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膀胱炎疾病英文名称: cystitis疾病概述: 膀胱炎(cystitis)是膀胱黏膜发...
养生
疾病名称: 膀胱炎
疾病英文名称: cystitis
疾病概述:
膀胱炎(cystitis)是膀胱黏膜发生的感染,常伴有尿道炎,统称为下尿路感染。根据致病菌种类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指膀胱结核、间质性膀胱炎或腺性膀胱炎等,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感染。据病情的缓急、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膀胱炎。感染途径以上行性最常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治疗等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膀胱
常见症状: 尿频、尿痛、尿急、排尿困难、下腹部不适
主要病因: 致病菌感染
检查项目: 尿液检查、超声、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
重要提醒: 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时,建议积极就医咨询,以免病情反复发作而影响正常的生活。
相关中医疾病: 淋证
临床分类:
1、根据起病情况可分为:
(1)急性膀胱炎:常发病突然,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
(2)慢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的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无高热,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使病者乏力、消瘦,出现腰腹部及膀胱会阴区不舒适或隐痛。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
2、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
(1)特异性膀胱炎:指膀胱结核、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等。
(2)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能够引起膀胱炎的致病菌有很多,部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比如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膀胱炎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数据可供参考。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细菌性膀胱炎居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女性的尿道口距离肛门近、且女性尿道比较短,容易逆行感染,发生膀胱炎的机率比男性高。
病因-总述:
能够导致患者出现膀胱炎症的病因有很多,其中以病原体感染较为多见。多种病原体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累及膀胱并在其中生长、繁殖。细菌感染所致的旁观炎最为常见,此外,放射治疗、使用药物等有时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致病菌
膀胱的非特异性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约占70%以上,这些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的为葡萄球菌、链球菌,霉菌感染较少见。临床上所见病例不少是由一种细菌以上所致的混合感染。
2、感染途径
(1)上行性感染:细菌经尿道进入膀胱,这一感染途径最为常见。女性的尿道短而直,尤其是婴儿期、新婚期及妊娠期更易发生膀胱炎。泌尿系检查经尿道腔内操作时细菌带入膀胱,留置尿管后亦可诱发膀胱炎。
(2)下行性感染:继发于肾脏的感染,细菌随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病因-危险因素:
1、膀胱内有结石、异物、肿瘤和留置导尿管等,破坏了膀胱黏膜防御能力,有利于细菌的侵犯,增加患病的风险。
2、膀胱颈部以下的尿路梗阻,引起排尿障碍,失去了尿液冲洗作用,残余尿则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导致容易发生膀胱炎症。
3、神经系统损害,如神经系统疾病或盆腔广泛手术(子宫或直肠切除术)后,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排尿困难而容易引起感染。
4、女性尿道短,尿道外口解剖异常,常被邻近阴道和肛门的内容物所污染,即粪便-会阴-尿路感染途径。
5、女性性交时摩擦损伤尿道,尿道远段1/3处的细菌被挤入膀胱,增加患病的风险。
6、女性性激素变化,容易引起阴道和尿道黏膜防御机制障碍而导致膀胱炎。
7、尿道内应用器械检查或治疗时,细菌可随之进入膀胱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8、青少年男性膀胱主要危险因素是包皮过长,性伴侣患有阴道炎症,以及男性同性恋者。
9、日常生活中生活、卫生习惯差。或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症状-总述:
大体上来说,膀胱炎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痛等不适症状。也有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尿液检查时发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排尿异常
大多数的膀胱炎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尿失禁,多见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排尿时往往会伴随一定的灼烧感。
2、尿液异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尿液浑浊,并伴有强烈异味,等到发展到中晚期,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尿的情况。
3、会阴疼痛感
部分膀胱炎患者的会阴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在憋尿的时候更为明显,而在排尿之后疼痛感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4、其他
部分患者会有体力不支、腰疼、易困、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症状-并发症:
1、肾盂肾炎
如果不积极治疗,致病菌可能会上行感染肾盂,引起肾盂肾炎,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肾功能的损害。
2、附睾炎
男性患者可并发附睾炎,此类患者起病急骤,可有发热、畏寒、阴囊肿胀疼痛等不适。
症状-伴随症状:
一般来说膀胱炎不会伴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的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尿液颜色出现异常改变,伴有血尿等。
3、下腹部、腰背部等部位出现疼痛不适。
4、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
5、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时,可在泌尿外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腹部、腰区、会阴等相关部位进行检查,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此次就医有哪些不适?
