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颅后窝血肿疾病英文名称: hematoma of posterior fossa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颅后窝血肿
疾病英文名称: hematoma of posterior fossa
疾病概述:
颅后窝血肿(hematoma of posterior fossa)是指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颅后窝内血管壁破裂,血液积聚在周围组织内,形成的肿块。患者大多有枕部直接受力的病史,常合并枕骨骨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是遗传性疾病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局部头皮血肿、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主要病因: 主要由枕部着力伤、枕骨骨折所致,其中以硬脑膜外血肿最多见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检查
重要提醒: 虽然本病的发生几率小,但是由于后颅窝结构的特殊性,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除少数轻症患者可保守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应及时手术。
临床分类:
1、按起病时间分类
(1)急性血肿:伤后3天内即出现颅内压增高、小脑及(或)脑干受压症状。
(2)亚急性血肿:伤后4~2天出现症状者。
(3)慢性血肿:伤后22天以上出现症状者。
2、按发病部位分类
(1)硬脑膜外血肿:临床最多见,常因枕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或导静脉而致。
(2)硬脑膜下血肿:较少见,血肿多为单侧,病程发展急骤,常伴有小脑、脑干损伤,预后较硬脑膜外血肿差。
(3)小脑内血肿:较罕见,多因小脑半球挫裂伤所致,常合并硬脑膜下血肿,预后不良。
(4)多发性血肿:以颅后窝血肿同时伴有幕上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硬脑膜下及(或)脑内血肿较多。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是传染性疾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颅后窝血肿的发病率占颅内血肿的2.6%~6.3%。
流行病学-死亡率:
病死率高达15%~2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老年人、高空作业者以及既往有关脑损伤或头部骨折史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家庭汽车和CT的普及,其发生率和检出率已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病因-总述:
颅后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一旦发生血肿,较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急骤升高,从而造成小脑扁桃体病及呼吸、循环衰竭,病情较为凶险。
病因-基本病因:
1、颅后窝血肿多见于车祸伤及跌伤后,由于枕部收到外力冲击,而发生枕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或导静脉,从而引发血肿,其中以硬脑膜外血肿多见。
2、部分患者也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发生脑挫裂伤,从而引起硬脑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
症状-总述:
颅后窝血肿的临床表现常缺乏典型特征,患者头皮有淤血或血肿形成,亚急性血肿一般以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是血肿形成的早期征象。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突然变化,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和呼吸变化。
症状-典型症状:
1、枕区头皮损伤
枕部着力点处有皮肤挫裂伤,或局部头皮形成血肿,并可见枕下区或乳突部的皮下淤血(Battle征)。
2、颅内压增高症状
患者可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深慢、脉搏变慢、血压升高等。亚急性及慢性者,眼底多有视乳头水肿。
3、意识障碍
伤后意识障碍时间较长,程度可逐渐加重,或有中间清醒期后继续昏迷。少数患者早期意识障碍较轻,尤其是儿童患者可无明显意识障碍。
症状-并发症:
颅后窝血肿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常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颅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病情较重者,还可合并脑疝、脑水肿、心律失常、呼吸道梗阻等。
就医-急诊指征:
患者若在受伤后,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醒时,需立即就医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皮血肿。
2、剧烈头痛。
3、喷射性呕吐。
4、颈项强直。
若患者有头部外伤史,继而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神经外科、急诊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头部受过伤吗?
4、您之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颅内肿瘤等?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来就诊之前,有做过什么检查吗?具体的项目是什么?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的症状?
3、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4、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要治疗多久?
5、单纯用药物治疗有效吗?手术会有风险吗?
6、做完手术以后能痊愈吗,会复发吗?
