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腺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breast tuberculosis疾病别名: 结核性乳腺炎疾...
养生
疾病名称: 乳腺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breast tuberculosis
疾病别名: 结核性乳腺炎
疾病概述:
乳腺结核(breast tuberculosis)又称结核性乳腺炎,属于乳房慢性特异性感染,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本病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2%,常见于20~40岁妇女。其原因大多是继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血源性播散,也可能是由于邻近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或腋淋巴结结核经淋巴管逆行感染。乳腺结核初期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随着病情进展,肿块软化后形成脓肿,溃破后形成瘘管和窦道,少数患者肿块可变硬,导致乳房变形和乳头内陷。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全身抗结核治疗为辅,一般不需要切除乳房,但如果病灶较大,才需要进行全乳房切除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乳房、胸部
常见症状: 乳房肿块、乳房脓肿、乳房窦道、乳房溃疡、乳房变形、乳头凹陷
主要病因: 多继发于全身性播散性结核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乳腺结核属于良性病变,经过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大多预后较好。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一般不需要切除乳房,但如果病灶较大,就要进行全乳房切除术。
相关中医疾病: 乳痨、乳疬、乳癖
临床分类:
乳腺结核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乳房结核和继发性乳房结核。根据乳房结核的病理特点,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结节型
多见于早期病例,病变主要侵犯腺体组织,表现为局限性结核结节。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多硬韧、光滑、活动、边界不清。此后肿块继续增大,但仍可保留结节型,或向四周扩散演变成为融合型。结核结节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但也有因溃疡或窦道为就诊症状的患者。
2、融合型
为单个结节的扩散或邻近多个结节的融合,而成干酪样液化肿块。乳腺组织及腺叶外组织破坏较大,常有多个寒性脓肿的形成,或自破成溃疡,或成为长期不愈的瘘管,亦可从乳头处向外溢出脓性分泌物,哺乳期女性多见。杨维良报道26例中有14例有此表现。石松魁报道的88例中有44例有此表现。
3、硬化型
结核病灶多在乳晕或其周围,中心部坏死组织较少,而纤维组织较多,为病程较缓慢的慢性病变。由于病变可侵及淋巴及乳房悬韧带,故常可见皮肤有“橘皮样”改变及皮肤“酒窝征”使乳头不正或退缩,酷似乳腺癌特征。
4、其他
此外尚有因血行播散导致的急性粟粒状乳房结核及直接由乳管侵入导致的闭塞性乳房结核,两者均为少见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常见于20~40岁妇女。
病因-总述:
乳腺结核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病大多为继发性感染,原发性乳房结核较少见。原发性乳腺结核除乳腺病变外,体内无其他结核病灶;继发性乳房结核主要是继发于全身性播散性结核。
病因-基本病因:
主要感染途径如下:
1、继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血源性播散(细菌进入血液播散)。
2、邻近部位(如肋骨、胸骨、胸膜等)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
3、腋淋巴结结核经淋巴管逆行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当全身健康状况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如严重的营养不良、外伤等,均容易导致结核杆菌的感染。
症状-总述:
乳腺结核常见于20~40岁妇女,病程较慢。疾病初期乳房有无痛性肿块,随着病情进展,肿块软化后形成脓肿,溃破后形成瘘管和窦道,少数患者肿块可变硬,导致乳房变形和乳头内陷。
症状-典型症状:
1、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单个或数个肿块,质地中等硬度,边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一般无疼痛或触痛,同侧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但是没有发热的表现。
2、随病情进展,肿块软化后形成脓肿,溃破后可排出干酪样碎屑的稀薄脓液,进一步形成瘘管、窦道或大片溃疡,经久不愈。部分患者由于肿块纤维化而变成硬块,可使乳房外形发生畸形改变,乳头后方的硬块还能引起乳头凹陷。
3、多数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只有其他部位(如肺、胸膜等)发生结核病变时,才有明显中毒症状。结核病变严重者可并发贫血。
症状-并发症:
1、乳腺癌
Miller(1971)和Ward(1978)报道乳房结核大约有5%与癌并存,Smith和Mason报道18例乳房结核与癌并存。因此诊治本病,还不能忽视有乳腺癌存在的可能。
2、霍奇金病
Graemrcook(1988)报道乳房结核并发霍奇金病1例,实属罕见。
3、贫血
乳房结核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时,增加了全身代谢的消耗,严重者可发生贫血。
就医-门诊指征:
1、乳房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
2、乳房脓肿、瘘管、窦道或大片溃疡。
3、乳房畸形、乳头凹陷。
4、低热、盗汗、消瘦、乏力。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需要去乳腺外科或传染科进行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以前您有患者什么疾病吗?
7、您的乳房是否有受过伤?
