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内痔疾病英文名称: internal hemorrhoid疾病别名: 痔核、痔病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内痔
疾病英文名称: internal hemorrhoid
疾病别名: 痔核、痔病
疾病概述:
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位于齿状线上方,由肛垫肥大、下移形成的痔。由血管、平滑肌弹性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覆直肠黏膜,多位于左侧,右前和右后。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解剖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排便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初起内痔突向肠腔,日久可逐渐突出肛门外,表现为便血和脱垂。本病经治疗,多数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便血、肛块脱出、疼痛、瘙痒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因素、饮食因素、排便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肛门镜
重要提醒: 当患者发现自己患有内痔时,不用过于担心,无症状的内痔,一般可无需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痔疮
临床分类:
根据内痔发生的部位,分原发性内痔(母痔)和继发性内痔(子痔),继发性内痔常与母痔相连。母痔及子痔都可脱出肛门外,呈梅花状者称环状痔。若内痔脱垂,水肿不能回纳,称嵌顿性内痔;若有血液循环障碍,称绞窄性内痔。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以20岁以上成人占大多数。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病因-总述:
内痔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与解剖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排便因素、遗传因素、体位因素等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体位因素
痔的发生与人类的直立体位有明显的关联,因为未发现四肢行走的动物有痔病发生。
2、解剖因素
肛门直肠位于人体下部,其血管网因重力作用,影响了肛门直肠的血液回流,且痔静脉无瓣膜,故易发生曲张。
3、感染因素
痔静脉丛的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可导致部分血管壁纤维化,脆性增加,变薄,使局部静脉曲张。
4、排便因素
粪便不易排空,对直肠下段和肛管部位会产生较大压力,使血管受压;并且排便次数过多或时间太长会增加腹压,使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
5、饮食因素
过度饮酒,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使直肠下部及肛垫充血水肿、出血。
6、遗传因素
痔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父母患有此病,子女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7、职业因素
久蹲、久坐、久站等职业的发病率较高,例如司机、电焊工、办公室人员等。
8、其他因素
妇女妊娠、分娩时腹压增加直接影响肛门、直肠部位的静脉血液回流,导致静脉曲张,是女性痔发生的主要原因。
症状-总述:
内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便血、痔核脱出、局部疼痛及瘙痒等。此外,长期便血的患者还可出现缺铁性贫血。此外,还可发生痔嵌顿。
症状-典型症状:
1、便血
多见于一、二期内痔,三、四期内痔出血较少。其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少量鲜血,便血数月后可自行停止,但会反复出现。血多在大便表面,有时为便时滴血,出血严重者可呈喷射状,如长期反复便血,可出现贫血。便血多因粪便擦破了痔表面上的黏膜,或排便时用力过猛引起扩张的内痔血管破裂出血,或因痔反复脱出肛门外,痔表面黏膜因摩擦、炎症、糜烂出血。便血常由大便干结、饮酒或吃刺激性食物以及疲劳引起。
2、内痔脱垂
见于内痔后三期。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并越到晚期脱垂越严重,因晚期痔体积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便时易被推出肛门外。轻者便后可自行还纳,重者需用手推回,严重者在咳嗽、体力劳动等腹压增加时也能脱出肛门外。甚至有的内痔(四期)脱出肛门后不能还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劳动。有的内痔出血不明显,而脱垂是其主要症状。
3、疼痛
单纯内痔无疼痛。但有肛门下坠感。只有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感染、坏死时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肛门瘙痒、潮湿
晚期内痔,由于痔块反复脱重,肛门括约肌松弛,分泌物常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出现潮湿及瘙痒,有的还出现肛周湿疹。
症状-病情发展:
根据痔病出血和脱垂的严重程度分期:
第一期:主要是排便时出血,呈滴血或喷血状,出血量较多,痔块不脱出肛门。肛镜见直肠下端黏膜呈质软、红色的结节或团块状突起。
第二期:除便血外,排粪时痔块可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可自行复位。
第三期:排便、用力屏气或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痔块即可脱出肛门,不能自行复位,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可使痔块回纳。
第四期: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立即脱出。
症状-并发症:
可并发内痔嵌顿。当内痔脱出不能手法还纳,就是发生了嵌顿。此时应采取相关措施,克服恐惧、急躁心理,休息镇静后再试图还纳。若仍不能还纳时,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可先行复位,再择期手术。如果复位不及时,继发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应尽量加以避免。
就医-急诊指征:
1、内痔出血量极大,日常方法不能止血,须紧急就医止血,必要时输注鲜血。
2、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便鲜血,通常在排便时或排便后出血,或粪便带有血丝,或便纸上染血。
2、肛门周围潮湿,肛周皮肤瘙痒。
3、痔体从肛门脱出,不能还纳,局部肿胀嵌顿、坏死,出现肛门疼痛。
以上须及时于肛肠外科、普通外科等门诊就医咨询,医生可能建议行直肠指诊、肛门镜、粪便常规等以明确诊断。
就医-就诊科室:
可到急诊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肛门有无肿物脱出?
