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细支气管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bronchiolitis疾病别名: 细支气管...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细支气管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bronchiolitis
疾病别名: 细支气管综合征
疾病概述:
急性细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olitis)是指管径<2mm的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可以是特发的,但更常见于感染后、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吸入毒气烟雾和器官移植等。目前临床上的急性细支气管炎常特指下呼吸道感染后的细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喘息、呼吸困难,一般预后较好。目前,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细支气管炎最为常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呼吸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肺脏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发热、呕吐、食欲减退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误吸毒性气体、结缔组织病、肺和骨髓移植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动脉血气分析、鼻咽部分泌物检查、胸部CT、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急性细支气管炎儿童多见,但成人也有一定几率感染,延误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肺气肿或引发其他部位炎症,须及时就医。
相关中医疾病: 咳嗽、哮喘、肺炎喘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本人、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常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常见情形如下:与病原携带者或患者交谈、接触了携带病原体的玩具、接触了携带病原体的动物等。
流行病学-发病率:
急性细支气管炎发病率高,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死亡率:
由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细支气管炎病死率较高,暂无确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急性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由于冬季气候干冷,病毒更易存活和传播,且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待在室内的时间有所增长,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可能,增加了传播风险。
病因-总述:
急性细支气管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误吸毒性气体、结缔组织病、肺和骨髓移植等,不同地区各种病原体的比例略有不同,好发于婴幼儿。病原体进入肺中,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释放。进一步释放组胺,引发炎症,导致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可造成婴幼儿肺功能减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细支气管炎最为常见。
病因-基本病因:
1、吸入性损伤
吸入毒气(如氮氧化物)、灰尘、刺激性气体、金属粉尘、有机粉尘、香烟、可卡因、燃烧烟雾等刺激性物质。
2、病原体感染
急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病毒为主的感染性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偶见于年长儿童和成人。
3、药物性
服入青霉胺、六甲胺、L-色氨酸、白消安、金制剂、头孢菌素、胺碘酮、醋丁洛尔、百草枯中毒。
4、特发性
(1)无诱因:源性缩窄性细支气管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间质性肺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原发性弥漫性增生。
(2)有相关诱因:器官移植相关、结缔组织病相关阻塞性肺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放射性肺炎、吸人性肺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炎和慢性甲状腺炎。根据组织病学则可分为增殖性和缩窄性细支气管炎。
病因-危险因素:
1、婴幼儿年龄小、体格弱,免疫功能不完善,接触病原体后易患此病。
2、吸烟损伤肺部,使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易于遭受病原体的侵袭。
症状-总述: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喘息、呼吸增快、发热和胸部紧缩感等,还可伴有激惹、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该病起病急骤,以鼻塞、流涕和喷嚏为首发症状。几天后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发热和胸部紧缩感,伴有激惹、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由于细支气管内腔狭窄,管壁又无软骨支撑,发炎时易于阻塞或闭塞,因此患儿最突出的症状是喘憋性呼吸困难。与普通肺炎相比,其喘憋症状更严重,且出现更早。病情严重时呼吸浅快,伴有呼气性喘鸣,呼吸频率可高达每分钟60~80次或更快。缺氧严重时多数患者有明显的“三凹征”,鼻翼扇动,烦躁不安和发绀,甚至可出现神志模糊、惊厥和昏迷等脑病征象。
症状-并发症:
1、心力衰竭
急性细支气管炎主要因为呼吸不畅导致低氧血症,进而引起周围血管收缩或痉挛,最终引起心衰。
2、中毒性脑病
缺氧可致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导致脑水肿的发生,进一步导致颅内压增高,伴脑循环代谢障碍,最终导致中毒性脑病的发生。
3、中毒性肠麻痹
患者缺氧会导致胃肠道黏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黏膜的屏障功能被破坏,导致了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微循环障碍,抑制了肠蠕动,最终导致中毒性肠麻痹。
就医-急诊指征:
若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等可能会危及生命的症状时,须及时处理,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咳嗽、胸闷、发热、喘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症状。
3、伴呕吐、食欲减退。
4、出现其他的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患者病情平稳时到呼吸内科就诊。
3、幼儿病情平稳者,可到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应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监护人要准确的回忆患儿病程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点,以便于回答医生的问题。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是否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孩子的体温最高达多少度?咳嗽的频率如何?
3、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孩子的症状是否有加重?
4、您的孩子是否还有其他不适,比如呕吐、 食欲减退?
5、您的孩子从发病以来,睡眠状况如何?
6、您的孩子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7、您是否带孩子去过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治疗?
8、出现症状以前,您的孩子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
9、您的孩子平时抵抗力如何?容易生病吗?
10、您的孩子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得了什么病?情况严重吗?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治疗效果如何?可以完全治愈吗?会有后遗症吗?会复发吗?
3、大约多长时间来治疗?
4、需要吃什么药?做什么检查?我们需要住院吗?会有副作用吗?
