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流行性角结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养生
疾病名称: 流行性角结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
疾病概述: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其临床特点是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可同时伴有角膜上皮下圆形浸润。常双眼先后发病,可有眼部烧灼感、瘙痒感、异物感、疼痛、流泪增多等表现。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对症治疗,以缓解不适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部烧灼感、瘙痒感、异物感、疼痛、流泪增多
主要病因: 主要由腺病毒8、19和37血清型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结膜刮片
重要提醒: 本病传染性很强,应对患者接触过的用具严格消毒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传染性强。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本人。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为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成人发病较儿童多见。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曾在世界各地引起流行,但小范围流行更加常见,经常可在眼科诊所、学校和家庭中引起流行。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夏季更易流行。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由腺病毒8、19和37血清型感染所致,其他血清型也可引起。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通过接触传染,病毒侵入细胞内,在细胞核内繁殖,其复制和扩散可直接引起感染细胞损伤。
症状-总述:
流行性角结膜炎潜伏期为5~12天,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或病患接触史,双眼先后发病。患者自觉眼部烧灼感、瘙痒感、异物感、疼痛、流泪增多。
症状-典型症状:
1、眼部症状
下睑结膜出现大量滤泡,耳前淋巴结疼痛。可见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可有小出血点,严重者形成假膜,极少数患者发生睑球粘连,分泌物呈水样,量不多。角膜通常受累,可见角膜上皮下出现点状病变,严重者出现点状糜烂,而后演变为中央局灶性上皮病变。约2周后,结膜炎症逐渐减轻,角膜出现典型的上皮下浸润,为圆形点状,散在分布,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大部分可以逐渐吸收消失,极少数形成瘢痕。
2、全身症状
儿童患者可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上皮下浸润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极个别情况下,浸润最终形成瘢痕,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在发病前得过感冒吗?
7、最近密切接触过本病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的家人需要筛查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自己好吗?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眼部烧灼感、瘙痒感、异物感、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结膜刮片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眼部的一般情况,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新生物等。同时还会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让患者看视力量表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受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培养
从患者结膜囊内分离病毒,若分离培养出腺病毒即可以确定诊断。
2、血清学检查
以恢复期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作为诊断依据。
3、结膜刮片
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有伪膜形成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接触史,以及眼部烧灼感、瘙痒感、异物感、疼痛等临床表现,再结合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结膜刮片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70型肠道病毒引起,偶尔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是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可大面积迅速流行。主要表现为潜伏期短,为8~48小时,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除具有结膜炎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外,主要特征是球结膜下出血,发病后2~3天内即见球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重者波及整个球结膜,7~14天后消失;全身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极少数患者在结膜炎症消退后1周发生下肢运动麻痹。
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本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下穹隆及下睑结膜见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滤泡,无融合倾向。结膜充血并有分泌物,但不肥厚,数年后不留痕迹而自愈,无角膜血管翳。
3、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本病临床表现为患眼畏光、流泪、烧灼感,结膜充血,中等量黏液脓性分泌物,夜晚睡眠后,上下睑睫毛常被分泌物黏合在一起。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有传染性,但不引起流行。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流行性角结膜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局部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常用药物有抗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局部可用广谱抗病毒药,如干扰素滴眼剂、4%吗啉胍、0.5%利巴韦林点眼;有报道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滴眼液对某些病例也有一定疗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局部应用低浓度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上皮下浸润的吸收非常有效,如0.1%的可的松,应用中要注意逐渐减药,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复发;另外还要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干扰素滴眼剂、吗啉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可的松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在其病程过程中,随着免疫机制的建立,很快即可自愈。但积极的药物治疗,可缓解不适症状。
预后-危害性:
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他人。
预后-自愈性:
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在其病程过程中,随着免疫机制的建立,很快即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因本病可造成小范围流行,注意避免集体使用一个滴眼药,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眼,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避免使用脏手揉眼。
4、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适当隔离,及时消毒患者的私人用品,防止疾病传播。可采用70%乙醇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1、本病传染性很强,应避免密切接触患者,并且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私人用品。
2、本病患者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前,不用乱用“预防性滴眼液”,以免交叉感染。
3、加强消毒工作,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经10min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乙醇、碘剂、石炭酸及甲酚都有较好的灭菌作用。可采用70%乙醇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