2、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有什么规律吗?
3、平时的生活习惯怎么样?饮食、卫生等如何?
4、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
5、以前有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吗?
6、是否为复发?
7、之前采取过什么治疗?吃过什么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病情严重吗?
3、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能否治愈?
4、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5、药物治疗有效吗?可以用什么药?有哪些注意的?
6、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疾病的恢复?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首先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然后建议患者做尿液分析、超声、尿路造影等检查以帮助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对于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医生会进行一些基本的体格检查。
1、如会进行相应的体温测量,还会对腹部、腰区等部位进行检查,判断有无压痛等异常现。
2、对于女性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会对其进行一些相应的妇科检查,观察阴道等临近尿道的部位有无异常情况。
3、对于男性患者,一可能会进行前列腺的检查,医生戴上手套,直肠做好润滑后,医生手指进入直肠触摸前列腺,判断有无前列腺肥大等容易引起膀胱感染的因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患者尿色清或者浑浊,有腐败气味,极少数患者可有肉眼血尿。慢性膀胱炎尿常规多次检查见少量或中等量白细胞、红细胞。
2、尿细菌学检查
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mL有临床意义。该检查可明确致病菌的类型,也有利于后续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检查-病理检查:
一般来说无需进行特殊的病理学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膀胱镜:膀胱感染治疗无效时,用一种光学纤维镜(膀胱镜)直接窥视膀胱,可能有助于诊断病因,慢性膀胱炎表现膀胱容积缩小,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急性膀胱炎主要声像图表现以膀胱壁弥漫性增厚为主,且以黏膜增厚多见,黏膜面规整,连续性好,或黏膜面不光滑,当伴肉眼血尿时,膀胱内多见点状或团絮状沉积物探头于腹壁振动时可有漂浮感。此外,有时可见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团絮状或团块状高回声(凝血块),无残余尿但仍有尿意感,经抗炎止血治疗后上述声像图征象及有关体征一般均可消失。
2、静脉尿路造影
医生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进行X射线显影检查,可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的情况。通过该检查可发现尿路中有无结石、肿瘤等。
3、排泄性膀胱造影
该方法是检查膀胱尿返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也可证实尿道狭窄的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膀胱炎的诊断除根据尿频、尿急、尿痛外,还需行尿液检查等辅助检查,以帮助确诊。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会注意与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肾盂肾炎
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但常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有腰痛及肾区叩压痛。
2、急性前列腺炎
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且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伴压痛。
3、输尿管下段结石
输尿管结石降至膀胱壁间段时也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如同时合并感染,则不易与膀胱炎鉴别。通过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可以显示结石的部位并判断有无合并梗阻。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消除感染、预防复发、预防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为治疗目的。膀胱炎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对症治疗:
对于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相应的不适症状,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必要时可用盐酸黄酮哌酯或抗胆碱能类药物,以缓解膀胱痉挛、减轻膀胱刺激症状。此外,膀胱区热敷、热水坐浴等也可减轻膀胱痉挛。
治疗-一般治疗:
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注意休息,同时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促进疾病的恢复。对于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咨询,寻找病因,及时去除不良诱发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医生会根据实验室检查所提供的致病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恰当的药物。常用的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等。
2、其他
多数膀胱炎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一些非细菌性因素所导致的,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呋辛
治疗-手术治疗:
针对膀胱炎一般无需进行特殊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存下尿路畸形、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皮过长、包茎等可以引起或加重膀胱感染的不良因素,建议在感染控制后根据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急性期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2、对于急性起病的患者,医生有时会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以争取初步控制感染。此为经验性用药治疗,具体操作视实际情况而定。
