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囊性纤维化疾病英文名称: cystic fibrosis,CF疾病别名: 囊性纤维性变疾...
养生
疾病名称: 囊性纤维化
疾病英文名称: cystic fibrosis,CF
疾病别名: 囊性纤维性变
疾病概述:
囊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是一种侵犯多脏器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突变所致。以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为特征,还可以出现鼻窦炎、生长发育障碍、脂肪泻和男性不育等症状,是高加索人种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咳血、腹痛、腹胀、汗出增多、男性不育等
主要病因: 囊性纤维化主要为基因突变所致,欧美主要为△F508基因突变,我国主要为G970D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汗液氯离子测定、基因检测 、血气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检查、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胸部X线、胸部CT、鼻窦CT、肺功能检查等
重要提醒: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和肺部病变,应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不同国家和地区报道的发病率不一,新生儿发病率约1/25 000~1/1800。亚洲和非洲发病人数远远少于欧洲和北美洲,CF在我国尚处于初步认识阶段,其确切的发病率并不清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白种人常见,尤其是高加索人种。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由于诊断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囊性纤维化的确诊病例在迅速增加。
病因-总述:
囊性纤维化为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所致。囊性纤维化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超过2000种CFTR(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突变。
病因-基本病因:
欧美最常见的突变是△F508,我国最常见的突变为G970D。当CFTR发生基因突变时,由于CFTR蛋白不能合成、折叠异常导致运输障碍或通道功能减少或缺失,所在的上皮细胞分泌氯离子和水减少,同时伴有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导致上皮细胞内高渗环境,上皮液体层厚度减少,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从而造成呼吸道阻塞而致病。在胰腺导管,CFTR蛋白的异常表达会导致HCO3-分泌障碍,导管内液体酸化,分泌物黏稠,导致管腔阻塞,可以引起胰腺慢性炎症,甚至纤维化。
病因-危险因素:
有本病家族史。
症状-总述:
本病可于婴幼儿时期发病,但更多于儿童期发病,约3%在成年后作出诊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常见的表现包括汗液改变(如出汗增多或汗液发咸)、反复呼吸道感染、胎粪性肠梗阻以及不育等,不同基因型其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会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系统表现
患者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经常咳嗽的中位月龄大约为10.5个月,至6岁时75%出现慢性咳嗽。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即可出现咳嗽、咳痰,常伴发肺炎、肺不张。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造成黏液阻塞气道,导致呼吸急促。以后随病情发展,表现为咳出大量脓性痰或伴咯血,时有发热。体格检查常见杵状指(趾)。双肺可闻及水泡音及干性啰音。病情进展可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90%的囊性纤维化患者死于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
2、消化系统表现
15%~20%的患者以胎粪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儿童期也可发生肠梗阻和便秘,可出现直肠脱垂。90%的患者可出现胰腺功能不全表现。可出现腹胀、腹痛,大便含大量泡沫并有恶臭等消化不良症状。还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情轻时食欲良好,但可表现为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胰腺功能正常者很少出现营养不良,肺脏受累少,且病死率低,但却容易发生胰腺炎。胆道阻塞及严重肝硬化时,可出现黄疸,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3、汗液异常变化
囊性纤维化患者由于汗液氯离子分泌增加,常表现为深色服装上遗留的汗渍,或是父母发现患儿皮肤发咸。婴幼儿若出汗过多,从汗液中失去大量电解质和水分,容易引起虚脱,甚至导致死亡。
4、生殖系统表现
因黏稠的分泌液常常会阻塞输精管,99%的男性囊性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输精管内精子移动障碍以及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失,造成不育。女性因宫颈分泌物黏稠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症状-并发症:
1、可继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患者还常发生鼻炎和鼻窦炎。
2、黏稠的肠液还可能使患者更易出现肠梗阻和直肠脱垂。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发生关节炎和血管炎,出现紫癜或结节性红斑。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感冒、呼吸急促等。
2、经常咳黏液痰或痰中带血等。
3、活动之后容易感到倦怠、乏力。
4、手指形态发生改变,即指尖部呈圆形,顶部平坦(俗称杵状指)。
5、经常腹泻,或大便异常,如粪质粗、油腻且臭味较重。
6、随着年龄增长,体重无明显变化等。
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就医-就诊科室:
1、呼吸内科
大部分患者以呼吸道症状更为典型,因而需去呼吸内科就诊。
2、消化内科
部分患者以消化系统病变为主症,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最好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这些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了?
3、活动后症状有加重吗?
4、您有没有其他疾病?
5、家族中有没有其他人有类似的症状?
6、近期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
7、最近有没有服用某些药物?
8、具体药名是什么?用法和用药剂量是什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囊性纤维化?
2、这个病有什么危害?会影响我的生活吗?
3、可以治好吗?怎么治?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治疗后会复发吗?
6、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
7、治疗周期大概多久?
8、我需要住院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会影响以后的结婚生子吗?