5、有无便血或黑便?
6、您平时生活习惯如何?
7、您平时有经常运动么?
8、您的亲属有痔疮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2、我的病严重么?
3、这个病能治好么?
4、我需要长期吃药么?
5、需要手术切除么?
6、手术治愈之后会复发么?
7、我需要改善什么习惯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便血、肛块脱出、患处剧烈疼痛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粪便隐血检查、肛门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1)检查意义:可以用肉眼直接查看到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等,以便于观察病变性质,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肛门周围有没有外痔等。
(2)检查场景: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充分暴露肛门,检查时一般会采取左侧卧位,患者的臀部靠近床边,上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并向腹部靠近,下腿伸直。有时也会叮嘱患者模拟解大便的动作,医生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的将肛门向两边分开,使肛外翻观察有无其他病变。
(3)诊断标准:肉眼下可以直观的看到肛门周围的情况。
2、触诊
(1)检查意义:检查肛周皮肤的温度及弹性是否正常,及肛门附近的肿物有无触痛或压痛。
(2)检查场景:肛门部位的触诊一般与上述视诊一起进行,患者需要注意配合医生检查。
3、直肠指诊
(1)检查意义:直肠指诊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直肠指诊可早期发现肛门直肠的早期病变。
(2)检查场景:此检查依旧需患者充分暴露肛门,一般和视诊一样采取左侧卧位。同时医生会叮嘱患者放松肛门,并用带有手套的右手示指,涂上润滑油,告知患者后轻轻插入肛门,进行触诊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病变部位出血较少导致不清楚是否粪便中有血,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否有便血现象。隐血试验呈阳性代表有便血现象。
检查-其他检查:
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直肠粘膜的颜色,可以观察到有无息肉、溃疡、糜烂、充血、水肿、出血点、内痔、肛乳头大小等,也可以观察到肠腔内分泌物有无脓血、粘液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确诊。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粘膜脱垂、肛乳头肥大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直肠癌
直肠癌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被误诊。直肠癌的特征性表现为粪便带有暗红色粘液脓血,所以鉴别时应特别注意便血的颜色和性状。值得注意的是混合痔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需要特别警惕。
2、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大多是红色椭圆形的肿块,并有蒂与直肠相连,排便时也会脱出肠外,多为单个且易出血,血色鲜红并附着在粪便表面。
3、直肠粘膜脱垂
直肠粘膜脱垂的脱出物一般呈现环状,所以容易误诊为环形痔,脱出物颜色鲜红,表面光滑没有分界线,括约肌松弛,很少出血。环形痔的粘膜呈梅花状,肛门括约肌不松弛。
4、肛乳头肥大
肥大肛乳头又称为肛乳头瘤或乳头状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肥大肛乳头便后有肿物脱出肛外,呈三角形或锥形,多为单个、黄白色、质硬,一般不出血无疼痛。
治疗-治疗原则:
内痔无症状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合并脱垂、出血、嵌顿时才需要治疗。而对有症状的痔治疗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内痔的治疗方法很多,在治疗上应采取个体化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治疗-一般治疗:
1、改善饮食结构,多饮水,多进膳食纤维,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泻或便秘,便秘时可用轻泻剂通便。
2、可进行温水坐浴,保持肛门部清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痔的发生和改善痔的初期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消除症状方面疗效良好,不损伤肛垫,适用于症状、体征较轻一、二期的内痔。
1、药物内服
临床上治疗痔病的主要口服中成药,大致分为循环调节剂、纤维素增补剂和消炎止痛剂等几类。
(1)循环调节剂:改善动、静脉张力,保护微循环和减轻肛门局部水肿。
(2)纤维素增补剂:改善粪便性状,增加肠道蠕动,减轻排便阻力。适用于痔病症状轻微者。
(3)消炎止痛剂:具有抗炎、消肿和止痛作用。适用于痔的急性发作期,如出现内痔嵌顿、水肿或肛周炎症。
2、药物外用
可采用肛门栓剂、外敷膏剂和蒸洗剂。治疗痔急性发作有效,且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但对于痔的脱垂治疗效果差。
治疗-相关药品:
马应龙痔疮膏
治疗-手术治疗:
1、痔切除术
主要用于二、三、四期内痔治疗。取侧卧位、截石位或俯卧位,骶管麻醉或局麻后,先扩肛至4~6指,显露痔块,在痔块基底部两侧皮肤上作V形切口,分离痔块,直至显露肛管外括约肌。用止血钳于底部钳夹,贯穿缝扎后,切除痔核。齿状线以上黏膜用可吸收线予以缝合;齿状线以下的皮肤切口不予缝合,创面用凡士林油纱布填塞。
2、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for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
主要适用于三、四期内痔以及非手术疗法治疗失败的二期内痔。其方法是用痔吻合器环形切除齿状线上2cm以上的直肠黏膜2 ~4cm,使下移的肛垫上移固定。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疼痛轻微,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治疗-其他治疗:
1、硬化剂注射法
注射硬化剂使局部形成无菌性炎症,致黏膜下组织纤维化,起止血和固定肛垫作用,而非血管栓塞。
2、胶圈套扎法
其原理是将胶圈套入内痔根部,阻断痔的血运,使其缺血坏死脱落,由于套扎点是在齿状线上方1cm以上,通常是无痛的。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以第二、三期内痔最适宜。
