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病贫血疾病英文名称: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病贫血
疾病英文名称: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
疾病别名: 炎症性贫血
疾病概述: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又称炎症性贫血,是指伴发于慢性感染、炎症、结缔组织病及一些肿瘤的轻至中度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困倦、嗜睡、失眠、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皮肤黏膜苍白等。本病的预后与原发病轻重以及治疗措施相关,一般通过控制原发病后贫血将会改善,但如果原发病无法根治而贫血症状明显时,需积极接受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病情严重或不及时治疗者,预后则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血液
常见症状: 头晕、头痛、困倦、嗜睡、失眠、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皮肤黏膜苍白、乏力
主要病因: 主要由慢性感染、炎症、结缔组织病或恶性肿瘤等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检查、生化检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测定、骨髓检查
重要提醒: 长期的严重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需及早就医并积极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ACD的发病率位于贫血发病率的第2位,仅次于缺铁性贫血,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炎症、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者伴发慢性病贫血的风险高。
2、老年患者发生慢性病贫血的风险较高。
病因-总述:
ACD主要是由感染、炎症或一些肿瘤引起的,在这些疾病过程中,机体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不能补偿机体对红细胞的需求,进而引起贫血。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
(1)病毒感染:如HIV感染的艾滋病患者患本病风险较高。
(2)细菌感染:结核、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
(3)寄生虫:如疟疾等。
(4)真菌感染。
2、急性或慢性炎症
(1)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结节病、炎性肠病等。
(2)实体瘤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
(3)慢性肾病或进行透析治疗。
(4)重症,如创伤或烧伤等。
3、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和一些实体肿瘤,可导致本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贫血,且进展缓慢,往往需在原发病起病2~3个月才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起初贫血程度较轻,且贫血程度与原发病的轻重相平行。典型症状为软弱无力、头晕、头痛、困倦、嗜睡、失眠、多梦、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皮肤黏膜苍白。多数轻度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或激动时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症状,随着贫血加重,即使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感到感到乏力、心悸及气短,呼吸频率及呼吸深度增加。此外,还可表现为食欲缺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困倦、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均为贫血常见症状。
2、皮肤黏膜
(1)皮肤、黏膜、睑结膜、口唇及甲床颜色苍白是最常见的客观体征,慢性贫血患者皮肤常呈蜡黄色。
(2)患者皮肤还可变薄、干燥无光,毛发干枯、过早灰白。
(3)指甲缺少光泽,变脆易折。
3、呼吸、循环系统
多数轻度贫血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或激动时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症状。随着贫血加重,即使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感到乏力、心悸及气短。呼吸频率及呼吸深度增加。
4、消化系统
食欲缺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便秘等。
5、泌尿生殖系统
贫血严重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和轻度蛋白尿。
6、其他
严重贫血者基础代谢率可增高,常出现低热。
症状-并发症:
长期贫血可能会导致多系统、脏器病变,严重时可危害机体健康。
就医-急诊指征:
1、呼吸困难,短期不能缓解。
2、昏迷,短时间不能苏醒。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时间的疲乏困倦、活动耐力减退。
2、伴皮肤、黏膜、睑结膜、口唇颜色苍白。
3、伴低热。
4、感染、炎症、肿瘤等患者出现以上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
2、病情平稳者,可于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你平时感觉乏力、困倦、面色苍白吗?
2、您平时又感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吗?
3、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4、您不舒服多久了?发作时有没有规律?
5、有没有因为某些原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6、您自己吃过什么药吗?用法、用量是什么?有缓解吗?
7、您以前出现过贫血吗?什么原因导致的?进行过哪些治疗?
8、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9、您之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10、您家里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11、您最近是否有过受伤?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得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多久出检查结果?
3、我的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如果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如果治好了,还会复发吗?