11、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2、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的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可能建议患者选做汗液氯离子测定、基因检测 、血气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检查、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胸部X线、胸部CT、鼻窦CT、肺功能检查、鼻黏膜电位差、肠电流测定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有助于医生初步了解病情,囊性纤维化累及不同部位出现的体征会有所不同。累及肺部致支气管扩张者,体格检查可见杵状指(趾);累及肝脏查体可见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汗液氯离子测定
汗液氯离子测定是CF诊断的金标准,一般用于确诊囊性纤维化。这项测试通常在前臂进行,使用汗液刺激剂(0.2%硝酸毛果芸香碱)和弱电流刺激人体汗液分泌,以便收集更多汗液,而后测定汗液中氯化钠含量。正常儿童汗液内氯含量平均为30~40mmol/L,钠为60mmol/L。如汗液Cl-(氯离子)含量均高于60mmol/L,Na+(钠离子)含量高于80mmol/L,且能排除其他引起低钠的疾病,即可诊断为囊性纤维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过程影响因素较多,故通常需要两次测试结果均符合上述标准才可确诊。此外,正常成年人因其汗液内氯化钠含量可超出上述范围,故不适宜以汗液检查来进行确定诊断。
2、血气分析
随病情进展,出现低氧血症、CO2潴留,最后导致Ⅱ型呼吸衰竭。
3、呼吸道病原体检查
早期常可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或洋葱克雷伯杆菌的慢性感染。有报道8个月的婴儿呼吸道即可出现铜绿假单胞菌,超过85%的患者呼吸道最终可见铜绿假单胞菌。
4、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
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准确度不高,弹性蛋白酶降低为阳性,支持CF的诊断,阴性无临床意义。粪便72小时脂肪定量升高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此外,大便苏丹Ⅲ染色阳性也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但是阳性率不高。
5、基因检测
CFTR基因是目前已知唯一的CF致病基因。Sanger测序辅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CFTR基因全部27个外显子及包含剪接位点的侧翼序列是最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中国人的CF患者由于常见新发突变和少见突变,不宜使用国际的商业CF筛查包进行检测。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至7岁时,15%~25%的患者会出现肺功能下降,并随年龄增加而进一步下降,以后发展为气流受限,90%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2、鼻黏膜电位差
鼻黏膜电位差的产生是由于CFTR突变,鼻腔黏膜上皮的氯离子转运异常,导致CF患者和正常人鼻黏膜上皮的电位差不同。这项操作比较复杂,普及度不高。
3、肠电流测定
如果鼻黏膜电位差测定结果还不足以诊断,那么可以进行肠黏膜电流测定,原理也是利用CFTR的氯离子转运功能丧失,不过需要取离体肠组织,加入氯离子通道激动剂,相比于正常人,CF患者肠道上皮分泌的氯离子更少。这个操作比鼻电位差测定普及度更低,而且是有创检测,较难推广。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平片
可见双肺纹理增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肺脏过度充气及支气管扩张征象。
2、胸部高分辨CT
可见上叶为著的支气管扩张,常为双侧对称分布,并可见黏液栓形成。急性感染时,可出现肺部浸润影。
3、鼻窦CT
囊性纤维化患者常同时存在鼻旁窦受累,鼻窦CT可见鼻窦炎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在欧美等国,由于本病多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较高,在疾病早期多可获得诊断。而在我国,临床医生普遍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更缺乏进行确诊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方法,容易漏诊和误诊。对婴幼儿和儿童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应警惕本病。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汗液氯离子测定、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至少一个器官存在CF的典型表现以及存在以下至少一种CFTR基因功能异常的证据:
1、两个部位汗液氯离子测定超过60mmol/L;
2、等位基因上存在两个CFTR致病突变;
3、鼻黏膜电位差异常。
诊断-鉴别诊断:
1、囊性纤维化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二者皆可出现支气管扩张,而且多于幼年起病。但囊性纤维化所致的支气管扩张常在上肺病变更为明显,而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所致的中叶和舌段最为明显,其次为双下肺,而上肺病变相对轻。鉴别困难者可行支气管镜等辅助检查。
2、囊性纤维化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
二者皆以上肺部病变更为显著,而且还可合并出现。但单纯的APBA患者全身症状较少,也不会出现肺外表现,黏液栓被清除后,支气管周围的炎症比较轻微。
治疗-治疗原则:
囊性纤维化累及的系统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治疗时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方法。在保证营养支持的前提下,可采用抗生素、布洛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CFTR调节剂等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呼吸衰竭者需及时进行通气;肺功能严重减退者可考虑进行肺移植。
治疗-一般治疗:
囊性纤维化患者如果存在消化和吸收的障碍,可以补充胰酶、微量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以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类药物
出现急性感染时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常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涵盖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原体。遵循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原则,建议抗感染治疗的疗程至少在10~14天左右。如果患者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果首次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尝试进行清除细菌的治疗。常用药物如阿奇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阿奇霉素适合多数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适合反复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使用。
2、非甾体抗炎药
代表药物如布洛芬,CF基金会指南委员会建议6~17岁肺功能良好(即FEV1>预计值的60%)的儿童可使用大剂量布洛芬进行抗炎治疗。但是如果患儿超过13岁,不再推荐使用布洛芬作为初始治疗。此外,由于布洛芬的胃肠道症状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便随时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
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仅在以哮喘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在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使用。
4、支气管扩张剂
