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核性角膜病变疾病概述: 结核性角膜病变是由结核杆菌直接或间接感染引起的角膜病变,多为继...
养生
疾病名称: 结核性角膜病变
疾病概述:
结核性角膜病变是由结核杆菌直接或间接感染引起的角膜病变,多为继发性,常于周围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基础上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有畏光、流泪、眼红、睫状充血 、角膜混浊、视力障碍等症状。其预后与原发结核疾病有关,控制结核性炎症,有助于阻止角膜疾病的进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畏光、流泪、眼红、睫状充血 、角膜混浊、视力障碍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前节OCT)、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结核性角膜病变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患者眼部接触的毛巾等物品应注意消毒。
流行病学-传染性:
结核性角膜病变是由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传染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
病因-总述:
结核性角膜病变是直接或间接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出现的角膜损害,是在周围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基础上发生的,多为继发性。有结核接触史、抵抗力低等因素军会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周围的结膜或巩膜的结核病变蔓延至角膜,引起病变。
2、由结核性葡萄膜炎扩展,沿着房角或角膜的后面延伸,直接侵犯角膜的后部所致。
3、睫状体的结核结节突破巩膜静脉窦,引起结核杆菌散播于角膜后部。
病因-危险因素:
1、结核接触史
既往感染过结核、有结核家族遗传史、结核高发地区移居者更容易发作结核性角膜病变。
2、抵抗力低下
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缺乏运动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结核杆菌,使结核性角膜病变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结核性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结核性巩膜角膜炎和硬化性角膜炎、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结核性中央性角膜炎、结核性角膜溃疡、泡性角膜炎。角膜不同病变特点的患者常有不同的症状,如畏光、流泪、眼红、睫状充血 、角膜混浊、视力障碍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结核性巩膜角膜炎和硬化性角膜炎
由邻近巩膜结核蔓延而来。开始角膜缘出现睫状充血,接着在相应的角膜周边部出现基质层浸润,然后融合成三角形或舌形深层浸润,严重时呈瓷白色。病程进展迟缓,时好时坏,有畏光、流泪、眼红等眼部刺激症状,刺激症状比角膜体征轻。每次发作都有新生血管形成并遗留瘢痕,最后形成广泛角膜瘢痕或角膜葡萄膜炎而导致失明。
2、结核性角膜基质炎
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单眼受累。眼部刺激症状和睫状充血较轻。浸润可侵犯角膜基质的不同层次。初期靠近角膜缘,后渐向角膜中央发展。浸润性混浊多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其数目不定,多局限于一定区域,以下方最常见,不像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的全面蔓延。在炎症浸润的同时,出现新生血管,其分布也呈区域性,由少增多,并在结节状混浊的周围呈丝球状盘绕。病程缓慢,时愈时发,新旧病灶交替或混合出现,可延续数年之久。
3、结核性中央性角膜炎
角膜感觉正常,睫状充血轻或无。新生血管先出现于深部,仅在晚期才有表层新生血管出现。痊愈后遗留中央区白斑,并呈钙化样变性。
4、结核性角膜溃疡
角膜浅、深基质层均有新生血管侵入,病情顽固,久治不愈,严重时可引起混合感染和角膜穿孔。
5、泡性角膜炎
青少年较多见。角膜内有1mm直径圆形或卵圆形灰黄色浸润灶,常伴有血管伸入。反复发作,病灶此起彼消,左右眼交替发生迁延多年。可遗留角膜混浊,影响视力。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广泛性角膜瘢痕及角膜穿孔等多种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长期反复畏光、流泪、眼红、食物模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对于确诊结核的患者还可至结核病防治中心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需要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医生检查。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有伴随发热、乏力等情况吗?
2、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症状?大概持续多久了?
3、您近期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4、您曾经感染过结核吗?
5、您曾经治疗过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6、您有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吗?
7、您有接种过卡介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我需要住院治疗吗?大概需要住院多长时间?
4、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5、我会传染给别人吗?
