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脊柱骨折疾病英文名称: fractures of the spine疾病概述: 脊柱骨折...
养生
疾病名称: 脊柱骨折
疾病英文名称: fractures of the spine
疾病概述:
脊柱骨折(fractures of the spine)系骨科常见创伤,包括颈椎、胸椎、胸腰段及腰椎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最多见,其次为颈、腰椎,胸椎最少,常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疼痛、局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瘫痪、感觉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通常建议患者积极就医诊治。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脊柱
常见症状: 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瘫、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 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超声、电生理检查、血常规、血沉检测、出凝血时间检测
重要提醒: 脊椎骨折可能会合并脊髓和神经损害,导致瘫痪等情况发生,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
临床分类:
1、依据损伤机制分类
包括压缩骨折、屈曲-分离骨折、旋转骨折、伸展-分离骨折。
2、依据骨折的稳定性分类
(1)稳定性骨折
轻度和中度的压缩骨折,脊柱后柱完整。
(2)不稳定性骨折
①脊柱三柱中二柱骨折:如屈曲分离损伤累及后柱和中柱骨折。
②爆裂骨折:中柱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有潜在神经损伤,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③骨折-脱位:累及脊柱三柱的骨折脱位,常伴有神经损伤症状。
3、依据骨折形态分类
(1)压缩骨折
椎体前方受压缩楔形变。压缩程度以椎体前缘高度占后缘高度的比值计算。分度为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之比,Ⅰ°为1/3,Ⅱ°为1/2,Ⅲ°为2/3。
(2)爆裂骨折
椎体呈粉碎骨折,骨折块向四周移位,向后移位可压迫脊髓、神经,椎体前后径和横径均增加,两侧椎弓根距离加宽,椎体高度减小。
(3)撕脱骨折
在过伸、过屈位损伤时,在韧带附着点发生撕脱骨折,或旋转损伤时的横突骨折。
(4)Chance骨折
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也可以是前后纵韧带-椎间盘-后柱韧带复合体的损伤。
(5)骨折-脱位
脊柱骨折并脱位,脱位可为椎体的向前或向后移位并有关节突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亦可为旋转脱位,一侧关节突交锁,另一侧半脱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脊柱骨折系骨科常见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骨折最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脊柱骨折大多因外伤导致,因此多见于青壮年人群。
2、老年人可发生骨质疏松,故也易发生脊柱骨折。
病因-总述:
脊柱骨折通常是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等。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椎骨分为椎体与附件两部分。从解剖结构和功能上可将整个脊柱分成前、中、后三柱。胸腰段脊柱(T10~L2)位于胸腰椎生理弧度的交汇部,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较容易发生骨折。
病因-危险因素:
1、存在骨质疏松、脊柱肿瘤等疾病,可增加脊柱骨折发生风险。
2、患有肾病、糖尿病、类风湿疾病等慢性病,造成骨质脆弱,也容易引起骨折。
症状-总述:
脊柱骨折常引起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不同部位骨折,其症状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严重患者还可能有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伤处局部疼痛,如颈项痛、胸背痛、腰痛或下肢疼痛等。
2、活动受限
(1)颈椎骨折时,屈伸运动或颈部回旋运动受限。
(2)胸椎骨折躯干活动受限,合并肋骨骨折时可出现呼吸受限或呼吸音减弱。
(3)腰椎骨折时腰部有明显压痛,伸、屈下肢感腰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症状-并发症:
1、脊柱骨折患者可能会合并胸、腹和盆腔脏器的损伤。
2、若脊柱骨折患者长期卧床,不能翻身,则可能并发压疮等疾病。
症状-伴随症状:
1、因腰椎骨折腹膜后血肿,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弱,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
2、颈、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完全或不完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瘫、截瘫、Brown-Sequard综合征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就医-急诊指征:
1、脊柱外伤后出现疼痛、活动受限;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已确诊骨折,则可前往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幅度动作,以免再次损伤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比较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可能会进行X线检查,避免穿戴配饰或携带金属衣物。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在什么情况下受的伤?
