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角膜基质炎疾病英文名称: interstitial keratitis疾病概述: 角膜基...
养生
疾病名称: 角膜基质炎
疾病英文名称: interstitial keratitis
疾病概述:
角膜基质炎(interstitial keratitis)是一种以细胞浸润和血管化为特点的角膜基质非化脓性炎症,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患者常有眼部疼痛、流泪、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及眼睑痉挛,视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睫状充血。角膜基质炎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有关,梅毒螺旋体、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痛、流泪、畏光、视力明显下降
主要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系统性疾病并发眼部病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多为感染引起,但发病机制被公认为是宿主对感染原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病原活动感染的直接结果,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流行病学-传染性:
部分类型如梅毒性角膜病变患者,其原发病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梅毒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性传播、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全世界每年因病毒性角膜炎导致低视力甚至盲的患者中角膜基质炎引起的约占44%。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5~20岁青少年。
病因-总述:
角膜基质炎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有关,梅毒螺旋体、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因。虽然本病多为感染引起,但发病机制被公认为是宿主对感染原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病原活动感染的直接结果,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病因-基本病因:
1、梅毒螺旋体
先天梅毒所致的角膜基质炎发病年龄多在5~20岁,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后天梅毒偶然也会发生。患者90%呈现康-华氏阳性反应,同时尚有其他典型的胎传梅毒的特征,即赫金森氏齿及重听,连同角膜基质的混浊,构成典型的赫金森氏三联征。此外尚有鞍鼻等征象。
2、结核杆菌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比较少见,多系单眼发生,也可以是结核性巩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的并发症。
3、病毒
病毒性角膜基质炎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常可在感冒发热后患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是引起发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多为单侧发病。
4、其他
寄生虫感染、Cogan综合征、LASIK术后角膜炎及硬化型角膜基质炎等也可引起角膜基质炎。
症状-总述:
角膜基质炎多为单眼发病,双眼罕见。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角膜基质炎,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可有一定差异,但多数患者存在眼部剧痛、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和视力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发生角膜上皮反复性剥脱、角膜后沉着物和角膜后弹力层皱褶等改变,病情严重者可以发生穿孔或蔓延至巩膜。
症状-典型症状:
1、一般症状
多数患者存在眼部剧痛、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2、差异性角膜损害
(1)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此类型一般分为三期,即浸润期、新生血管期和退行期。活动性梅毒性基质炎第一个显著的征象是轻微的基质层水肿,少量的内皮层角膜后沉着物。典型的间质性基质层炎症常从周边开始。在上方呈扇形分布,稀疏的、灰白色的基质层浸润扩大并融合。在浸润期,上皮层水肿及小水疱形成,可能局限在某一部分角膜或整个角膜变混浊,呈典型的毛玻璃样外观。在新生血管期,浸润变得更加浓密,血管从周边部侵入深基质层。血管内生和炎症可能局限在周边部呈扇形,或在数周至数月后向中央侵犯至整个角膜,呈红色色调,称Hutchinson橙红斑。待整个角膜血管化后,病程进入吸收期。1~2年后,炎症开始消退,周边部开始变透明。角膜内血管闭塞、导致散光的瘢痕持续存在。内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可能有持续性的皱褶、疣状赘生物、角膜后玻璃状的嵴状物以及可延续进入前房的纤维束。
(2)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结核杆菌并发角膜基质炎相对较少,此类基质炎趋向于周边部,并且常呈扇形分布及伴有扇形角巩膜炎。这种角膜基质炎的炎症影响前中基质层,浓密的浸润呈结节状、脓肿样。血管化也常局限于前基质层,血管管径较大,弯曲状。其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了比较重的角膜细胞坏死,因此残余的角膜瘢痕较厚。
(3)麻风性角膜基质炎:麻风可多种方式累及角膜因脑神经功能失调或眼睑结构变化导致角膜暴露。通常会出现从颞上象限开始的表层无血管性的角膜炎。可由小而分散的上皮下混浊或前基质层混浊融合变成弥散性的前基质层混浊,最后,血管侵入,向角膜混浊区延伸,形成特征性的麻风血管翳。角膜神经可发生节段性的增粗,形成“串珠”状。虹膜表面可以出现小砂石状的乳白色结节,在睑裂处角巩膜缘的巩膜侧有黄色胶样结节以及角膜颞侧浅层血管翳。另外,麻风患者面部可出现典型的“狮样面容”,眼睑皮肤增厚,秃睫,面神经麻痹,可形成兔眼和睑外翻。
症状-并发症:
本病持续发展,多可出现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可因感染因素导致耳聋。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结膜充血。
2、伴有眼痛、眼红。
3、出现异物感、畏光、流泪。
4、伴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眼部不适及功能异常者宜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他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是否长期受到理化刺激?
5、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6、是否存在其他全身性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这会导致失明么?
3、这些症状会一直持续么?
4、用药对这些症状有帮助么?
5、我需要进行手术么?
6、手术可以帮我恢复视力么?
7、我需要治疗多久?
