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摩擦癖疾病英文名称: frotteurism疾病概述: 摩擦癖(frotteurism)...
养生
疾病名称: 摩擦癖
疾病英文名称: frotteurism
疾病概述:
摩擦癖(frotteurism)是指患者在拥挤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之际,伺机以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常为阴茎)摩擦异性身体某个部位以获得性快感的一种性偏好障碍。本病几乎仅见于男性,受害人多为年轻女性。不少患者在作案时有性高潮出现,即有射精现象。目前本病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反复以身体某部分接触和摩擦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精神检查
重要提醒: 摩擦癖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家属不要对患者有歧视的看法,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帮助患者克服这种心理问题。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摩擦癖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是未知的。有报道称,本病在成年男性中的发病率最高为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男性。
病因-总述:
摩擦癖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导致摩擦癖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和偶然因素两种。
病因-基本病因:
1、家庭因素
不少患者在少儿时代生活在性封闭的家庭环境里。有性压抑的经历。患者性情孤僻,不与同龄女孩接触,对性生活有明显反感。在公共场合与陌生异性拥挤时而产生性兴奋和性快感。
2、偶然因素
患者大多数是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性心理发育受阻的基础上,性快感体验与异性身体接触偶然地结合,并以条件反射机制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成年后仍用儿童式的性行为来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以致发展成摩擦癖者。
症状-总述:
摩擦癖患者通常在拥挤的公交车、商场等场合紧密贴近陌生女性,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用生殖器反复摩擦受害人的臀部,以获得性兴奋或性高潮,可伴有射精。一般来讲,患者没有暴露自己生殖器的愿望和行为,也没有与受害人发生性活动的要求。摩擦症患者的摩擦行为是一种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主动行为,并伴有强烈的性兴奋和性满足感。
症状-典型症状:
1、患者往往具有计划性和目标选择性。这在实施摩擦癖行为前和过程中均有所表现,如常在作案前对自己的衣着和面部进行修饰;作案时选择的对象多为年轻并相貌姣好者,而且是不认识的异性;场地多为拥挤而且不容易抓获的地方,如商场、电影院、公共汽车上等。男性病人在拥挤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之际,伺机以身体某部分(常为反复地通过靠拢异性,紧密接触和摩擦自己的阴茎)接触和摩擦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没有与摩擦对象性交的要求,也没有暴露自己生殖器的愿望。这种行为至少已存在6个月。
2、当被摩擦的对象有明显的反应时,患者通常会中止有关行为,并且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如果对方默然避开或默许,常常又会继续有关行为。
3、患者进行摩擦的部位多为生殖器区,也有以手或臂肘及其他部位作为主要摩擦部位的,受害者被触摸摩擦的部位多为手臂、乳房、臀部、会阴部及腿部等地方。大多数情况下是隔衣进行接触摩擦。不少患者在行为中有性乐高潮出现,即射精。大部分患者将精液射在自己的裤子内,也有个别人将精液排泄在受害者衣服上。大多有反复发作的情况,但难从过失犯罪中吸取教训,往往是冲动战胜理智,因此有屡教不改的倾向。
症状-并发症:
摩擦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性欲亢进、其他性欲倒错障碍,特别是露阴癖和窥阴症。也可能会出现品行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等其他心理障碍。
就医-门诊指征:
患者很少自行就医,通常是在犯罪时被发现或逮捕。如果患者发现自己对类似摩擦癖的行为有强烈渴望,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你目前都有哪些表现?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有加重或减轻吗?你有实施过行动吗?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
4、您是怎么看待您的行为呢?
5、您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关系怎样?
6、您家里人知道您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您会不会报警?会不会告诉其他人?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
4、能治好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吗?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检查-预计检查:
若患者反复出现以身体某部分接触和摩擦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包括体格检查、精神检查等,来帮助明确诊断、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排查患者是否有其他原发病。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通过量表或者与患者交谈,以了解患者的情绪、意志、思维等,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诊断-诊断原则:
摩擦癖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表现作出,一般依据患者一贯性的无其他动机反复寻求接触异性机会的表现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只要有与异性在公众场合发生某种接触而出现性高潮的则多可予以明确诊断。但在人群拥挤的场合中,青年男性偶然接触到陌生女性的身体而出现的性兴奋,不能诊断为本病。有进一步的性侵犯动作甚至于企图强奸对方是流氓行为也不能归为本病。
诊断-诊断依据:
根据DSM-5(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关于摩擦癖的诊断标准如下:
1、至少6个月,通过接触或摩擦未征得同意的人从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性唤起,表现为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
2、个体将其性冲动实施在未征得同意的对象的身上,或其性冲动或性幻想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诊断-鉴别诊断:
1、品行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青少年的品行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有额外的打破常规和反社会行为的特征,并且缺少对接触或摩擦未征得同意个体的特定性兴趣。
2、物质使用障碍
物质使用障碍,特别是涉及兴奋剂。例如可卡因和苯丙胺的使用,可能涉及个体在中毒时的单次摩擦事件。但不应包括“接触或摩擦毫不知情者”这一典型的持续的性兴趣。因此,在个体没有中毒时,如果反复出现关于摩擦的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就表明个体可能有摩擦障碍。
3、早泄
早泄不同于摩擦癖行为,虽然它也有在非性交性接触时出现性高潮现象,但这通常都是与性交相联系的,多发生在夫妻性生活中,并非真正的摩擦癖行为。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摩擦癖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对摩擦癖患者常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识领悟疗法、支持疗法等。部分存在焦虑、抑郁者,可在专业医师的治疗下服用相关药物以缓解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针对部分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小剂量、短时间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阿米替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症状。但对于患者的异常性心理和行为没有任何帮助。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阿米替林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摩擦癖的预后与患者是否及时接受治疗有关,多数患者在通过有效治疗后可以纠正行为。
预后-危害性:
1、摩擦癖患者因其异常性行为而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会破坏社会秩序,甚至做出违法行为。
2、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异常行为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预后-治愈性:
患者在治疗后能够矫正自己的行为。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在积极治疗后可以改善症状。
日常-总述:
日常中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倾听、理解患者的想法,给予一定的理解,并帮助患者客观了解自己的行为。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认识并克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患者多对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家属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性科普,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行为,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日常-生活管理:
1、日常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压力过大。
2、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3、应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多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阅读书报、听音乐加以调节。
4、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参加有专业人士参与的互动小组,避免做出不当行为。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本病一般无需特殊饮食,可适当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对疾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1、普及科学的性知识和进行性教育,鼓励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解脱可造成其性压抑的因素,创造较合理的异性接触环境在防止摩擦癖的发生中有明显作用。
2、在处理摩擦癖的司法行政措施中,应注意首次处理的重要性,及时的严肃批评教育以至处分,只要措施得力,不少摩擦癖者可在强大压力下,结合建立正常异性关系使其异常性行为得到纠正或控制,如处理过松则可能使患者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抑制,从而反复出现,最后情况恶化。
3、屡教不改者,必要时强制性环境限制是需要的。这本身也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如可能通过破坏患者性感满足的异常行为周期,促使其通过手淫等其他方式私下获得性欲发泄,纠正其异常性行为模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