只能减轻症状,以药物治疗为主,此外,还应积极治疗感染、去除病因(如避免饥饿或饮酒;避免应用巴比妥类和磺胺类药物等)。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饥饿、饮酒。
2、积极治疗感染。
3、不使用可诱发本病发作的药物,尤其是巴比妥类和磺胺类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高铁血红素
可使腹痛、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得到缓解,迅速降低血中卟胆原的水平。制剂有冻干羟高铁血红素制剂、精氨酸血红素、白蛋白血红素等。不良反应可能有恶心、呕吐等。
2、止痛药
腹痛严重者可用麻醉性镇静剂如可待因、哌替啶(度冷丁)或吗啡等,但应慎防成瘾。
3、美托洛尔
可缓解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等。
4、氯丙嗪
既可治疗腹痛、恶心、呕吐,又可控制患者兴奋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常见不良反应有心悸、口干、皮疹、乳房肿大等。
5、维生素B₁
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可改善面瘫及肢体感觉异常等。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6、其他药物
精神狂躁者可用奋乃静或三氟拉嗪等药物治疗;急性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的患者,可用避孕药来预防或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冻干羟高铁血红素制剂、精氨酸血红素、白蛋白血红素、可待因、哌替啶、吗啡、美托洛尔、氯丙嗪、维生素B₁、奋乃静、三氟拉嗪
治疗-其他治疗:
支持治疗:葡萄糖能抑制肝脏中ALA合成酶的活性而缓解症状,急性发作期应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并注意纠正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者可能需要给予胃肠外营养。
治疗-治疗周期: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年,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期发现并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会逐渐减轻,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但若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好,还会出现瘫痪、抑郁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可引起瘫痪、抑郁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很难治愈,及时治疗可使症状得到控制。
预后-治愈率:
本病治愈率极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本病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只能减轻症状,减少发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复发的可能。饥饿、感染、精神刺激、过量饮酒、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是卟啉症的常见诱因。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应注意加强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突然,病程较长,加之腹痛、肌无力、四肢疼痛、精神错乱等表现,使病人心理负担加重,担心疾病无法治愈、拖累家庭,怕疾病会遗传给子女等。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帮助缓解其不良情绪。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和本病的治疗新进展,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恶心、呕吐、瘙痒、皮疹等不适表现时,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避免刺激。
2、避免日光照射,注意皮肤护理。
3、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定时帮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压疮。
5、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口腔护理。
6、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7、病情轻微或缓解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日常-病情监测:
1、严密监测腹痛症状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消化道症状,有无便秘。
3、注意监测精神改变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复查时可能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或X线等检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饮食,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多吃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乳制品、鸡蛋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提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
饮食禁忌:
禁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粗糙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避免近期结婚。
2、做好产前检查,如B超、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等,尽量避免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
3、有家族史者,在平常生活中应尽量使用巴比妥类、磺胺类及类固醇类药物。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营养均衡、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熬夜;学会缓解压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