6、这个病可以根治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出现畏光、流泪、眼红、视力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眼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前节OCT)、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角膜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特点,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取角膜病变部位组织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如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可明确诊断。
2、结核菌素试验(PPD)
是指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诊断结核杆菌感染的皮内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眼科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光学设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角膜的情况,可了解病变的位置、特点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胸部X线有助于发现有无肺结核病变,并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2、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前节OCT)
为角膜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可清晰显示角膜病变的位置、深度和范围,为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明确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史,出现畏光、流泪、眼红、、视力障碍等眼部异常表现,并结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前节OCT)、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梅毒性角膜基质炎多为双眼发病,多侵犯全角膜。角膜病变为弥漫性均一的灰白色混浊,分期明显。结核菌素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检查可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结核性角膜病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以及角膜移植等手术治疗,及时、积极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治疗-一般治疗:
增强运动、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抗结核治疗
一般至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双氨柳酸等。
2、局部治疗
局部滴链霉素、利福平眼水。角膜基质炎患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滴眼。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双氨柳酸、链霉素、利福平、糖皮质激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严重时可酌情行角膜移植术治疗,用健康角膜组织,替换患者混浊、感染的病变角膜组织,有助于治疗角膜疾病或提高视力。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结核性角膜病变的病程长,时愈时发,最后可遗留角膜瘢痕,视力严重受损。但及时控制结核性炎症,有助于阻止角膜疾病的进展,改善眼部功能。
预后-危害性: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广泛性角膜瘢痕及角膜穿孔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发生视力障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眼部功能。
日常-总述:
结核杆菌感染病程长,患者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治疗本病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患者长期服药期间需定期医院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及监测药物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情况。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免导致疾病进展。
2、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1)服用异烟肼者易发生肝损害,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炎可服用维生素B6。
(2)服用利福平后,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如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妊娠3个月以内者忌用,超过3个月者要慎用。
(3)乙胺丁醇的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每1~2个月复查一次视力。
(4)链霉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其肾毒性及对听力的影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尽快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消毒隔离。患者应独自居住在一个房间,其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喷嚏、咳嗽时要用双层餐巾纸捂住口鼻,用后将纸直接焚烧;餐具煮沸后再清洗;剩饭、剩菜煮沸后处理;痰液、痰杯、便器等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被褥、书籍经常在阳光下暴晒,衣服、毛巾等消毒后再清洗。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因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3、患者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预防感冒等交叉感染,如果必须外出,需要带好口罩且不可随地吐痰。
4、服用乙胺丁醇的患者会出现视力和色觉的改变,应移走房间里的锐器,防止造成患者受伤。
5、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以免造成眼睛疲劳。
饮食调理:
在治疗期间听从医生的安排选择饮食或是禁食。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清淡、含足量热量及蛋白质的食物,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建议:
1、保证营养供给。饮食应补充肉、蛋、奶等富含动植物蛋白的食物。
2、每天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如橘、柑、梨、苹果、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等以补充维生素,同时有利于防止便秘发生。
3、注意配膳的多样化及其色、香、味,以增进患者食欲,食欲不振者可给予山楂粥等开胃饮食。
饮食禁忌:
1、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血尿酸增高,故患者平时勿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鲜。
2、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3、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4、不要暴饮暴食,不饮酒。
预防措施:
本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传染病,采用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结核杆菌感染的发病风险。
1、按照国家制定的程序接种卡介苗。
2、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戴口罩,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位于室内时,多开窗通风。
3、均衡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4、避免与肺结核患者近距离接触。
5、肺结核病易感人群,尤其是HIV感染者、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必须注意胸片随访,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相关疫苗:
卡介苗是毒力很弱的牛分枝杆菌,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使人产生免疫力,增强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我国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预防那些严重的结核病。
1、禁忌证
(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疾病和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4)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
(5)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2、接种方法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0.1ml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出生24小时后接种1剂次即可。疫苗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与其他疫苗同时注射时不应同侧注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