9、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需要注意什么吗?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乏力嗜睡、反应迟钝、皮肤黏膜苍白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再进行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生化检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测定,必要时会建议行骨髓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是否存在黄疸、瘀点、瘀斑、毛细血管扩张及其苍白程度。
2、触诊腹部了解是否存在脾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
有助于诊断本病。ACD通常表现为轻至中度(血红蛋白浓度70~110g/L)的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当疾病加重或者病程延长时可演变成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通常正常或者轻度升高。
2、生化检查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降低,铁蛋白升高是ACD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贫血的原因及类型。
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测定
EPO水平可作为慢性病贫血治疗疗效的参考标准。血红蛋白水平<100g/L时需检测EPO水平。
4、骨髓检查
可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分类,该检查对诊断十分重要,但是一种有创检查,很少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以及贫血和相关铁代谢指标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会排除缺铁性贫血等疑似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国内制定的ACD诊断依据如下。
1、临床表现
(1)轻至中度贫血。
(2)常常伴随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
2、实验室检查
(1)多为正细胞色素性贫血,30%~50%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很少<73fl。
(2)网织红细胞正常。
(3)骨髓铁染色提示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增多。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多。
(5)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通常16%~30%。
(6)血清铁蛋白升高。
诊断-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IDA)
两种疾病的贫血症状及其相似,需要依靠辅助检查进行鉴别。骨髓铁染色可作为鉴别ACD及IDA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因铁蛋白测定的便利性,且骨髓穿刺属于有创检查,使得铁染色很少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2、内分泌异常所致贫血
内分泌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睾丸功能衰竭、糖尿病等,可导致慢性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内分泌异常所致贫血除了贫血症状以外通常还有基础疾病的症状,此外,内分泌异常患者中血清铁多正常,可与ACD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慢性病贫血患者首先需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原发病无法根治而贫血症状明显时需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对严重贫血或危及生命的贫血,尤其是伴有出血的患者可给予输血治疗。此外,还可给予补铁治疗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输血治疗:输血是一种快速有效改善贫血且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对严重贫血或危及生命的贫血,尤其是伴有出血的患者很有帮助。输血可改善心肌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存活率,但输血本身可增加ICU患者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肿瘤或慢性肾病合并ACD的患者并不推荐长期输血。
治疗-药物治疗:
1、铁剂
可补充造血原料,常用的口服铁剂包括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且不能吸收时,可改用静脉铁剂,包括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蔗糖铁等。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等。由于铁剂可减少肠蠕动,可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可促进造血,有效改善ACD。目前已在正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慢性肾病及HIV感染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证实,EPO有纠正ACD的疗效。
治疗-相关药品:
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蔗糖铁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6~9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原发病轻重以及治疗措施相关。本病一般通过控制原发病后将会改善,但如果原发病无法根治而贫血症状明显时,需积极接受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病情严重或不及时治疗者,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病程较长,如不控制原发病,病情可能会加重,影响患者心理和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症状,如果原发病无法根治且贫血症状明显,积极接受治疗后可控制病情。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患者不了解病情,加之同时患有原发病,故可出现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负面情绪,一旦发现需积极与患者交流,采用散心、宽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2)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可多与患者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患者需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2、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服用铁剂常会引起便秘并排黑便,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随访,与医生沟通用药注意事项。
3、口服铁剂应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4、铁剂忌与茶同服,否则易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易被吸收。
5、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
3、不要进行剧烈、危险的运动,如拳击、徒手攀岩等,以防受伤。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如果乏力、头晕、心悸、皮肤黏膜苍白等情况没有缓解或再次出现,可能提示贫血没有得到纠正,需要及时就医与医生沟通。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复诊时可能需要做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骨髓检查等,以方便专业医师评估疾病的转归。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尽快恢复。日常注意营养均衡,保持膳食平衡,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高脂肪、辛辣刺激以及含鞣酸较多的食物。
饮食建议:
1、保持营养均衡,膳食平衡。
2、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如绿叶蔬菜、奶制品、鱼类、水果等。
3、摄入高纤维食物,如麸皮、谷物等。
4、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勿暴饮暴食。
2、不要进食高脂肪食物、碱性食物、含鞣酸较多的食物(如桃仁、杏仁、胡萝卜、海带等),以去除减少或抑制铁吸收的因素。
3、避免茶、咖啡、巧克力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饮食。
4、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通过及时治疗原发病,本病可得到有效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