8、需要我调整生活方式么?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角膜基质炎患者,医生多会首先进行较为详细的眼科学检查,根据患者角膜病变的初步形态进行初步判断,并结合患者病史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或病理学检查方案对患者病因进行明确。多数患者还需行角膜光镜检查以及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明确诊断,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常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检查常在裂隙灯下进行,医生多可通过这种方式直观的判断患者的角膜状态。患者常可因病因的不同有较为典型的角膜性状改变,对于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康-华氏反应)
病灶处取材,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油镜下检查螺旋体。房水、玻璃体取材,荧光素标记抗体直接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螺旋体。可帮助明确患者病原聚集部位及疾病严重程度,对于梅毒导致的角膜基质炎有重要作用。
2、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导致浸润。约在48~72小时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注射局部无变态反应发生。
检查-病理检查:
1、麻风患者
对于部分麻风原因导致的角膜基质炎患者,需进行皮肤结节的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梅毒患者
对于梅毒患者,活组织检查有时能发现组织中梅毒螺旋体,多用嗜银染色。染色后菌体易与弹力纤维混淆,可采用特殊的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但此方式不能用于冷冻标本的处理。
检查-其他检查:
1、角膜光镜检查
可显示在角膜基质层内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淋巴细胞浸润。
2、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
光相干断层扫描是角膜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属于无创性检查,可清晰显示角膜病变的深度和范围,有助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角膜基质炎患者的病史、典型的角膜病变形态一般可确诊角膜基质炎,但是由于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所以对于病因的诊断多有赖于多种临床检查结果。医生多需根据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导致患者出现角膜基质炎的病因进行最终明确,一般不需要与其他眼科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梅毒或结核病史,青少年常见。
2、怕光、流泪、视力下降。
3、早期角膜内皮水肿、细微沉着物,伴有葡萄膜炎。
4、首先角膜周边部基质内轻度雾状混浊,睫状体充血,由局部扩展到角膜四周,有时伸出舌状混浊向角膜中心伸展,全角膜呈白色弥漫性混浊,伴有毛刷状深层血管翳新生,向深层基质伸入。
5、病程数周至数月,一旦角膜混浊吸收,血管翳遗留永久性痕迹。
治疗-治疗原则:
角膜基质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因决定,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需要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和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症状,为预防并发症有时还需使用阿托品,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因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炎症消退后遗留瘢痕造成较大视力影响者,有时还需行手术方式切除。
治疗-药物治疗:
1、梅毒性角膜基质炎
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全身梅毒病症的局部表现,应从全身进行驱梅治疗。WHO已提出了全身驱梅治疗的原则。局部使用0.1%地塞米松眼药水滴眼,炎症消退后减量,但应继续维持滴眼数周后逐渐减量停药,以防复发。还可用1%环孢素A眼药水滴眼。为预防葡萄膜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应使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散障。通过早期适当的治疗,85%以上的患者视力恢复或提高。
2、麻风性角膜基质炎
由于其病原生长极其缓慢,患者需要长时间的,甚至是终身的治疗。目前,抗麻风药物有氨苯砜、氨苯吩嗪和利福平。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环孢素A、氨苯砜、氨苯吩嗪、利福平
治疗-手术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于角膜炎症消退后遗留的搬痕,视力低于0.1者,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约90%以上的患者术后有明显的视力改善。但对于麻风性角膜基质炎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应慎重,特别是对于存在眼睑畸形、面神经麻痹或干眼症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治疗周期约2~4周,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角膜基质炎的预后与病变位置及患者病情严重密切相关,对于病变较为表浅,且严重程度较轻者,一般不会遗留较大影响,多数患者视力可得到较大恢复。对于病变位置较深,累及中央角膜的患者,则可能造成较大的角膜浑浊范围,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本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可造成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
预后-自愈性:
本病多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角膜基质炎的治愈性与原发病相关,如麻风引起的角膜基质炎,患者常需终身治疗。
预后-治愈率:
尚无权威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角膜基质炎可造成不同程度眼部不适,患者生活可受到较大影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术后还应遵医嘱进行复查,以明确机体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角膜基质炎可造成眼部不适,且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可因病情不断反复而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尤其是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因为梅毒的特殊性,对于多数成年患者,被感染后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朋友、同事轻视,担忧被责骂和歧视,心理压力巨大,无法正视病情可能出现恐惧、消沉的心理。
2、护理要点
(1)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可提供安静、整洁和温馨的环境,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尽可能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患者需尽可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合理休息,帮助眼部恢复。
4、尽可能避免隐形眼镜的使用。
5、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6、梅毒患者还需注意个人物品的专人专用,避免前往公共浴池或泳池等造成感染。
饮食调理:
合理调整饮食,帮助患者尽可能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牛奶、豆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4、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葡萄干、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预防措施:
角膜基质炎患者多由其他原发疾病导致,对于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眼部受到外伤。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无卫生保障的公共浴池洗澡,不与人共用手巾、剃刀、餐具等。
3、注意经血液传播的危险因素,严禁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避免不卫生的纹身操作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