3、膀胱炎属于下尿路感染,这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假如扩散至全身,引起全身性感染(败血症),导致出现高热、寒战、休克等危急情况,就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但不排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还是需要注意。
治疗-中医治疗:
对于膀胱感染的患者,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采取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此外,目前很多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如三金片、清淋颗粒等。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情况下,急性膀胱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即可恢复良好。慢性膀胱炎病情反复,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预后。膀胱炎如果恶化,细菌沿患者两侧输尿管逆行向上侵入到肾脏,有可能使肾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肾盂肾炎,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膀胱炎逆行感染到肾盂,可导致急性肾盂肾炎,有时会损害肾脏功能。
3、特殊类型的膀胱炎如结核性膀胱炎、支原体膀胱炎可传染给他人。
预后-自愈性:
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是少数轻微感染的患者,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等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急性膀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等方法而治愈。慢性膀胱炎病情容易反复,但若能找到原发病因,积极清楚感染灶,也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预后-治愈率:
膀胱炎的总体治愈率尚无准确的数据可供参考,一般来讲大多数急性膀胱炎的患者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理论上来讲,清楚感染的病原体并做好日常的护理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预后-复发性:
慢性膀胱炎容易复发,且当患者再次接触病原体时,还会有再次感染可能性。
预后-生存周期:
一般来讲及时的干预治疗,膀胱炎是不会危及患者的自然寿命的。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道,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注意做好会阴等相关部位的局部卫生,以免加重感染。症状严重,起病急的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定期复诊,由医生评估疾病的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日常生活中可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欣赏花草、读小说、看电视、聊天等,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使用过程必须足量、足疗程,这样才能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如果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耐药菌,要由专业医师及时重新进行细菌的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此外,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痛、尿急)明显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可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该药物可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征。
日常-生活管理: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卧床休息,宜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
2、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增加会阴清洗次数,减少肠道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感染的机会。女性月经期间尤需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3、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自身病症变化情况,如尿液状态、体温、腰痛程度等。如果出现持续性的高热状态,并伴有腰部剧烈疼痛,则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复诊,由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尿液等相关检查,判断感染的恢复情况。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膀胱炎的患者,一般都会建议其多饮水,勤排尿来冲刷尿道,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患者日常生活中宜多吃一些清淡利尿食物,如梨、西瓜、香蕉、冬瓜、黄瓜等。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富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饮水,促进排尿,坚持2000~3000ml/日的饮水量。
饮食禁忌:
1、患者不宜食用“发物”,如带鱼、螃蟹等。中医认为,带鱼、螃蟹等发物可以促使感染患者的炎症加重,加剧其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而且带鱼等属于性温之品,多食可积温成热,助长尿路、膀胱的湿热之邪,从而会加重局部炎症。
2、羊肉、狗肉等性热食物,以及葱、韭菜、蒜、胡椒、生姜等辛辣刺激而且性温热的食物在进入人体后,均可刺激炎症部位,使其充血、肿痛,加剧尿频、尿急、尿痛的等尿路刺激症症状。此外,醋等酸性食物会助长细菌的生长以及降低抗菌药物的活性,从而加重感染患者的病情以及影响病情恢复。
预防措施:
1、日常生活中可大量喝水,增加排尿量,使膀胱处于冲洗的状态,这样进入膀胱的细菌便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没有繁殖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一口气喝大量的水,可慢慢饮用。
2、日常生活中排尿要彻底,排完尿后可向前推压膀胱部位,然后起身。
3、平时要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如果大量喝水可以控制在1小时左右小便一次,如果进水量少,2、3小时小便一次是比较合适的。
4、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阴部、会阴、肛门等处的卫生,以免致病菌感染尿道进而累及膀胱。女性排尿后可从前往后擦拭,这样可以避免致病菌进入尿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