8、您最近吃饭如何?体重是否有变化?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我为什么会得病?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超声、X线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检查乳房皮肤有无改变、有无溃疡、色素沉着和瘢痕,观察乳头的位置、大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乳头内陷。还会查看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包块、红肿、溃疡、瘘管和瘢痕等。
2、触诊
触诊乳房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当仰卧位检查时,可垫小枕头以抬高肩部,使乳房能较对称地位于胸壁上,以便进行详细的检查。可了解是否有乳房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硬度、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以及是否与皮肤粘连。如果患者有乳头溢液,医生会依次挤压乳晕四周,明确溢液来自哪一乳管。还会检查患者的腋窝淋巴结,了解是否有肿大,并注意其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和融合。
检查-病理检查:
活检可了解肿块的病变性质,明确诊断。早期乳腺结核需要经活检确诊。在形成窦道和溃疡后,痿管口或溃疡处可呈浅蓝红色,皮肤边缘有色泽较苍白的肉芽组织。镜检可见到有坏死组织,偶尔可以发现结核杆菌。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了解是否存在肿块,同时可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界、回声类型、回声内部情况及后方衰减情况等,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乳腺结核患者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肿块,光点较粗,可有钙化,边界尚清,可见部分包膜回声。如脓肿形成时,肿块内可见不规则暗区。
2、X线
检查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以及是否有钙化,初步判断肿块为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患者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致密结节影,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晰,可有钙化。部分病灶周边可形成毛刺,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恶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典型症状结合相应检查,可作出诊断。早期乳房结核临床表现仅为乳房肿块,其诊断相对困难,需通过活检明确诊断。在形成溃疡、窦道后,诊断并不困难。
诊断-鉴别诊断:
1、乳腺癌
两者均可出现乳房肿块、乳房变形、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但是乳腺结核病程较慢,而乳腺癌发病较快。乳腺癌患者中晚期会出现恶病质的表现,可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转移出现转移灶的症状,而乳腺结核患者不会出现这些症状。另外乳腺结核随着病情进展出现乳腺脓肿、瘘管、窦道,而乳腺癌患者不会出现。可通过X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2、浆细胞性乳腺炎
两者都有乳房肿块、以及乳腺脓肿、瘘管、窦道等。但是乳腺结核起初为无痛性肿块,而浆细胞性乳腺炎起初即有乳房疼痛。乳腺结核大多是继发于全身性播散性结核,常伴有肺和胸膜结核以及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症状,而浆细胞性乳腺炎不会有这些表现。可通过结核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需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全身性应用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如果病变较局限,可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如果合并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应首先控制病情,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患者需要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治疗周期为3~6个月。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决定手术方式,主要手术方式如下:
1、仅有脓肿而无实性肿块,可反复穿刺抽吸、冲洗,并于腔内注入链霉素溶液抗感染,直到完全愈合。
2、如果病灶为肿块样、溃疡或有瘘管形成,可进行病灶切除术。手术要求病灶清除干净,创口敞开,逐日换药,直至愈合。
3、如果病灶过大,超过一个象限,乳房组织破坏严重,需要进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如果病灶是由邻近肋骨或胸骨结核蔓延引起,也要一并切除,防止复发。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乳腺结核属于良性病变,经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较好。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可能会形成瘘管、窦道或大片溃疡,经久不愈,影响日常生活。
2、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畸形,影响美观,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日常-总述:
服用抗结核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平时需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需要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乳房受伤,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畸形,或者需要手术切除乳房,从而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产生自卑的心理。家属需要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多与患者沟通,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和朋友散步谈心等方式,放松心情,接受现状,积极面对生活。
日常-用药护理:
治疗时可能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麻木针刺感、失眠、嗜睡、疲劳等药物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选择大小合适的棉质胸罩,避免穿胸罩睡觉。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清洁乳头分泌物,保持乳头干净。
4、避免刺激挤压乳房。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拆线之前不要洗澡,如果污染需及时换药。
2、保持患侧皮肤清洁,穿宽松易脱的衣服。
3、避免患侧卧位,以防睡觉时压到伤口。
4、术侧上肢可做轻缓、小幅度动作,活动不可过于剧烈。
5、如果患者活动不便,家属可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增强身体抵抗力,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补充消耗,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对控制乳腺结核十分重要。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2、注意饮食清淡,保持营养均衡。
3、多摄入高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4、注意饮食规律,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饮食禁忌:
1、避免刺激性食物、发物,如辣椒、生姜、羊肉、鱼、虾等,避免感染。
2、不要喝酒,尽量不要吸烟。
预防措施:
乳房结核多由其他器官的结核灶蔓延而来,预防乳腺结核的关键在于尽早彻底治愈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可减少乳房结核的发生。
相关疫苗: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