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疾病英文名称: gynandroblastoma of ovary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
疾病英文名称: gynandroblastoma of ovary
疾病别名: 卵巢两性胚细胞瘤
疾病概述: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gynandroblastoma of ovary)由含特征性小体结构的粒层细胞成分及形成小管的支持细胞成分混合而成。形态上呈男、女两性的混合细胞型性索-间质肿瘤,为良性肿瘤。本病好发于年轻妇女,属极为罕见的肿瘤,可有月经过多、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等表现,通过手术治疗,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卵巢
常见症状: 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性激素水平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肿瘤蒂扭转,出现急腹症状。因此,当患者出现月经过多、乳腺萎缩、多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相关中医疾病: 积聚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年轻妇女,发病年龄6~28岁,多数为16~25岁。
病因-总述:
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症状-总述:
由于肿瘤由颗粒-泡膜成分和支持-间质成分组成,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亦可以分泌雄激素,因此临床上出现内分泌变化的多种表现,如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等。此外,还可在仔细的盆腔检查及B超下发现盆腔包块。
症状-典型症状:
1、内分泌变化
(1)雌激素影响:可以出现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等临床症状,以及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生性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月经过多、不规则)。
(2)雄激素影响: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阴蒂肥大等男性化症状,会在部分患者中出现。
(3)亦有男、女性症状均存在或先后出现症状者。
2、盆腔包块
两性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单侧卵巢,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平均直径6cm以下,通过仔细的盆腔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大多数附件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可以被发现。
症状-并发症:
过大肿瘤可并发蒂扭转,导致急腹症的发生。扭转通常发生在体位突然改变,或妊娠期、产褥期子宫大小、位置改变时,典型症状表现为体位改变后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盆腔包块;
2、月经不规则,月经过多;
3、绝经后出血;
4、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阴蒂肥大等男性化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妇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月经初潮是什么时候?平时月经规律吗?
6、您什么时候出现的男性化特征?如多毛?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是恶性的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会恶化吗?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复发的话是不是就不好了?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闭经、乳腺萎缩、多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妇科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性激素水平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妇科专科检查。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附件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以了解关于肿瘤的体积、形态、质地、活动度、边界等信息。
1、检查场景
进行检查前,医生会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并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检查时,患者需除去下身衣物并躺上检查台,两脚分别放上脚踏,并调至舒适的位置。医生在检查完外阴后,会使用窥器检查阴道和宫颈,下一步会取出窥器戴无菌手套行双合诊检查,一手的一指或两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附件区有无肿块,若有,则查其位置、大小、形状、软硬度、活动度、与子宫的关系以及有无压痛等。若无性生活、阴道闭锁或有其他原因不宜行双合诊的患者,则使用直肠-腹部诊代替双合诊检查。
2、检查注意事项
妇科检查前24小时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灌洗和阴道用药;做妇科检查时,尽量排尽小便。若可能做直肠-腹部检查或三合诊,则也应尽量排空大便。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水平检查
可发现患者雌激素、睾酮水平增高。
2、肿瘤标志物检查
抽取外周血液做肿瘤标志物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所帮助。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腹腔镜下钳取或手术切除的方法取出肿瘤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1、大体检查
大多为单侧,大多在6cm以下。卵圆形,有或无包膜,表面光滑。切面灰黄、灰粉或棕色,多为实性,亦可有多房或囊性。
2、显微镜下检查
肿瘤含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以及结构清楚的含Call-Exner小体的颗粒细胞、泡膜细胞。这些性索间质成分在肿瘤中相互混杂,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成分。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了解肿块的大小、侵犯部位,初步了解肿块的性质,本病可在一侧附件发现卵巢肿物。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因肿瘤细胞可分泌雌激素,故临床常见假性性早熟、月经紊乱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表现,疾病后期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可通过病理学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2、卵泡膜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良性肿瘤,常与颗粒细胞瘤合并存在。多为单侧,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有光泽的纤维薄膜覆盖。其预后较一般卵巢癌为佳。
3、纤维瘤
纤维瘤为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或结节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腹痛、腹围增大,或伴有肿瘤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等。通过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卵巢两性母细胞瘤被视为良性肿瘤,因为肿瘤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尚无临床复发及转移的报道,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地对肿瘤进行切除,减少疾病复发。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状况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患侧附件切除、患侧附件及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正规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一般预后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有月经过多、闭经、多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肿瘤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出现扭转,引起急腹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后,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接受治疗后会有一段虚弱期,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避免意外感冒等的发生。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术后患者可遵医嘱下床活动。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不必使用私处清理液。且尽量少使用卫生护垫,穿棉质或者丝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家属应为其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提高患者食欲。
5、患者可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术后患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普食。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禁止高盐高糖饮食,减少熏烤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和腌制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坚持每年查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