无论是否存在典型的哮喘症状,很多CF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和(或)茶碱后可以出现FEV1的改善,但是长期使用并无确切的疗效。
5、CFTR调节剂
随着对CFTR基因的深入研究,治疗开始针对解决CFTR基因缺陷的源头问题。CFTR调节剂通过改善缺陷的CFTR蛋白功能而发挥作用,常用药物如依伐卡托、鲁玛卡托。依伐卡托能够修复突变CF蛋白的功能,其作用的程度和广度都显著超过了当前可用于CF的任何其他疗法。对于ΔF508纯合突变的患者,鲁玛卡托联合依伐卡托治疗能够轻度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疾病加重的风险。
6、其他药物
CF患者难以将黏稠的脓性分泌物从气道清除,可使用α-链道酶、高渗盐水、N-乙酰半胱氨酸、沙丁胺醇等药物来清除气道分泌物,改善患者的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阿奇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布洛芬、依伐卡托、鲁玛卡托、α-链道酶、高渗盐水、N-乙酰半胱氨酸、沙丁胺醇
治疗-手术治疗:
可选择肺移植。积极有效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囊性纤维化(CF)的进展,但大多数患者仍然由于终末期呼吸衰竭而过早死亡。肺移植为终末期CF患者提供了一个治疗选择,且几乎所有CF患者均需要双肺移植,因为遗留一个自身肺在原位将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感染性分泌物来源,从而威胁到移植肺。但肺移植手术风险较高,费用相对昂贵,供体有限,且术后易出现排异反应,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麦考酚酸酯等,因而该手术仅适用于肺功能严重减退者。
治疗-其他治疗:
1、肺功能减退者应进行呼吸康复治疗。
2、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进行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3、黏稠的脓性分泌物阻塞气道者,还可采用体位引流、胸部理疗、气道振荡器、肺内叩击通气等方式进行治疗,从而加速分泌物的排出。
治疗-治疗周期:
需要长期、综合治疗,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对婴幼儿的筛选,可以早期发现患者并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许多患者的生存期可超过40岁。是否存在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对预后影响很大,存活至16岁者为53%,而没有这一细菌感染者则为84%。这与铜绿假单胞菌造成肺脏不可逆损害有关。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病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缩短生存周期。而且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部分男性患者还可伴随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失,造成不育。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一经发现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目前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通过及时有效地治疗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预后-根治性:
本病难以根治。
预后-生存周期:
囊性纤维化可侵犯多种脏器,研究显示,患者的平均寿命约为35~40岁左右。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囊性纤维化的患者至关重要,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应避免吸烟、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及时排痰,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日常-心理护理:
囊性纤维化可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最终累及患者全身多个脏器,患者往往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等情绪,加之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小,会产生抵触心理,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家属要积极面对患者的疾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可继续在家开展学业教育,或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进行绘画、读书等活动,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消极的情绪,树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由于患者多为小儿,服药时家属要特别注意,以免患者吃错药。如为胶囊制剂,服药时切勿将胶囊打开,以免引起呛咳,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及空气流通。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经期卫生,保持会阴清洁。
3、及时增添衣物,防止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4、鼓励患者多变换体位,及时将痰咳出。
5、患儿及家属要掌握有效的排痰技巧,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6、可进行运动训练,适当的运动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心肺功能及呼吸肌力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如缓慢散步等,不可从事剧烈的活动,且在运动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气促、缺氧等情况发生。若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禁止吸烟,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定期监测生长指数,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如为红色血痰、黄色稠痰,量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4、注意观察大使的次数、颜色、量等。
饮食调理:
囊性纤维化患者因长期患病,机体消耗过多,常伴有营养不良。因此,可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饮食,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需求,以供患儿的生长发育。但胰酶缺乏者,应给予低脂饮食。
饮食建议:
1、囊性纤维化患者因蛋白质消耗较多,故平日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建议食用鸡肉、鸭肉、鱼肉、豆腐、牛奶等优质蛋白。
2、此类患者还存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风险,因而建议平时吃些花生、核桃、芝麻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也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3、在热天和活动期间,应注意食盐的补充,防止因出汗过多盐分大量丢失引起脱水。可每天在菜肴、饮食中添加2~4 g食盐。
4、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2000ml。
饮食禁忌:
胰酶缺乏者,要限制饮食中脂肪的含量,给予低脂饮食,禁食肥肉、荷包蛋等。
预防措施:
1、产前筛查
对于白种人,或有囊性纤维化家族史的家庭,可通过进行产前的CFTR异常基因筛查来获得囊性纤维化的诊断。但其筛查的敏感性在白种人不到78%,此点在临床应予注意。
2、新生儿筛查
干血点免疫反应性胰蛋白酶原(IRT)检测简便易行,可用于新生儿的筛查。但其确诊尚需其他检查证实。
相关疫苗:
囊性纤维化虽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但是此类患者应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免病情加重,对婴幼儿除作麻疹、百日咳疫苗、肺炎球菌接种外,秋冬季到来之前,还应接种流感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