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
养生
疾病名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疾病概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以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为其重要特征。目前已发现至少3种基因缺陷(LDLR、APOB及PCSK9)可引起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症状为特征。FH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杂合子型FH患者,经及早合理诊治,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预后相对较好;而纯合子型FH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及肌腱黄色瘤、早发冠心病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水肿)、角膜老年环、关节疼痛、关节僵硬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及枯草溶菌素(PCSK9)基因缺陷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脂检测、超声心动图、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患病率高,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危害性大,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具有本病遗传倾向者,应积极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防止先天缺陷儿的出生。
临床分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根据患者的等位基因遗传结果分为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从父母中的一方获得异常的致病基因,大约保留50%的血脂代谢功能)和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从父母双方各获得一个异常的致病基因,很少或几乎没有血脂代谢功能)。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血清胆固醇水平通常是正常人的2~3倍,病情相对较轻;而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比较罕见(hoFH),血清胆固醇水平可高出正常人的6~8倍,病情较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普通人群中FH的患病率约为0.28%,其中heFH的发病率约为1/500,而hoFH的发病率约为1/100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本病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及枯草溶菌素(PCSK9)基因缺陷,引起低密度脂蛋白(LDL)代谢障碍,使得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异常升高,最终导致FH的发生。其中,基因缺陷以LDLR为主。
病因-基本病因:
1、LDLR突变
约50%的FH确诊患者,可检测到LDLR发生基因突变。正常的LDLR基因可以编码一种前体蛋白,该蛋白可特异结合载脂蛋白B100和载脂蛋白E,进入细胞代谢,从而清除体内约2/3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患者出现LDLR发生基因突变后,便会丧失清除体内胆固醇的功能,从而导致发病。
2、APOB基因缺陷
正常的APOB基因,会编码APOB100,在维持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当APOB出现基因缺陷时,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
3、PCSK9缺陷
当PCSK9发生基因突变时,会使其编码的前体蛋白获得某种功能,从而降低了LDLR水平,使得机体发生代谢障碍,最终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升高。
症状-总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根据相应基因缺陷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纯合子型患者多在10岁之前就出现明显症状,包括皮肤及肌腱黄色瘤、早发冠心病症状及角膜老年环等;而杂合子患者症状出现较晚且病情相对较轻,如黄色瘤多在30~60岁左右出现,冠心病多在30~40岁以后出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及肌腱黄色瘤
(1)肌腱黄色瘤,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皮下结节,质硬,不易活动,多发生在跟腱、手、足、背等部位。
(2)皮肤黄色瘤,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多呈圆形,早期柔软,后期可变硬。另外,可在眼睑处形成扁平状黄色瘤。
2、早发冠心病症状
(1)纯合子型患者可在青少年期间,就出现严重的冠心病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水肿)。
(2)杂合子型男性患者通常在30~40岁左右出现冠心病症状,杂合子女性患者大约比男性迟10年左右,症状较纯合子型轻。
3、角膜老年环
是由于过量的脂质在角膜周边沉着,形成的宽约1mm的白色角膜弓,但角膜老年环不是FH的特有临床表现,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
4、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反复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关节炎与腱鞘炎表现,主要累及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
症状-并发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肺黄色瘤、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脑梗塞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6、平时运动多吗?
7、最近体重怎么样?
