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疾病英文名称: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Ⅰ,...
养生
疾病名称: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疾病英文名称: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Ⅰ,MPSⅠ
疾病概述: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typeⅠ,MPSⅠ)又称Hurler综合征,是指由于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疾病。由于黏多糖代谢过程中酶的先天缺陷,使黏多糖代谢障碍,造成代谢产物大量堆积在组织器官,而出现体格和精神发育障碍。临床上可通过支持治疗延长患者寿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本病病情较重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多在幼年时期夭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就诊科室: 小儿科、内分泌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粗糙面容、角膜混浊、关节僵硬、身材矮小、肝脾增大、智力落后
主要病因: 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尿液黏多糖定量和电泳、α-L-艾杜糖醛酸酶活性测定、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检测、X线检查、头颅CT、MRI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延长患者寿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报道,荷兰人群中MPSⅠ的发病率为1.19/10000(占所有MPS的1/4)。我国尚未见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主要是由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所致的。是由于溶酶体内催化硫酸皮肤素(DS)、硫酸乙酰肝素(HS)降解的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缺乏,导致HS、DS分解不完全并逐渐贮积在软骨、角膜、肝、脑等组织细胞内。
症状-总述:
本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面容丑陋、角膜混浊、精神发育迟滞、疝气和肝脾肿大等。患儿出生时正常,一般在一岁内出现本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由于本病累及多脏器,且在婴幼儿时期即严重影响患儿神经系统以及心肺等重要脏器及骨骼发育,故患儿通常表现为严重发育异常以及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不全。
症状-典型症状:
1、粗糙面容
头大,舟型头,前额突出,眉毛浓密,眼睛突出,眼睑肿胀,鼻梁低平,鼻孔上翻。嘴唇大而厚;舌大,易伸出口外。牙龈增生,牙齿细小且间距宽。皮肤厚,汗毛多,头发浓密粗糙,发际低。
2、角膜混浊
这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改变,随着疾病的进展,角膜混浊逐渐明显严重,可致失明。
3、关节僵硬
累及大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及膝关节,使这些关节的活动度受限;手关节受累,显示出“爪形手”的特征。
4、身材矮小
患者颈短,脊柱胸腰段后凸,2~3岁左右线形生长几乎停止,极少数的患者身高能超过100cm。
5、肝脾增大
腹部膨隆,肝脾大,质地硬。腹腔压力大导致脐疝和腹股沟疝,手术修复后仍易复发。
6、智力落后
患者在1岁左右可能就表现有智力落后,智力水平最多只有2~4岁左右,随后缓慢倒退至严重的智力障碍。但这些患者的性格多友好。
7、心脏
大部分患者的心脏累及在疾病的后期,表现为瓣膜病,黏多糖常贮积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可导致淤血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在疾病早期表现为心肌病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8、耳鼻喉部特点
黏多糖贮积导致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气道狭窄,声带增厚,同时舌大,患者常有慢性复发性鼻炎,呼吸粗,睡眠打呼噜,慢性阻塞性呼吸暂停,讲话声音粗。由于声音传导性障碍和(或)感音性障碍,重型患者常有慢性听力缺失。
症状-并发症:
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1、冠状动脉广泛粥样硬化;
2、瘫痪;
3、肺动脉高压;
4、猝死。
就医-门诊指征:
1、面容粗糙;
2、视力不良;
3、身材矮小,关节僵硬;
4、智力落后;
5、合并各种畸形或先天性疾病;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平稳时可到小儿科就诊。
2、成年患者可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有什么症状?
2、孩子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一出生就有吗?
3、孩子有无运动发育障碍?多大能翻身、独坐、站立、行走?
4、还有其他症状吗?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是否有加重?
5、孩子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是否正常?
6、孩子家族中是否有遗传病史?
7、产检检查有无异常?有没有做过基因筛查?
8、父母是否近亲结婚?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严重吗?
2、孩子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能治好吗?
3、会不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4、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要准备些什么?
5、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6、治疗需要多久?医保是否报销?
7、平时护理应该注意哪些?
