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瑞氏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Reye Syndrome,RS疾病别名: Reye综合征、小...
养生
疾病名称: 瑞氏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Reye Syndrome,RS
疾病别名: Reye综合征、小儿Reye综合征、小儿呕吐病、小儿瑞氏综合征、小儿病毒感染性脑病综合征、小儿雷耶氏综合征、小儿赖氏综合征、脑病-脂肪肝综合征、脑病伴内脏脂肪变性、病毒感染性脑病综合征
疾病概述:
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RS)又称Reye综合征、小儿Reye综合征、小儿呕吐病、小儿瑞氏综合征、小儿病毒感染性脑病综合征、小儿雷耶氏综合征、小儿赖氏综合征、脑病-脂肪肝综合征、脑病伴内脏脂肪变性、病毒感染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脑病合并内脏(主要是肝脏)脂肪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该病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其病因暂不明确,可能是感染、药物、有害物质、遗传代谢病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见于6个月~4岁的儿童,早期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患儿可能出现性格变化、意识模糊、昏迷,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骤停甚至死亡。本病预后不良,一旦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则病死率很高,幸存者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脑损伤。经过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先天性代谢异常的遗传疾病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咽痛、恶心、呕吐、腹泻、性格变化、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昏迷
主要病因: 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药物、有害物质、遗传代谢病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脑脊液检查、CT、磁共振(MRI)、脑电图、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引起高氨血症、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还可能会引起多脏器、系统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因脑水肿引起脑疝,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若接受正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改善患儿的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6个月~4岁的儿童,1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在限用阿司匹林后,发病率从每100000例0.63例下降到每100000例0.11例。
病因-总述:
瑞氏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急性线粒体损伤所致,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与感染、药物、有害物质、遗传代谢病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线粒体内有尿素循环所需的酶系统,线粒体功能受损时,该酶系统发生缺陷,不能将体内的氨变成尿素,大量的氨积聚于体内,形成高氨血症。高氨血症是脑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时,脂肪酸氧化过程受到阻碍,致使短链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等)积聚体内,加重高氨血症,并干扰糖酵解、丙酮酸分解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这对脑组织的功能均有不良影响。
2、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如血清内肉碱、胆固醇、脂蛋白),特别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而游离脂肪酸升高等。
3、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低血糖、乳酸及丙酮酸血症。
4、二羧酸是线粒体功能的抑制物,患儿血中二羧酸明显增高,且其浓度与血氨增高的水平相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相关。伴有二羧酸贮积的先天性脂肪酸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现均与瑞氏综合征相似,提示二羧酸确实对瑞氏综合征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正常人体的脂肪酸主要是以单羧酸的形式存在,单羧酸在线粒体内经过β氧化,成为酮酸。但患儿线粒体的β氧化受阻,体内的单羧酸被迫经由另一途径进行代谢(进入肝微粒体内经过Omega氧化,形成二羧酸)。这种二羧酸的蓄积是抑制线粒体功能的重要原因。在本病的恢复期,二羧酸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病因-危险因素:
1、感染
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可能为病毒感染,也可能为细菌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有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水痘、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感染有百日咳博得特氏菌、志贺氏菌等。
2、药物
在感染时服用过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儿童,发生本病的可能性较大。
3、有害物质
接触黄曲霉素、杀虫剂(含有机磷与有机氧)、污垢剂等物质后,或食用了被这些有害物质污染过的食物后,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
4、遗传代谢病
部分患儿有家族史。有些儿童患有先天性代谢异常的遗传疾病(如脂肪酸氧化紊乱),再加上病毒感染就可能引起本病。
症状-总述:
瑞氏综合征早期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性格变化、意识模糊、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病早期可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可持续数天,从而造成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脱水症状(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更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及谵妄。
2、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患儿会出现性格变化(易怒、具有攻击性或淡漠等)、意识模糊、过度嗜睡、黄疸(即皮肤、巩膜发黄,一般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癫痫发作(全身抽搐、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瞳孔扩大或两侧瞳孔不对称、去大脑强直(四肢强直性伸展、身体仰曲如反弓、全身肌肉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症状-并发症:
1、高氨血症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致尿素循环障碍,从而引起高氨血症,出现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惊厥甚至昏迷。
2、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频繁呕吐会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因醛固酮在肝脏代谢下降,加之患者常有低蛋白血症,故可导致水潴留,引起水肿和腹水,血钠低下。瑞氏综合征表现基础上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血生化检查可确诊。
3、其他
还可能会引起多脏器、系统功能异常,如肝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因脑水肿引起脑疝,当引起枕大孔疝时,因延髓呼吸中枢受压会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症状-伴随症状:
该病无明显伴随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易怒、具有攻击性或淡漠等;
2、意识模糊、过度嗜睡、皮肤或巩膜发黄;
3、全身抽搐、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
4、瞳孔扩大或两侧瞳孔不对称;
5、四肢强直性伸展,身体仰曲如反弓,全身肌肉抽搐;
6、昏迷、呼吸骤停。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咳嗽、流涕、咽痛;
2、恶心、呕吐、腹泻;
3、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
4、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及谵妄。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性格改变、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症状时,需要立即前往急诊科。
2、早期症状较轻微,可去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孩子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家里人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里人是否有患遗传代谢病?
7、孩子以前是否有患其他疾病?
