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卵巢颗粒细胞瘤疾病英文名称: 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s...
养生
疾病名称: 卵巢颗粒细胞瘤
疾病英文名称: 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s,GCT
疾病概述: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较罕见,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两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5~55岁人群,青少年较罕见。因肿瘤细胞可分泌雌激素,故临床常见假性性早熟、月经紊乱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表现,疾病后期可出现腹胀、腹部包块及腹水等症状。病理学是诊断卵巢肿瘤的标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可辅助诊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妇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卵巢、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 假性性早熟、月经紊乱、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腹胀、腹部包块、腹水、腹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FOXL2基因突变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B超、腹部CT、腹部磁共振(MRI)、腹腔镜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肿瘤颗粒细胞瘤早期多无症状,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尽快就医,避免疾病进展及转移。
相关中医疾病: 积聚
临床分类:
基于病理分类可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1)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多为单侧。镜下见颗粒细胞环绕成小圆型囊腔,菊花样排列,中心含嗜伊红物质及核碎片(Call-Exner小体)。
(2)幼年型颗粒细胞癌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98%为单侧。镜下呈卵泡样,缺乏核纵沟,胞质丰富,核分裂更活跃,极少含Call-Exner小体,10%~15%呈重度异型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性索间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罕见的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2.1/100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卵巢颗粒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45~55岁,青少年较罕见,常见于中年和绝经后妇女。
病因-总述: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病因尚未明确,经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其发病率与不孕、诱导排卵及基因突变有关。FOXL2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孕症及其治疗、避孕药的使用等均可能与其发病有关。也有很多学者从分子水平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人类颗粒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主要有染色体异常、抑癌基因灭活、DNA错配修复缺陷、细胞周期调节异常、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改变等,但总的说来,目前尚缺乏直接的证据,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病因-危险因素:
1、患有不孕和诱导排卵的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癌发病率增高。
2、有研究认为与基因甲基化、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等方面有关。
3、有研究认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与DNA复制错误及修复缺陷有关。
4、肥胖、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晚婚晚育等因素也可增加患病风险。
症状-总述:
因肿瘤细胞可分泌雌激素,故临床常见假性性早熟、月经紊乱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表现,疾病后期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假性性早熟
患者可出现胸部丰满、阴毛和腋窝毛发的发育、不规则子宫出血、内外生殖器异常发育。
2、阴道出血
患者内分泌紊乱,可导致月经改变(如月经过多、周期紊乱、持续时间长等),还可有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
3、腹胀、腹痛
可有腹胀、腹部包块等,也可表现为腹水及急性腹痛等。
症状-并发症:
1、蒂扭转
为常见的妇科急症,约10%卵巢肿瘤并发蒂扭转。常在患者突然转变体位时发生,其典型症状为突然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2、破裂
约3%的卵巢肿瘤会发生破裂,因肿瘤生长过速或腹部受到重击、分娩及性交引起。妇科检查可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可有腹水征,原有腹部肿块摸不到或缩小等。疑有卵巢破裂应立即行剖腹探查。
3、 感染
较少见,多因卵巢蒂扭转或破裂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肿块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白细胞升高等症状。
4、子宫增大
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雌激素活性,能够刺激子宫,表现出子宫体积的增大,子宫内膜增厚。
5、引起其他疾病
可增加子宫癌、子宫肌瘤、乳腺癌的发病率。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突然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皮肤温度下降、大量出汗、头晕、烦躁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假性性早熟症状,如胸部丰满、阴毛和腋窝毛发的发育、不规则子宫出血等。
2、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3、下腹痛、腹胀、腹部可触及包块等。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就医-就诊科室:
1、如果患者年龄不满18岁,出现假性性早熟症状,可就诊于小儿科。
2、如果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可就诊于妇科。
3、如果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可就诊于肿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需要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上,以及易于穿脱的裤子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的月经怎么样?规律么?
7、您的家里人是否出现类似的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我为什么会得病?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11、这个疾病会遗传给后代么?