8、这个病会不会遗传?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粗糙面容、角膜混浊、关节僵硬、身材矮小智力落后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尿液黏多糖定量和电泳、α-L-艾杜糖醛酸酶活性测定、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检测、X线检查、头颅CT或者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黏多糖定量和电泳
此检查可对本病进行筛查。标本最好用晨尿,尿黏多糖量含量增高,本病患者患儿尿液中的黏多糖一般均为阳性结果,但少数轻型患儿可表现为正常水平。
2、α-L-艾杜糖醛酸酶活性测定
本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可选取的标本有外周血白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干血滤纸片和血浆。患者该酶活性明显降低。
3、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检测
绝大部分患者都能被检出基因突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胸片可发现肋骨似“飘带样”;侧位脊柱片显示胸腰椎椎体发育不良,有“鸟嘴样”突起;左手正位片显示掌骨近端变尖,各指骨似“子弹头”样。
2、头颅CT或者MRI
可发现高压性交通性脑积水导致的脑室增大。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对应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影像学检查,尿液检测到硫酸皮肤素及硫酸类肝素增加,并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到α-L-艾杜糖苷酶活性明显降低,一般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黏多糖贮积症Ⅱ型、黏多糖贮积症Ⅵ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与Ⅰ型相区别的特征是患者角膜清,而Ⅰ型患者角膜混浊。
2、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临床症状与Ⅰ型患者相似,也有角膜混浊,但智力接近正常。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鼻梁低平,舌体大常伸出口腔,贫血貌、腹胀、便秘、智能发育落后。查甲状腺功能水平低下。
治疗-治疗原则: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酶替代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减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此外,根据患者病情还可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可进行康复治疗、心瓣膜置换、疝气修补术、人工耳蜗、角膜移植等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目前的共识是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若能在2岁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促进线性生长,改善多脏器的贮积症状,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受益大,但对心脏瓣膜异常的改善作用不大。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大的缺点是死亡率较高,约20%
治疗-其他治疗:
酶替代治疗是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特异性治疗,通过静脉输注经生物工程研制的酶进行替代治疗的方法。本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安全性好,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明显降低尿液糖胺多糖的排出量,增强肺功能,减少肝脾体积;但不能改善瓣膜,骨骼及神经系统病变。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围手术期间,也应该进行酶替代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较轻的患者经治疗,生活质量及寿命一般不会受到影响;而病情严重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差,易早夭。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使患者出现粗糙面容、关节僵硬、身材矮小、智力落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2、本病并发严重心脏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延长患者寿命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家属需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康复治疗方式以及不同康复治疗方式所产生的副作用,掌握患儿康复治疗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多多鼓励患儿,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有利于患儿病情的稳定,以增强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长且病死率高,孩子越大越易出现智力运动落后,家长无法接受现实,再加上家长获取此类疾病知识渠道有限,对该病认识不足,可出现焦虑、恐惧、急躁、悲观、不信任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耽误孩子的治疗。
2、护理要点
家属可以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医护人员一起安抚患儿,让其树立信心,积极给予患儿力所能及的支持。
日常-生活管理:
1、患儿四肢无力,身体较软,肢体活动障碍,除加强病情观察外,特别注意生活护理。
2、家长需要为患儿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3、每天开窗通风,温度、湿度适宜,创造舒适环境。
4、患儿面部无表情,爱哭,吞咽无力,喂养时注意防止呛咳和窒息。动作应轻柔,防止外力作用于躯体,引起疼痛不适或其他意外;必要时经常抱起患儿,避免情绪激动。
5、在专业人士协助下进行康复训练时,加强安全防护,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每日训练。
6、因患儿有角膜混浊,视力下降,家属应在患儿活动范围内清除障碍物,以免患者出现跌倒损伤。日常最好有家人陪伴、照看患儿。
饮食调理:
哺乳期的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对于已经添加辅食或者可自行进食的患儿,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食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食物。成人患者需营养均衡。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禁食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鱼骨、辣椒等。
2、限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
3、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4、避免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预防措施: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家族史者备孕前需要做相关遗传学咨询,孕期做好产前诊断来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