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岩翻花疾病别名: 翻花下疳、阴茎岩疾病概述: 肾岩翻花,中医病名。是因肝肾素亏,或忧思...
养生
疾病名称: 肾岩翻花
疾病别名: 翻花下疳、阴茎岩
疾病概述:
发病部位: 阴茎
常见症状: 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
主要病因: 肝气郁结,房事过度,包皮过长等
相关中医疾病: 阴茎癌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由于肝肾阴虚,加之忧思郁怒,气郁化火,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少,络脉空虚,宗筋失其所养,虚火痰浊侵袭,导致经络阻塞,火毒浊痰结聚阴茎,积久发为肾岩。其次本病的发生,与包茎或包皮过长,秽毒长期积聚阴茎有密切关系。
症状-典型症状:
本病初起在阴茎冠状沟附近生一小结,常由无数细小乳头状突起会合而成,坚硬而痒,多被过长的包皮遮掩,有血性渗液自包皮口流出。根据常见情况,以下两种癌常见
1、乳头状阴茎癌
多由丘疹或疣状病变开始,表面高低不平,时有溃疡,脓液奇臭,最后溃烂成菜花状。
2、浸润性阴茎癌
多由湿疹或白斑样病变开始,表面呈节结状,灰白色,可有溃疡,质较硬,体积不大,生长较快。
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多发于30-60岁。
2、好发于包皮内板、冠状沟及龟头部。
3、初起为丘疹或疣状或溃疡病变,典型者呈菜花状,有特异恶臭或脓性分泌物。
4、一侧或双側腹股沟舉核肿大。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于30-60岁。
2、好发于包皮内板、冠状沟及龟头部。
3、初起为丘疹或疣状或溃疡病变,典型者呈菜花状,有特异恶臭或脓性分泌物。
4、一侧或双側腹股沟舉核肿大。
诊断-鉴别诊断:
1、阴茎痰核
在阴茎内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硬结,同房举而不坚且痛,终不溃破流滋,亦无异味。
2、外阴臊疣
有不洁性接触史,在冠状沟或包皮内板上初起为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外形呈乳头样或菜花状,易糜烂、渗液,有异臭,赖组织活检鉴别之。
3、阴茎乳头状瘤
多见于青壮年,初起为冠状沟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色淡红,质软,生长缓慢,继而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组织活检可予鉴。
4、阴茎角
是一种慢性增殖性疾病,在冠状沟处突起桔黄色粗糙的条状或柱状物,边缘清楚,硬似羊角,须赖组织切片鉴别之。
5、硬下疳
有不洁性接触史,为梅毒初期病变,初起于龟头起粟粒大丘疹或硬结,渐色紫腐烂,中间如臼,四周坚硬凸起,形如缸口,不甚疼痛,不易出血,约一个月可自愈。
治疗-其他治疗:
1、药膏疗法
初起宜用红灵丹油膏局部涂敷,溃后可掺海浮散或生肌玉红膏涂敷。
2、浸洗疗法
将乌梅置囟水中煮沸20分钟,浸洗患部。
3、敷贴疗法
鲜山慈姑捣烂敷贴患处。
4、放射疗法
初期病变范围小,直径不超过2cm者,可行放射疗法。
5、手术切除
根据病情可行阴茎部分或全切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