4、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由于外伤等导致脊柱骨折,引起疼痛、活动异常等,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骨折具体情况;必要时还可在术前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进行术前评估。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患者的脊柱和四肢必须充分显露,但要注意保暖。
1、体位:观察患者能否站立行走,是否为强迫体位。
2、压痛:医生通常会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或叩击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则提示后柱已有损伤。
3、畸形: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看见或扪及后凸畸形。
4、感觉:需检查躯干和四肢的痛觉、触觉、温度觉,以了解有无感觉减退等情况。
5、肌力:通常分为6级,即0~5级。根据肌力情况,有助于评估病变严重程度。
6、反射:可能需检查膝、踝反射,病理反射,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等,有助于检查有无脊髓等神经系统损害。
检查-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脊柱骨折诊断意义不大,但围术期准备时通常需进行血常规、血沉和出凝血时间等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有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检查,以了解四肢神经情况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拍摄压痛区域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摄斜位片或张口位片,在斜位片上可以了解有无椎弓峡部骨折。
2、CT
可行压痛区域的CT及三维重建;必要时可拍摄脊柱全长CT三维重建,有助于详细了解骨折情况。
3、MRI
疑有脊髓、神经损伤或椎间盘与韧带损伤时,可作脊柱相应部位的磁共振检查,有助于了解椎骨、椎间盘对脊髓的压迫,以及脊髓损伤后有无血肿、液化和变性等。
4、超声
可帮助检查腹膜后血肿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外伤史,以及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检查结果,一般均能作出诊断;通常医生还可确诊病因、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
治疗-治疗原则:
脊柱骨折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严重程度、骨折部位,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脊柱骨折患者需注意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病情。
2、部分骨折患者如病情轻微,可酌情采用Halo架固定、颅骨牵引复位、手法复位等非手术方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通常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1、颈椎骨折-脱位
(1)上颈椎损伤
①寰椎前后弓骨折:又称Jefferson骨折,若骨折移位明显,需手术治疗。
②寰枢椎脱位:由于此种脱位属于不稳定型创伤,故需在牵引下复位后行寰枢椎融合术。
③齿突骨折:可分为三型,Ⅰ型齿状突尖端撕脱骨折,Ⅱ型齿状突基部、枢椎体上方骨折,Ⅲ型枢椎体上部骨折,可累及一侧或为双侧枢椎上关节突。其中Ⅱ型骨折如移位超过4㎜,一般主张手术治疗,可经前路用空芯螺钉内固定,或经后路C1~2植骨及钢丝捆扎融合固定术。也可以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④枢椎椎弓骨折:若椎体向前移位,则为枢椎创伤性滑脱,应行颅骨牵引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
(2)下颈椎(C3~7)损伤
①屈曲压缩性骨折:最常见于C4~5或C5~6节段。若为椎体压缩大于1/3的不稳定骨折,应行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②爆裂骨折:常累及椎管合并脊髓损伤。通常应行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③关节突关节脱位:若无椎间盘突出可行颅骨牵引复位,颈椎内固定植骨融合;若合并急性椎间盘突出,在复位后需前路椎间盘切除,并内固定植骨融合。
④颈椎过伸性损伤:当损伤发生在椎管狭窄的患者,其过伸时由于椎管容积减少造成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或完全损伤,常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扩大椎管容积(单开门或双开门)。
2、胸腰椎损伤
(1)压缩骨折
若脊柱前柱压缩近Ⅱ°或以上,后凸成角>30°,则需手术治疗复位固定及脊柱融合。
(2)爆裂骨折
若椎管受累超过30%以上,脊柱后凸明显,或有神经症状,则需手术治疗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和植骨融合。
(3)屈曲分离性骨折
手术治疗适于有明显的脊柱韧带结构断裂及椎间盘损伤的脊柱不稳定性骨折,手术行脊柱后路复位、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
(4)骨折-脱位
此类损伤常并脊髓神经损伤,大部分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少数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应行手术复位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并作脊柱稳定性手术;若为不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亦需行复位、减压和脊柱稳定性手术,恢复脊柱正常解剖序列,解除脊髓神经受压,以利早期康复活动。
(5)附件骨折
若合并有其他类型的脊柱损伤,常按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原则处理。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患者发生脊柱骨折后应立刻就医,通常建议采用担架、木板或门板运送,并采用正确的搬运方式,以防加重损伤。
2、根据患者病情情况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如呼吸困难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给予机械通气;胸腔内出血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待病变稳定后在进行骨折处理。
预后-一般预后:
若脊柱骨折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接受规范、正规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病情严重,或者存在其他并发症,则可能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脊柱骨折常会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且患者常需卧床,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影响。
2、脊柱骨折严重可能会导致瘫痪、截瘫等情况,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正确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制动,循序渐进的恢复身体活动,避免再次损伤,注意休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脊柱骨折的发生多为意外,患者常会出现害怕、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学习了解脊柱骨折的相关知识,正确看待疾病,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
(2)家属应耐心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及时安慰、疏导患者,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
日常-生活管理:
1、遵医嘱制动,保持适当体位,预防畸形。
2、注意皮肤干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定时进行全身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和按摩以促进循环。
3、患者用物置于易取处,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饮水、进食、排便、沐浴等。
4、遵医嘱尽早进行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膀胱功能训练,有计划地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进行X线、CT的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防止伤口开裂。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医生。
3、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日常-特殊护理:
脊柱骨折者从受伤现场运输至医院内的急救搬运方式至关重要。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十分危险,这些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屈,可以将碎骨片向后挤入椎管内,加重了脊髓的损伤。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担架、模板或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担架放在伤员一侧,搬运人员用手将伤员平托至担架上;或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担架上。无论采用何种搬运方法,都应该注意保持伤员脊柱尤其是颈部的稳定性,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适量多吃虾皮、泥鳅、豆腐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炸鸡、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本病多见于暴力损伤,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使用交通工具时,系好安全带,驾车时,保持安全距离,遵守交通规则。
2、行走时注意观察路况,遵守交通规则,避免车祸损伤。
3、避免去到没有护栏的高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