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弥漫性食管痉挛疾病英文名称: 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疾...
养生
疾病名称: 弥漫性食管痉挛
疾病英文名称: 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
疾病别名: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疾病概述: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又称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以重复、非蠕动性、强烈食管收缩为特点的食管运动性失调疾病,主要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食管神经肌肉变性、精神心理因素、感觉异常、食管黏膜刺激、炎症及衰老有关。临床上可分为轻、重两型,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目前,X线钡餐检查和食管测压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食管
常见症状: 胸痛、吞咽困难、反食
主要病因: 可能与食管神经肌肉变性、精神心理因素、感觉异常、食管黏膜刺激、炎症、衰老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测压、食管CT检查、胃镜检查、激发试验
重要提醒: 严重的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关中医疾病: 噎膈
临床分类:
1、轻型
无任何症状。
2、重型
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流行病学数据较少,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但在进行食管测压的人群中,弥漫性食管痉挛占5%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更容易发病。
病因-总述: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食管神经肌肉变性、精神心理因素、感觉异常、食管黏膜刺激、炎症、衰老等因素有关。
症状-总述:
弥漫性食管痉挛临床上可分为轻、重两型,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及反食等。部分患者还可伴心慌、心悸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胸痛
约80%~90%的患者有胸骨后疼痛,轻者仅感胸骨后不适,严重者胸骨后疼痛呈阵发性绞痛,酷似“心绞痛”,并可放射至颈、肩、背及上臂。
2、吞咽困难
发生率占30%~60%,可缓慢或突然发生,患者感觉食管中下段梗阻或下咽困难,多为间歇性,进食固体及液体食物均有吞咽困难。
3、反食
食管内滞留的大量食物和唾液反流至口中。
症状-并发症:
由于反食,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
症状-伴随症状:
1、可伴有心慌、心悸等。
2、可发生食管性晕厥。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剧烈胸痛。
2、突发晕厥。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胸骨后疼痛。
2、缓慢或突然发生的食管中下段梗阻感或下咽困难。
3、反复出现食管内滞留的食物和唾液反流至口中的情况。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胸痛、晕厥等严重情况时,应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3、若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请前往胸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请提前预约挂号,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2、就诊前尽量保持空腹,避免过饱状态或饮用过多水。
3、若既往确诊为弥漫性食管痉挛或近期有其他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的就诊病历、检查报告等。
4、若近期有服用药物,请携带药盒或准备药名。
5、请记录好所要询问的问题及相关症状。
6、可安排家属协同就诊。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哪里不舒服?
2、您这种情况多久了?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3、您有没有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生气、激动、吃冷的或硬的食物后发作?
4、您平时吃饭快吗?
5、您以前是否就医?做过什么检查吗?用过什么药物吗?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可以明确诊断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会对我的身体造成损伤吗?
5、我需要住院治疗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吃吗?医保能报销吗?
7、我需要手术治疗吗?
8、这个病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10、平时在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反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如果怀疑弥漫性食管痉挛,会建议患者做X线钡餐、食管CT、胃镜、食管压力测定、激发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会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但是该病一般无明显体征。
检查-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食管和胃部的情况。对于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而言,胃镜的目的是排除食管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检查过程:在该检查中,医生使用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先从口腔进入,从而观察食管、胃部的情况。
(2)检查方法:胃镜有普通和无痛两种。普通胃镜是咽喉局部麻醉,恢复快,检查后2小时内不要吃东西,不会出现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缺点是一些患者敏感或是麻醉喷洒位置不当,效果不理想,检查中恶心症状很明显。无痛胃镜即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和治疗,医生也不用担心检查时间延长而造成患者的任何不适。
(3)检查结果:可发现反复出现的非蠕动性收缩,多见于食管远端,并且常引起短暂的食管腔狭窄。
2、食管压力测定
(1)检查过程:在检测时,保持患者平卧位,将食管压力换能器调整到与患者腋下同水平位置,确定测压通道,将胃管插入胃中,并确定胃内基线。观察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测定,并将数据录入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
(2)检查结果:典型的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患者在10次吞咽过程中看到两次以上的不协调的收缩波,收缩幅度可以正常或升高。可伴有食管中下段的同步收缩波的出现。
3、激发试验
很多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对胆碱能药物(如乙酰胆碱、乌拉胆碱、氨甲酰胆碱及滕喜龙等)异常敏感。这些药物的激发试验在有胸痛症状的患者中有诊断参考价值,尤其是已排除了冠心病,在放射学及测压中并未发现食管运动异常者。
(1)氨甲酰胆碱试验:皮下注射,阳性(出现胸痛)率为12%~33%,15分钟后重复1次,则阳性率达77%。
(2)乙酰甲胆碱试验:皮下或静脉注射,结果为弱阳性。
(3)五肽胃泌素试验:皮下注射,增加食管收缩幅度和时限,阳性率达10%。
(4)滕喜龙激发试验:静脉注射,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18%~30%可引起胸痛,但正常人为阴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为了初步判断疾病,医生可能建议患者做X线钡餐检查。检查前患者需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本病患者可以见到食管多发性痉挛收缩,食管下段蠕动性减弱,严重时可见食管中下段呈螺旋状、串珠状或卷曲状改变。
2、CT检查
CT检查可见食管呈多发痉挛性收缩,食管肌层增厚。
诊断-诊断原则: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常无明显特异性,无法作为该病症的诊断依据。目前主要通过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压力测定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排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异物、心绞痛和纵隔疾病等。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可由精神创伤、情绪激动或进食生冷、坚硬的食物诱发。