8、孩子是否有服用阿司匹林?
9、之前孩子是否有接触黄曲霉素、杀虫剂、污垢剂等物质?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孩子为什么会得病?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脑脊液检查、CT、磁共振(MRI)、脑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最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观查是否出现病理反射、角弓反张,还会检查肝是否增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包括肝功能检查、血氨测定、血糖检查、血脂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可了解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血氨升高、低血糖、低凝血酶原,也可检测出低肉碱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脂蛋白血症。该检查能够判断是否有相应的器官损害,不仅可以协助诊断,还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尿液检查
检查尿液中是否有二羧酸,可有助于诊断。
3、脑脊液检查
通过检测脑脊液压力,可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判断脑部受损的严重程度。患儿表现为除了脑脊液压力升高之外,脑脊液的细胞数、糖、蛋白、氯化物大多呈现正常。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排除可能影响肝脏的其他疾病。肝活体组织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是直接采取患儿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和病原学检查,患儿可显示肝脏的脂肪变性。
检查-其他检查:
脑电图可以明确脑部损害,帮助诊断。患儿可表现为弥漫性脑病改变,背景波呈广泛高幅慢活动,也可有痫样放电(棘波)。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MRI检查可以确定有无脑部损害。患者可显示有弥漫性或局部性水肿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药物史、有害物质接触史等,然后根据起病前有前驱病毒感染和以后急性进行性脑病症状,结合相应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肝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诊断-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两者早期都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脑疝。瑞氏综合征肝活体组织检查存在肝脏脂肪变性,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脑脊液检查有炎症改变,而瑞氏综合征没有。
2、感染中毒性脑病
两者均与全身性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也是惊厥和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部病理变化也是有脑水肿、没有炎症细胞浸润。但感染中毒性脑病有原发病表现,常发生于原发疾病极期。瑞氏综合征有高氨血症、线粒体病变、内脏脂肪变性,而感染中毒性脑病没有这些特征。
3、肝性脑病
两者都会有性格改变、嗜睡、昏迷、意识不清等症状。肝性脑病会出现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常伴有明显黄疸,而瑞氏综合征的肝病表现轻微,黄疸一般不明显。
4、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尿素循环的酶系统的缺陷,全身性肉碱缺乏症,中链和长链脂肪酸酰基辅酶、脱氢酶缺陷等,许多都和瑞氏综合征一样,伴有高氨血症,也可有家族史。瑞氏综合征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道症状、急性脑病的表现,而遗传代谢性疾病没有这些表现。可通过脑CT检查、脑MRI检查、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生化代谢分析、酶测定、基因分析等检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重点是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必须及时纠正低血糖,可静脉输入葡萄糖。当血糖达到稍高于正常水平时,可加用胰岛素减少游离脂肪酸。
2、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防止低钙血症。
3、维生素K治疗低凝血酶原,预防出血。
4、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等。
5、可以使用地西泮控制惊厥,合并癫痫者可用卡马西平控制发作。
6、口服新霉素、静脉滴注精氨酸可减少胃肠道产生更多的氨或降低血氨。
7、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适用于有明显血栓栓塞的患儿。
治疗-相关药品:
葡萄糖、维生素K、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地西泮、卡马西平、新霉素、精氨酸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对肝功能衰竭者,可使用腹膜透析,降低血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做气管插管,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以避免加重脑水肿。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为3个月,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一旦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则病死率很高,幸存者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脑损伤。若接受正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改善患儿的预后。
预后-危害性:
本病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可引起高氨血症、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还可能会引起多脏器、系统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因脑水肿引起脑疝,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多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早期诊治可使死亡率从50%左右降到20%以下。本病的恢复程度以及是否造成长期脑损伤,取决于脑水肿的程度。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早期及时治疗可以康复,但是否遗留脑损伤是患者病情决定。
预后-后遗症:
幸存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脑损伤,出现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行为异常。
日常-总述:
日常护理对控制疾病、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减轻后遗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治疗时间长、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患儿会出现烦躁、哭闹,家长也常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家长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在抱患儿时动作要轻柔,多给予爱抚,用温柔的眼神、亲切的语言逗引患儿,多与患儿说话,唱患儿最爱听的儿歌,给患儿讲故事,减少患儿烦躁、不安的情绪,尽可能让患儿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患儿有可能会出现头晕、嗜睡、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度的锻炼有利于循环代谢,还可提高免疫力,建议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
2、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避免阳光和噪音的刺激。
4、注意床铺平整清洁,同时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5、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可增强治疗效果,起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作用,促进患儿的身体尽快恢复。
饮食建议:
1、食物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
2、多吃水果、蔬菜,预防便秘。
3、注意饮食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饮食禁忌:
1、不要一次喂食过多,或喂食间隔时间过长。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等。
饮食-其他注意:
1、如果患儿年龄尚小,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2、对于能进食的患儿,给予清淡易消化的低蛋白饮食,以减少内生性蛋白分解代谢,减少氨的产生。
3、进食后取侧卧位,防止呕吐,昏迷或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暂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方法。但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患病的风险:
1、不要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避免让孩子接触黄曲霉素、杀虫剂(含有机磷与有机氧)、污垢剂等有害物质。
3、孕妇在怀孕时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可早期发现遗传代谢病,尽早进行处理。
相关疫苗:
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水痘疫苗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