3、物理疗法
可用物理方法,如如针灸、微波、红外线凝固、冷冻和激光等方式治疗内痔。本疗法有一定效果,但有并发症(如激光疗法,常有痔核炎症疼痛、肛缘水肿和创口愈合缓慢等;微波对散热能力差的组织和器官,较易产生伤害),其在治疗中不占优势地位,但患者易接受,治疗早期痔还是可行的。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患者经早期干预治疗,一般可有较好的预后,但部分患者可复发。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产生的便血、局部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治疗可实现治愈。
预后-复发性:
若无法消除相应病因,如久站、便秘等,本病有可能复发。
日常-总述:
混合痔的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预防疾病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便纸宜柔软,忌久蹲或过于用力。
2、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不穿紧身或粗糙内裤,宜穿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3、患者避免增加腹压,避免负重远行、咳嗽、久站,避免长时间坐卧潮湿之地。
4、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适当锻炼,多做提肛运动。
5、保持肛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
日常-术后护理:
1、观察术后伤口局部有无出血、肛门坠胀、感染等情况。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引流通畅,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腹胀、出血量较多等征象,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2、变换体位动作要慢,起床如厕须有家属搀扶,慎防晕倒。
3、术后7~9日为痔核脱落阶段,患者应少活动以防继发性出血。
4、患者应掌握自我放松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缓慢呼吸、听舒缓音乐,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5、行结扎术者,勿牵拉留于肛门外之结扎线残端,以免引起疼痛或出血。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或富含纤维的食物。
2、多饮水,避免大便干燥。
3、宜选择韭菜、绿茶、苹果、香蕉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的、含纤维素多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的食物。
3、还可选择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消肿、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红柿、乌梅、绿豆、荷叶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的血液回流。
2、食烟熏、煎炸、腌渍食物,如油条、煎饼、烤鸭、熏肉等,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油脂,而且属于性温热之品,痔疮患者食用后会助长其湿热的程度,从而加重其便血、便质秽臭、肛门灼痛、小便黄等症状。
3、忌饮酒。
预防措施:
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可一定程度的降低血栓性外痔的发生风险。
1、加强锻炼
(1)可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等,对混合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为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混合痔的发生。
(2)可以用肛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种是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签的长强穴,每次约5分钟,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一种是肛门保健操,有意识的取收缩肛门,可以锻炼肛门括约肌。此类方法能改善痔静脉回流。对于痔的预防和自我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
(3)每日早晚做两次提肛运动,每次做30次左右,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也可在临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2、预防便秘
(1)合理调配饮食,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忍着,减少排便时间,这对于预防痔的发生有极重要的作用。
(3)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便秘,对于一般的便秘患者,可以采用合理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应当尽早去医院就医。
3、注意孕期保健
妇女妊娠后腹压增加,特别是妊娠后期,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次情况在胎位不正时有明显。因此怀孕期间应定时去医院复查,对于预防痔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储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哈游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收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感染、脓肿及疮疖。应道经常保持刚么周围的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可以起到预防痔的作用。
5、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生活中要避免久坐、久站、久蹲,尤其是一些司机或长期做办公室的人,长时间的这些动作会影响肛周的静脉回流,最后导致血栓性外痔。
6、及时治疗消化道疾病
要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和肛门周围的炎症,如腹泻、痢疾、肛周皮肤病等,减少炎症对肛管、直肠的刺激,保持肛周清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