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
疾病概述: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CEP)又称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指病因不明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临床表现常较隐匿,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多存在较长时间的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夜间多汗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夜间多汗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痰液检查、X线、CT、肺功能检查等
重要提醒: 发病后应积极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30~40岁中青年女性,近半数患者有过敏疾病史。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及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有关。
症状-总述:
CE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常隐匿。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CE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常隐匿,有些患者在确诊前已患病数月,平均时间长达7.7个月。常见症状为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自感乏力、体重下降及夜间多汗。患病初期为干咳,以后咳少量黏液痰,偶有咯血,可有胸痛。疾病进展后可出现进行性气短,严重者还可发生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肝大。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上述症状可以持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40%的过敏性肉芽肿血管炎(CSS)病例可先出现肺浸润、哮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后出现系统性血管炎的表现,提示在某些患者CEP可能为CSS的一部分。
症状-并发症:
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CT等检查,病情需要时,医生还可能要求检查肺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CEP患者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常中度升高,60%~90%患者的白细胞分类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高达90%。可出现血小板增加、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血沉增快。
2、免疫学检查
血清IgE水平升高。
3、痰液及BALF检查
痰液及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在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时,痰及BALF中亦可出现此种改变,因此,支气管镜及BALF检查对疾病的确诊很有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主要为中、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伴哮喘时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急性期可出现低氧血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胸片
主要特征为:
(1)非节段性均匀的肺实变阴影,病变边缘模糊,可有非典型性改变如结节状阴影、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肺不张及病变内空腔形成。
(2)肺内病变发生于外2/3肺野,即位于外周,呈“肺水肿反转”表现,通常为双侧,以中上肺野多见,因此,如发现位于双上肺外周的实变阴影,高度提示CEP。
(3)肺内病变为非游走性,如未进行治疗肺内阴影可持续数周,而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8小时病变即可迅速消失。
(4)病变可在同部位复发。
(5)另外,CEP还可累及胸膜出现胸腔积液。
2、胸部CT检查
CT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肺内病变的部位,特别是临床怀疑CEP而普通X线胸片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随着病情的进展,CT的影像也有变化。在患病的前几周,影像表现为分布于外周的实变影,如有磨玻璃样改变,常与实变区相连,偶可独立存在。如患病时间在2个月以上,可出现与胸膜平行的条状带。在少部分病例,还可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诊断-诊断原则:
虽然本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但根据分布于外周的肺实变阴影及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出诊断,仅有极少数病例需开胸肺活检,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可进一步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为寄生虫和药物所引起的变态反应,在肺间质、肺泡壁及终末细支气管壁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灶,可无临床症状,轻咳少量黏液痰,胸部X线示小片或大片模糊阴影,呈游走性。一般无需治疗。
2、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是以曲菌为主所致的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的变态反应。在肺泡和间质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终末细支气管扩张并充满稠性黏痰,可找到真菌丝。胸部X线片多见于两肺上部游走阴影。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使哮喘控制,阴影消散。
3、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为丝虫等感染所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呈支气管肺炎分布,伴小支气管坏死和嗜酸性脓肿。有哮喘样发作性剧咳、痰少,不易咳出,感胸闷、乏力、纳差。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伴粟粒或模糊阴影,慢性者可有间质纤维化。经抗丝虫药治疗后,症状数天缓解,肺部病变消失较慢。
治疗-治疗原则:
主要治疗措施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常用的为泼尼松。
治疗-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接触灰尘,尘螨易导致过敏的物质患者咳嗽、咳痰。气短明显者应及时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可以持续吸氧,改善缺氧的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口服激素后6小时内体温即可下降,2~3天低氧血症纠正,2周内多数病人症状完全消失、X线胸片显著改善,最后肺内可遗留纤维化改变。多数学者认为激素治疗至少需维持4~6周,甚至数月或数年。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
治疗-治疗周期: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可有多次复发,但复发后糖皮质激素依然有效。本病预后良好,偶见未经治疗者自愈。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衰竭,可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偶见未经治疗者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可经合理治疗后治愈。
预后-根治性:
多不能根治。
预后-复发性:
停用激素容易复发。
日常-总述:
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用药期间应遵医嘱服药,不得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肥胖、骨质疏松等。日常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少渣的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保证机体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预防措施:
1、根治原发病。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