7、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外伤后,出现头皮血肿、剧烈头痛、呕吐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X线、CT、MRI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瞳孔有无异常改变、有无颈项强直(一侧颈肌肿胀、强迫头位)或神经系统的异常改变等。
1、小脑受累者,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伤侧肌张力减低等。
2、脑干受累者,可出现交叉瘫瘓,锥体束征,去大脑强直等。
3、合并脑疝者,可出现生命体征(血压、呼吸、体温、心率)紊乱、呼吸骤停、瞳孔两侧大小不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X线平片可显示枕部骨折、人字缝分离等。
2、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高密度血肿,以及骨折征象,尤其是枕骨骨折最常见。
3、MRI扫描
MRI扫描可清楚地显示颅后窝亚急性和慢性血肿。
诊断-诊断原则:
有头部受伤史,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并伴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等临床表现时,即应考虑颅后窝血肿的可能性,常须依靠X线照片、CT等辅助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行MRI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手术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效果更佳。若合并呼吸抑制等情况时,要立即进行手术探查。对于血肿量在10ml以下,且生命体征平稳,无神经功能异常者,也可先进行保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血肿量在10ml以下,且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平稳,头颅CT检查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可在严密观察及CT动态监测下进行保守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抗生素类药物
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2、降颅内压药物
缓解因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常用药物有甘露醇。
治疗-相关药品:
甘露醇
治疗-手术治疗:
颅后窝血肿诊断一旦确立,一般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特别是脑干受累严重,出现呼吸减慢或呈潮式呼吸时,更应分秒必争。即使患者已处于高危状态,如能迅速将血肿清除仍有治愈希望。
1、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钻颅脑室引流急救,并积极创造条件开颅清除血肿。
2、颅后窝血肿伴有额、颞部脑挫裂伤或硬脑膜下血肿者,需开颅清除碎裂组织及血肿。
3、CT显示血肿量大于10ml者,尤其是靠近枕骨大孔区或幕上下骑跨型硬膜外血肿,容易引起颅神经损伤及枕骨大孔疝,应积极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单侧颅后窝探查术、双侧颅后窝探查术以及幕上、幕下同时开颅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颅后窝血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颅后窝血肿若不及时治疗可合并脑疝、脑水肿、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经过早期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其预后与伤后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部位及有无合并其他颅内损伤等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颅后窝血肿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易发生枕骨大孔疝引起延髓功能障碍,直接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死亡。此外,患者还可合并感染、脑疝、脑水肿、心律失常、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1、轻症患者通过早期、规范的手术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
2、重症或治疗不及时者,则很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少数轻症患者可治愈。
日常-总述:
颅后窝血肿的病死率较高,家属要加强护理,严密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及早发现病变先兆,争取救治机会,降低病死率。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多种不适症状以及对预后的担心,而出现恐慌、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缓解不良情绪;也可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每天通风换气。
2、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长期卧床者,要积极预防压疮,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有条件者可选用气垫床。定期给患者翻身和按摩,通常2~3h翻一次,患侧和健侧交替进行。
4、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做好皮肤及口腔的清洁,勤洗手、勤换衣物。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的变化
如患者躁动不安,呕吐频繁,血压明显升高,脉搏、呼吸变慢,意识昏迷,双侧瞳孔出现不等大,一侧肢体瘫痪或失语等,应高度警惕。
2、注意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
出现呼吸抑制和节律紊乱是颅后窝血肿的危险信号,因而应密切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如果患者出现呼吸缓慢、不规则等表现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展开抢救。
3、其他
(1)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口唇、甲床颜色的变化,注意有无缺氧的表现。
(2)呕吐频繁者,还需注意观察呕吐的次数及性质,若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全麻未清醒前,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待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可以抬高床头15°~2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预防脑水肿。
2、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及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
3、适时吸痰,防止痰液堵塞呼吸道。
4、患者清醒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插管对患者的刺激。
饮食调理:
颅后窝血肿患者的饮食护理应该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一般患者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自行进食,所以此期间可采取静脉滴注营养药物的方式来供给营养,但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好转,可以先从流食开始,逐渐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术后可给予静脉内营养支持。
2、待患者清醒、无呕吐情况后,可让患者和少量温开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如果出现呛咳或吞咽困难等情况,应该禁食、禁水,继续给予静脉内营养支持,直到吞咽功能恢复。
3、随着病情好转或症状减轻,可给半流或糊状无渣食物,如牛奶、果蔬汁等。
饮食禁忌:
1、不可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对消化器官造成刺激,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2、不宜吃辛辣调味品及咖啡、浓茶等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1、注意头部的保护
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老年人更应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头部受伤。运动或骑车时应佩戴头盔;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时,应尽量走防护内街,不要紧贴建筑物行走,以避免高空坠物;避免酒后驾驶、不要打架斗殴等。
2、其他
(1)积极治疗肿瘤等脑部原发性疾病。
(2)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采取控制饮食、口服降压药及控制情绪等措施进行防治。
(3)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加强心血管应激能力,戒除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