5、我们家属在照顾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6、症状好转之后还需要来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呕吐、发热、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动脉血气分析、鼻咽部分泌物检查、胸部CT、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查
医生可能对患者进行体温、呼吸频率等的监测,一般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的现象。
2、咽部检查
医生可能对患者咽部进行检查,观察是否红肿、溃烂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3、肺部听诊、叩诊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及叩诊的检查,一般急性细支气管炎患者肺部叩诊呈现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满布哮鸣音或哨笛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判断患者是否感染。
2、血液细菌培养
可进一步诊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3、动脉血气分析
进行动脉血气检查判断机体是否出现缺氧的情况。
4、鼻咽部分泌物检查
通过病毒免疫荧光检测或PCR检测有助于病原体的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医生可能对患者进行换气功能等检查,大部分急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可能会出现问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CT
胸部CT对本疾病诊断价值不高,主要作用是排除其他呼吸道或肺部疾病。
2、胸部X线
X线检查结果表现在患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多表现正常,或伴有肺纹理增粗及肺过度充气的征象,也可出现亚段肺实变和不张。少数患者表现为结节、网状结节和磨玻璃影等类似间质性肺炎的影像特征。
诊断-诊断原则:
急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具有呼吸道感染的普遍征象,单纯依靠临床症状无法诊断。目前主要依靠血液细菌培养、动脉血气分析、鼻咽部分泌物检查、胸部CT等判断是否为急性细支气管炎。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腺病毒性肺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困难和特征性哮鸣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二者鉴别。
2、支气管哮喘
在婴幼儿期不多见,但其临床表现可类似于急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有家族过敏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或氨茶碱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等,一般不难进行鉴别。
3、喘息性支气管炎
与轻症急性细支气管炎有时不易区别,鉴别要点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无明显的肺气肿存在,咳喘不严重,亦无中毒症状,且可反复发作。
4、腺病毒性肺炎
也可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但病程较长,喘憋出现晚,肺炎体征较明显,X线胸片上可见大片融合灶。
5、感冒
急性细支气管炎初期症状可能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但病情加重后会出现胸闷、呕吐、憋喘的现象,需要与感冒进行区分。
6、其他
有喘憋症状者尚需与胃液反流、气道异物阻塞、咽后壁脓肿等鉴别。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但一般为低热,体温大于40℃时应注意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目的在于清除病原体,对于病毒感染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为主。其他物理、化学治疗方法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1、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2、避免与他人过多接触,发生再传染。
3、保持良好的心态,若为幼儿感染,家长应积极安抚。
治疗-药物治疗:
1、利巴韦林
是临床治疗急性细支气管炎常用药,雾化使用。如通过机械通气给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呼吸阀阻塞。但疗效并不十分肯定。
2、皮质激素
亦可用于急性细支气管炎,但疗效并不十分肯定。
3、其他
据国内部分研究报道显示,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使用更昔洛韦、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进行平喘治疗时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以及使用其他药物如纳洛酮、前列腺素E1进行治疗,对于减轻症状及缩短治疗时间均有积极影响。
治疗-相关药品:
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纳洛酮、前列腺素E1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个别病情严重患者需要考虑肺移植。
治疗-其他治疗:
氧疗:急性细支气管炎导致的气道阻塞可能会引起婴幼儿缺氧。如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90%时,应给予低浓度氧疗。可经头罩或氧气帐给予温暖、微湿的氧气,以保持SaO2在93%~95%以上。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0~15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重症患者若在高浓度吸氧下仍无法维持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92%,呼吸状态恶化或出现呼吸肌肉疲劳、呼吸暂停发生频率增多时需入住重症监护室,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个别病情极重者可考虑肺移植。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与病原体、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急性细支气管炎损伤肺部,可能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2、在打喷嚏、面对面交谈时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染给他人。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此病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但由于感染后自身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抗体,故再感染的发生率极高。
日常-总述:
急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要注意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再次接触病原体,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细支气管炎多发于儿童,对于治疗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因此家长应以患儿积极安抚,稳定患儿情绪,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成年患者呼吸道症状较轻微,若在家治疗,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擅自加减用药。
2、常用药利巴韦林使用时可能发生贫血、乏力、头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可消除,药物反应严重或停药后不缓解者需及时送医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应给予康复后的患儿合理的母乳喂养,增强其抵抗力。
2、父母双亲戒烟能够给婴幼儿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3、注意手卫生、定时清洗玩具用酒精清除污物等可减少和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婴幼儿亦应避免与呼吸道病人接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暖、防风,避免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日常-特殊护理:
若患儿憋喘较重、呼吸困难,可将患儿竖抱或进行体位变换,有助于炎症的吸收,缓解呼吸困难的问题。
饮食调理:
急性细支气管炎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建议:
1、急性细支气管炎多发于婴幼儿,合理的母乳喂养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对环境适应力。治疗期间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
2、保持清淡饮食、合理饮食。
3、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饮水。
饮食禁忌:
1、辛辣的食物应该避免。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均能刺激呼吸道使症状加重。
2、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度。
3、忌食海腥油腻之品。因“鱼生火、肉生痰”,故应少吃黄鱼、带鱼、虾、蟹、肥肉等,以免助火生痰。
预防措施:
1、合理的母乳喂养,增强体质和机体对环境适应力。
2、家庭成员宜戒烟。
3、远离人员密集环境,远离相关症状病人。
4、多进行锻炼,增强机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