8、您还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9、家人中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遗传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能靠改变饮食习惯缓解吗?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及肌腱黄色瘤、早发冠心病症状、角膜老年环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脂检测、超声心动图、基因检测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观察患者有无肥胖、皮肤及肌腱黄色瘤、角膜老年环等,可以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杂音、心率不齐、周围血管杂音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还可以通过简单的体力、智力测试,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脑血管受累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血脂检测,包括以下内容:
1、适用人群
(1)由于本病患病率高,危害性大,因此目前很多国家都建议对于20岁之前的普通人群,进行血胆固醇水平的筛查。
(2)儿童一般需在9~11岁进行筛查,特别是对于存在FH家族史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儿童,应从2岁开始筛查。
2、检测项目
对于FH,目前常用的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3、检测结果
当总TC>7.8mmol/L(杂合子型一般为9~14mmol/L,纯合子型一般为17~26mmol/L)时,以及LDL-C>4.4mmol/L(杂合子型一般为5~10mmol/L,纯合子型一般>15.5mmol/L)时,具有诊断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基因检测:LDLR、APOB及PCSK9等致病基因的检测,是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金标准,并且可以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医生通过超声心动图,可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及主动脉口狭窄等异常表现,为本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力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及肌腱黄色瘤、早发冠心病症状、角膜老年环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脂检测、超声心动图、基因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弹力纤维假黄瘤病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由于我国对FH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且其他国家的诊断标准,由于人种不同,可存在一定差异,并不适用于我国人群。因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学组于2018年,依据我国人群的特点,制定了符合我国人群的诊断建议,成人符合以下2项即可诊断为FH:
1、未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清LDL-C水平≥4.7mmol/L。
2、有皮肤/肌腱黄色瘤或<45岁的人存在脂性角膜弓。
3、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特别是冠心病患者。
诊断-鉴别诊断:
1、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
本病儿童期的主要表现为复发性腹痛、急性胰腺炎、皮肤黄色瘤等,早发性心血管病少见,实验室检查以血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伴有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降低。
2、弹力纤维假黄瘤病
与FH不同,本病的皮肤黄色瘤好发于颈旁、腋下、腹股沟、肘窝等皱裂处,亦有泛发性大面积皮损,长久不消退,缺乏自觉症状,眼损害为本病的重要症状之一。
治疗-治疗原则:
FH的治疗目标是积极控制患者的血LDL-C水平,其中,合并与不合并ASCVD的成人患者血LDL-C目标值分别为<1.8mmol/L和<2.6mmol/L;儿童患者血LDL-C目标值应<3.4mmol/L。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辅以一般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手段,如脂蛋白血浆分离置换疗法、肝移植、基因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是本病治疗的基础,包括鼓励患者戒烟、进食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控制体重、积极体育锻炼等。但患者在开展体育锻炼之前,应首先由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体育锻炼方案。
治疗-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LDL-C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是成人FH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并且他汀类药物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也可用于8至18岁青少年的治疗。一般建议使用最大耐受剂量的强效他汀治疗,如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2、其他调脂药物
(1)当他汀类药物单药效果不好,或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时,可以联用其他类型的调脂药物,目前首选推荐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联用,也可使用烟酸、考来维仑等进行联合治疗。
(2)当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联用治疗效果仍欠佳时,可加用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苏单抗,能够进一步加强对LDL-C的清除能力。另外,依洛尤单抗还可用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烟酸、考来维仑、依洛尤单抗、阿利苏单抗
治疗-手术治疗:
1、肝移植
可以纠正FH患者肝细胞中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但是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且供体匮乏,因此较难作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2、其他手术方式
如部分回肠旁路或血管腔分流术,目前已很少采用。
治疗-其他治疗:
1、脂蛋白血浆分离置换疗法
主要用于HoFH患者,以及伴有冠心病的高危HeFH患者,或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药物治疗下血LDL-C水平仍较高的HeFH患者。但本治疗方法价格较为昂贵,且在2周左右会出现LDL-C水平回弹,故需要每2周重复一次。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很可能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目前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治疗-治疗周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般需长期治疗,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FH根据患者的病因及严重程度,预后差异较大。未经治疗者,杂合子型患者一般在50岁之前死于冠心病,纯合子型患者往往在20岁左右死于心血管意外。经及早合理诊治的杂合子型FH患者,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预后相对较好;而纯合子型FH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引起患者出现早发冠心病症状、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多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脑梗塞等,甚至发生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目前无法被治愈。杂合子型FH患者,经早期诊治,可有效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展;而纯合子型FH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控制疾病的进展。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黄色瘤、胸闷、胸痛、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沮丧、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患者可能因此产生而产生忧虑、自责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日常要多疏导患者,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避免患者过度精神紧张,尊重患者,使患者心态放松。
(2)患者应多参与娱乐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自行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患者应在医生评估后,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锻炼。
3、超重者应科学减重。
4、患者应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并且避免搔抓皮肤黄色瘤。
5、家属应适当陪护出现关节僵硬等症状的患者,避免患者意外摔跤。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血脂水平和心功能,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
2、患者应多吃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鱼肉。
3、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特别是深色或绿色蔬菜。
4、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主食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6、适当增加豆类食品的摄入,如豆腐、豆腐干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限制胆固醇和脂肪酸的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尤其是禽蛋类和动物内脏必须严格控制。
3、少吃甜食及辛辣油炸类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
2、避免近亲结婚。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坚持锻炼,保持适宜的体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