12、治疗费用高么?那些治疗在医保范围内?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病史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建议患者做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B超、腹部CT、腹部磁共振(MRI)、腹腔镜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判断肿瘤的分型及分期。
检查-体格检查:
了解阴道、宫颈、子宫、乳腺有无异常,患者可触及盆腔肿块。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激素六项
观察激素六项中血清雌二醇水平,在颗粒细胞瘤患者中高于正常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疾病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作为治疗后随访的观察指标。
2、肿瘤标志物
检查肿瘤标记物浓度,了解是否有异常。肿瘤颗粒细胞瘤的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指标的升高,诊断符合率较低,可作为诊断参考。
检查-病理检查:
1、阴道细胞学检查
检查是否有癌细胞,有助于诊断。
2、组织病理学检查
是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标准。医生会用小刮匙深入到子宫腔内,取出一块至数块子宫内膜及宫颈管内膜进行检查,或者在卵巢肿瘤切除术后,将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及其转移部位(淋巴结等)进行病理切片,明确诊断。病理可见颗粒细胞环绕成小圆型囊腔、菊花样排列核碎片(Call-Exner小体)、细胞卵泡样改变、缺乏核纵沟等镜下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为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肿瘤浸润程度、有无转移等,医生可建议患者行腹部B超、X线、CT、MRI、PET-CT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卵巢肿瘤的诊断,而病理学是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金标准。
诊断-鉴别诊断:
1、卵泡膜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良性肿瘤,常与颗粒细胞瘤合并存在。多为单侧,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有光泽的纤维薄膜覆盖。其预后较一般卵巢癌为佳。
2、纤维瘤
纤维瘤为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偶见患者伴有胸水或腹水,手术切除后,胸水、腹水自行消失。两者可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一经发现卵巢肿瘤,应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行病理分期。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部分患者可行保留生育能力手术,在生育后行完全手术。对于高危的患者,术后应观察并考虑予化疗或放疗。在肿瘤复发后,除化疗药物外,还可口服激素类药物及静脉输注靶向药物联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药物
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醋酸亮丙瑞林(针对颗粒细胞瘤)、他莫昔芬。应用此类药物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的生长。治疗中很少单独使用,多数情况作为手术和放化疗的辅助用药。
2、靶向治疗
常用药物为贝伐珠单抗。靶向药物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的作用。
3、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应用以上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继发性抗雌激素作用(面部潮红、外阴瘙痒等)及其他诸多不良反应,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用药,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刻就医,与主管医生反应。
治疗-相关药品:
阿那曲唑、来曲唑、醋酸亮丙瑞林、他莫昔芬、贝伐珠单抗、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紫杉醇、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
治疗-手术治疗:
对诊断为卵巢肿瘤的患者,若要保留生育能力则行保守性手术,即保留子宫及健侧附件。40岁以上或不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行分期手术,即通过手术明确分期,包括剖腹探查、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大部切除术等,并多处取材送病理检查,明确分期。术后根据肿瘤分期考虑定期随访或予化疗辅助治疗。
治疗-放化疗:
对于I期高危及II到IV期患者,为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医生可考虑予化疗及放疗辅助治疗。
1、放疗
放射疗法使用辐射性的高能量束,可杀死癌细胞。治疗过程如同做影像学检查,一台特殊的仪器在患者周围移动提供能量束。应用于手术后,杀死任何可能残留在卵巢周围的癌细胞。
2、化疗
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通过化疗药物阻止癌细胞的生长,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
(1)化疗分类:①术后防止复发的辅助化疗;②肿瘤复发后的治疗。
(2)化疗给药方式:化疗药物通过静脉(IV)、腹腔内给药(IP)或IV/IP联合治疗。腹腔内给药是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进腹腔进行局部化疗的一种方法。
(3)化疗用药:对于I期高危及II到IV期患者,术后可使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紫杉醇、卡铂)。对于肿瘤复发的患者,根据医生的选择,予紫杉醇、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紫杉醇/卡铂、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等化疗方案。
3、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炎症、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适。化疗药物经IV或IP给药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输液反应(潮红、皮疹、瘙痒),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气短、呼吸困难、严重低血压、恶心、呕吐、全身荨麻疹等),对于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医生会选择脱敏方案,帮助患者脱敏,消除不良反应。
(2)注意事项:不同分期患者化疗周期不同,请患者注意化疗周期,按时到医院进行化疗。
治疗-治疗周期:
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一般为6~8个疗程。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多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不容易恶化,但容易复发,所以需要终身定期随访。
预后-危害性:
1、对于未生育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其生育能力。
2、卵巢肿瘤有蒂扭转、肿瘤破裂等危险的并发症。
3、可增加子宫癌、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尽快就医诊断治疗。
预后-治愈性:
早期可通过手术控制病情,晚期易复发。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卵巢颗粒细胞瘤一般难以根治,极易复发。
预后-复发性:
卵巢颗粒细胞瘤极易复发,临床分期越晚及肿瘤细胞分化低的患者复发率增加。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多在两年内复发,成人型多在10年内复发。
预后-生存周期:
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80%以上。
日常-总述:
患者需要了解卵巢肿瘤的相关知识,减少自身的恐惧心理。因本病极易复发,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和观察。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术后护理。
日常-心理护理:
1、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患者对疾病过分担心,面对肿瘤具有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需要倾诉内心感受,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2)家属需要多与患者沟通,多鼓励患者,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保持精神愉悦有利于尽快恢复,消除其对肿瘤的恐惧心理,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日常-用药护理:
术后化疗的患者,应注意化疗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若出现潮红、皮疹、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严重者行脱敏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肿瘤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注意调整作息时间,劳逸结合。
2、注意饮食
肿瘤术后患者消耗太多,应注意饮食营养,服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同时有术后化疗及放疗的患者,可同时应用药膳食补配合治疗。
3、适度运动
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日常-复诊须知:
卵巢颗粒细胞瘤有远期复发的风险,所以患者术后须定期随访,注重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及腹部常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及早干预治疗。患者术后两年内每2~4个月需复诊一次,之后每半年应复诊一次,复诊时需要进行CT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监测有无肿瘤复发迹象。
日常-术后护理:
1、每日洗外阴1~2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多饮水稀释尿液,可避免细菌生长。
3、注意尿管、引流管的通畅,使尿袋低于膀胱口,防止尿液倒流。
日常-特殊护理:
颗粒细胞瘤为卵巢低度恶性肿瘤,因为其有“晚期复发”的特征,长期随诊更为必要。随诊时间每3个月一次,一年后每半年一次,需长期坚持终身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病例,有利于早期治疗。随诊内容包括全身体检及盆腔检查、阴道细胞学、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等。
饮食调理: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消耗太多,在术后修养期间饮食疗法很重要,是术后有效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日常应注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多吃水果、蔬菜。
饮食建议: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应用一些肿瘤药膳,如甘蔗白藕汁、麦芽山楂饮、参枣汤、桂圆莲子粥及黄芪八宝饭等。
饮食禁忌:
1、忌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芥末等。
2、戒烟酒。
预防措施: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病因不明,所以尚不能预防。可通过以下方法减少发病率:
1、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可行妇科普查,及早发现病灶。
2、正确使用药物避孕,可以减少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