2、症状
临床上分为轻、重两型,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及反食等。
3、辅助诊断
(1)X线钡餐检查:可见食管多发性痉挛收缩,食管下段蠕动性减弱,严重时可见食管中下段呈螺旋状、串珠状或卷曲状改变。
(2)CT检查:可见食管呈多发痉挛性收缩,食管肌层增厚。
(3)胃镜检查:可出现反复的非蠕动性收缩,多见于食管远端,并且常引起短暂的食管腔狭窄。
(4)食管测压:典型的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在10次吞咽过程中看到两次以上的不协调的收缩波,收缩幅度可以正常或升高。可伴有食管中下段的同步收缩波的出现。
诊断-鉴别诊断:
1、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症状,同时可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内镜检查可以鉴别二者。
2、贲门失弛缓症
咽下困难是失弛缓症的突出症状,此外,有些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X线钡餐检查可见食管高度扩张、延长、迂曲,其下端呈锥形缩窄,边缘光滑而对称,与延长狭窄的括约肌相连,钡剂通过困难。内镜检查可见食管腔口有大量食物和液体残留,食管黏膜可呈现糜烂、溃疡或充血水肿。通过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可以鉴别二者。
3、食管异物
有明确的进食异物史,通过CT、内镜检查可帮助鉴别。
4、纵隔疾病
纵隔疾病虽然可以表现为胸痛等不适,但是胸部X线、胸部CT检查等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5、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也可以表现为胸痛,但是通过心电图、核素心肌灌注等检查可作出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症状。无症状的弥漫性食管痉挛无需特殊治疗,有症状的先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治疗无效者,进一步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食用寒冷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2、必要时增加饮水量。
治疗-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直接松弛食管下端括约肌,改善食管排空,常用如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片。
2、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促进细胞内钙离子的耗尽,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常用药物如心痛定片、硫氮卓酮片等。
3、平滑肌松弛剂
解痉灵等平滑肌松弛剂可以松弛平滑肌,促进食管排空,治疗食物潴留。
4、三环类抗抑郁药
消化系统的运动等功能主要受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这两个系统的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层下整合中心处于同一解剖部位,丙咪嗪、阿米替林等抗焦虑抑郁药物可提高患者食管感觉阈值。
5、神经毒素药物
采用肉毒杆菌毒素封闭受体,可以减少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心痛定、硫氮卓酮、解痉灵、丙咪嗪、阿米替林、肉毒杆菌毒素
治疗-手术治疗:
1、食管肌肉切开术
当内科治疗无效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食管肌肉切开术,在此过程中,医生会将患者的肌层切开以缓解食管痉挛。
2、食管切除术
该病是发生在食管的疾病,切除食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该病。
治疗-其他治疗:
扩张食管法: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扩张食管法为首选。可采用气囊、水囊或探条扩张器,强行用外力将失去松弛能力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扩张,使其部分纤维断裂,压力下降,改善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辩证治疗
(1)气郁痰阻型
①治法:理气开郁,化痰散结。
②主方:启膈散加减。
(2)气滞血瘀型
①治法:行气化痰,和胃降逆。
②主方:丹参饮加减。
(3)津亏热结型
①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散结。
②主方:五汁安中饮加减。
(4)阳气虚衰型
①治法:温补脾肾。
②主方:补气运脾汤合右归丸加减。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基本取穴为合谷、内关、足三里、公孙、巨阙等穴位。医生还会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配穴。
3、耳针治疗
耳针对于弥漫性食管痉挛也有一定的疗效,一般取贲门区、交感区等位置。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轻症者大多预后较好,经过早期积极治疗有治愈的可能。严重者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常预后不良,而且很难治愈。
预后-危害性:
严重的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轻症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有治愈的可能,严重者则很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因为不了解本病,可能会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
(2)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抑郁。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该正视疾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2)家属应从多方面积极开导患者,多支持、多理解患者。
(3)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参加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
日常-用药护理:
1、硝酸甘油片应注意餐前15分钟舌下含化。
2、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3、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日常锻炼
日常生活中锻炼要适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自觉舒适为宜。
日常-复诊须知: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患者一般经积极治疗后可治愈,但是严重者不能治愈,需要定期门诊随诊。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保持创口的清洁干燥,并遵医嘱服用相应的抗生素类药物。
2、活动管理
手术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适当下床活动,锻炼身体,同时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3、其他
手术治疗后,若出现伤口渗血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饮食调理: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发生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关,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进食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类、豆类。
2、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番茄、香蕉、苹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及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会影响肠道对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患者恢复。
2、忌烧烤、油炸食品等食物,这些食物营养供应不均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忌狼吞虎咽,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对食管造成刺激,导致食管痉挛。
预防措施:
弥漫性食管痉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
1、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起伏过大。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