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颈椎管狭窄症疾病英文名称: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颈椎管狭窄症
疾病英文名称: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疾病概述:
颈椎管狭窄症(cervical spinal stenosis)是指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等因素造成骨性和(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节段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的一类疾病。患者常出现四肢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创伤、医源性损伤、感染或是组织退变等。可通过药物或是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颈椎
常见症状: 四肢麻木、感觉过敏、肢体无力、大小便障碍
主要病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颈椎间盘退变、韧带肥厚和骨化、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神经的损伤。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临床分类:
根据病因将颈椎管狭窄症分为四类:
1、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2、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3、医源性颈椎管狭窄;
4、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继发性颈椎管狭窄。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在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长期伏案工作或是不正确姿势学习的人群。
2、亚洲人群发生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较多,更易发生颈椎管狭窄症。
病因-总述:
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可分为四大类,除了先天发育异常外,创伤、医源性损伤、感染或是组织退变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长期伏案、不正确姿势学习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病因-基本病因:
1、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指个体发育过程中颈椎管内径发育狭小,椎弓过短,椎管矢状径变小。
2、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是后天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最主要病因,如颈椎间盘突出、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生、肥厚、骨化等。
3、医源性颈椎管狭窄
医源性颈椎管狭窄主要发生于颈后路术后,系大范围全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增生所致,主要为增生肥厚的瘢痕从后方突入椎管内,引起继发性颈椎管狭窄。
4、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继发性颈椎管狭窄
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结核、肿瘤和创伤等所致的颈椎管狭窄。
病因-危险因素:
长期伏案工作或是不良姿势学习等,容易发生颈椎管狭窄症。
症状-总述:
患者的症状与神经受压有关,患者可出现四肢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其中感觉异常较先出现。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肢体无力、大小便异常等,出现较晚。
症状-典型症状:
1、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2肋或第4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运动障碍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锥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3、大小便障碍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症状-并发症:
如果病情没有缓解,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的损害,导致瘫痪等情况出现。
就医-急诊指征:
1、大小便失禁。
2、肢体无力甚至瘫痪。
3、意识障碍或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四肢麻木、皮肤过敏、肢体无力、大小便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骨科就诊即可。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应选择急诊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要多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低头等。
2、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2、您除了颈部的疼痛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如头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肩部酸痛疲劳?
3、您颈部的疼痛会向肩部或上肢放射吗?
4、您在什么情况下颈部症状会加重?什么情况下颈部症状会减轻?
5、您之前出现过颈部的不适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6、您既往有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吗?
7、您的工作是什么?您平时会经常低头或对着电脑工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颈部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四肢麻木、皮肤过敏、肢体无力、大小便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然后进行X线、CT、MRI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局部改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是神经系统查体。检查患者可能存在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可排除部分相关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片检查
所有患者建议行常规X线正侧位、双斜位以及动力位摄片,可显示颈椎排列及曲度、颈椎稳定性、椎间孔有无狭窄、椎体后缘有无骨赘。侧位片上可清晰地显示颈椎椎管矢状径,以此检查患者有无狭窄情况。
2、CT扫描
可清晰地显示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形态及其与脊髓受压的关系。CT检查主要显示骨组织的信号,建议CT薄层扫描同时行三维重建,可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管狭窄的程度、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形态及小关节的排列位置等。
3、MRI扫描
MRI检查则对脊髓软组织显像较为清晰,可显示脊髓受压的部位及程度,有利于诊断,更有利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症状有无明显诱因,同时询问患者平时体态如何。结合患者存在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以及X线、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脊髓型颈椎病
该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酷似颈椎管狭窄症,但多数患者椎体束受累明显,结合MRI检查,可进行鉴别。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本病侧位平片可见椎体后缘有骨化阴影,呈长条状,可为节段性,亦可为连续性,CT检查可清楚显示椎体后方有骨化,脊髓压迫症状常较严重。
3、椎管内肿瘤
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往往难以鉴别。仔细阅片有些可见椎弓根变薄、间距增宽、椎间孔扩大等占位征象,造影可见杯口状改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MRI可用于椎管肿瘤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方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尝试进行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治疗-一般治疗:
可选择牵引、理疗等方式。牵引治疗适用于伴有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节段性不稳的病例。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理疗,通常推拿对此种病例应视为禁忌证。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有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营养神经药物
维生素B、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阿司匹林、维生素B、甲钴胺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者,患者通常有中到重度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手术方法如下:
可根据患者病情、脊柱稳定性、脊髓受压情况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
1、前路手术
一般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
2、后路手术
包括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或双开门)、全椎板切除+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半椎板入路双侧椎板减压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有关。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的病情会继续恶化。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的异常以及运动功能的障碍。如不治疗还可能导致神经的损伤,引起瘫痪等情况。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会继续恶化,预后不良。
日常-总述:
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掌握相关护理知识,进行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功能锻炼。
日常-生活管理:
1、应该选择合适的枕头和正确的睡觉姿势。姿势:睡觉时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可以弯曲,使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睡觉时枕头的形状以两端高中间低为好,枕头不宜过高。
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寒,夏天颈部不能直吹空调或电扇。出汗或淋雨后及时擦干等。
3、纠正不良坐姿,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曲线。为了调整合适体位,应当适当升高或降低座椅以适应桌面。在办公室里座椅与桌面电脑形成合适的位置,从而让颈部不会太累。
4、一般学习或工作1小时左右就应该改变一下姿势或做一些缓慢而简单的头颈部转动的活动。如果要进行超负荷工作的时候,可以每过一段时间让颈部回到放松的状态,并向各个方向缓慢旋转颈部。
5、适当进行运动,但要避免颈椎的过度活动,以免发生损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每2个小时更换体位1次,避免压疮发生,翻身时应维持头颈、脊柱形成一直线,不可扭转,改换成平卧及左右侧卧位。
2、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半天即可床上坐起,1~2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要佩戴颈托。初次活动时,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在旁边给予协助,保护患者的安全。
3、给予患者流质饮食,食物应清淡易消化。
饮食调理:
颈椎病的饮食没有特殊禁忌,要保证饮食平衡。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保证充足的营养。
2、以含钙、蛋白质、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高的食物为主,如鱼类、禽类、牛奶、豆类等,这些物质不仅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还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延缓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利于病情恢复。颈椎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注意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3、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肠蠕动减慢,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2、避免吃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3、尽量不饮酒,不喝浓茶、浓咖啡。
4、戒烟。抽烟和喝酒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会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本病发生的可能。
1、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
2、避免长期低头姿势。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改变一下体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
3、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
4、避免颈部外伤。
5、避免风寒、潮湿,注意颈部保暖。
6、及早发现颈部异常并就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