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疾病英文名称: glucose-6-phosphate de...
养生
疾病名称: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疾病英文名称: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疾病概述: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酶活性缺乏程度而轻重不一,从无明显不适到发生明显溶血性贫血。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预后较好;少数延误诊治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性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寒战、酱油尿、皮肤及巩膜黄染
主要病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涂片、血生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CT
重要提醒: 当出现急性溶血时,应立即停止接触和摄入可疑食物、药物,并积极开展治疗,以免病情进展至危重状态。
临床分类:
根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水平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临床表现有无及程度,WHO将其分为5个亚型。
1、Ⅰ型
酶活性接近0,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慢性溶血,药物、感染、特殊食物等可诱发急性溶血,常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Ⅱ型
酶活性低于正常的10%,药物、感染、特殊食物等可诱发急性溶血。
3、Ⅲ型
酶活性为正常的10%~60%,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药物可诱发急性溶血。
4、Ⅳ型
酶活性为正常的60%~150%,一般无临床症状。
5、Ⅴ型
酶活性可高于正常的150%,无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长江以南存在家族史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等地区。
病因-总述: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主要是由于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已报道有186种以上基因突变型,在我国已发现21种以上的突变型,以G-6-PD Canton(G1376T)、G-6-PD Kaiping(G1388A)和G-6-PD Gaohe(A95G)最为常见。
G-6-PD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如果G-6-PD基因突变,可导致该酶的活性降低或缺乏,使得红细胞无法抵抗氧化损伤,容易发生破裂,崩解,进而出现溶血。
症状-总述: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的症状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终身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则可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急性发作性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自发性慢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溶血
由进食干鲜蚕豆及其制品、服用相关药物、感染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寒战、血红蛋白尿(酱油小便)、黄疸、贫血。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多发生于患儿出生后2~4天,也可提前至生后24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儿可能会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出现嗜睡、抽搐、吸吮无力等症状。
3、自发性慢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比较少见,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被发现,表现为慢性自发性血管内、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为主),中重度贫血,持续溶血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外源性诱因可并发急性发作性溶血,加重病情。
症状-并发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并发溶血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胆石症、胆红素脑病、酸中毒、心力衰竭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高热、黄疸加重、尿色加深;
2、嗜睡、抽搐;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发热、乏力;
2、皮肤、巩膜黄染;
3、头晕、面色苍白;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危急者,须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可实际情况到新生儿科、小儿科、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症状出现之前吃了什么食物或药物吗?
3、近期是否有过感染?
4、以前出现过类似情况吗?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是什么?如何治疗的?
5、家庭成员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比较好?
4、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
5、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6、今后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如果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寒战、酱油尿、黄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涂片、血生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等体征,有助于初步诊断。
2、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的心率,以及是否存在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等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涂片
通过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比例,以及血细胞形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溶血、感染等征象。
2、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营养状况、代谢状态、溶血严重程度及电解质水平等。
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定量测定,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同时,医生可以根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缺乏程度,评估病情,指导后续治疗。
4、基因检测
由于本病患者存在明确的基因缺陷,因此,对患者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可以直接检查基因突变类型,帮助医生完成基因诊断,也可用于产前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X线或CT等影像检查手段,来评估局部感染情况,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如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寒战、酱油尿、黄疸等),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其他具有溶血表现的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诊断-鉴别诊断: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应与其他具有溶血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这些疾病红细胞G-6-PD活性正常,据此可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尚无特效疗法,病情较轻者,无溶血发作时,一般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当出现急性溶血时,应立即阻断诱因,并采取对症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当患者出现明显贫血时,需采取输血治疗,缓解贫血症状。
2、适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以碱化尿液,防止肾损伤。
治疗-一般治疗:
1、停止服用诱发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氨苯砜、伯氨喹等)、食物(蚕豆及其制品),避免冷热刺激或过度劳累。
2、避免接触某些化学试剂,比如苯肼、甲基硫脲、乙酰苯肼、樟脑、甲苯胺蓝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氧化剂
适用于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给予维生素E和硒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2、抗感染药物
适用于存在感染征象者,首先选择广谱抗生素,之后根据病原体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等。
3、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病情危重者,可尝试使用短程大剂量激素治疗,以抑制患者的急性溶血反应。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甲强龙等。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E、硒制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氧氟沙星、泼尼松、甲强龙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蓝光治疗或换血治疗:对于达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医生会根据胆红素水平及个体情况,给予蓝光或换血治疗,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其中蓝光治疗是最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外周血胆红素浓度。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预后主要受治疗时机的影响。一般来讲,如果能够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然而,如果诊治被延误,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威胁生命,预后相对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反复出现溶血性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导致溶血危象、急性肾衰竭、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无法治愈。但经过及时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日常-总述:
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充分了解诱发溶血的因素,并注意休息,对于控制病情、减少溶血发作有积极的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恢复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卫生,勤洗手、漱口、洗澡,勤打扫卧室,保持卧室环境清洁。
3、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防止外伤出血。
4、避免食用特定的食物、药物,防止溶血发作。
5、外出时携带免洗消毒液,并且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预防交叉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避免溶血反应和维护健康至关重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要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忌食蚕豆。
饮食建议:
1、确保膳食平衡,合理搭配谷物、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食物,以充分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
2、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一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
3、婴儿宜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
饮食禁忌:
1、蚕豆容易诱发溶血反应,所以患者应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
2、忌暴饮暴食。
3、忌生冷、过硬及烟熏烧烤类饮食。
预防措施: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对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或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末梢血或脐血的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症状的急性发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