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
养生
疾病名称: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s
疾病别名: 生殖支原体感染
疾病概述: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s)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生殖系统疾病,支原体是一群大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性传播疾病中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解脲脲原体(Uu)、生殖支原体(Mg)和人型支原体(Mh)为主要病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常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排尿困难等症状,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治疗后可以取得良好预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泌尿外科、妇科
发病部位: 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排尿困难等
主要病因: 支原体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B超、CT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带下病
临床分类:
本病按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解脲脲原体感染、人型支原体感染、生殖支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该病属于支原体侵袭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或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因泌尿生殖系统环境是支原体生存的理想环境,所以生殖道是支原体感染的多发部位,不洁性行为会导致支原体的传播。
2、产道感染
新生儿经生殖道分娩而出,若母亲患有尿路感染,或泌尿生殖道内有支原体生存,则容易通过母婴途径进行传播。
3、间接感染
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的衣物等,或浴室等公共环境中没有做好卫生消杀工作,使人与病原体产生接触,则容易发生支原体尿路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性活动混乱者。
病因-总述: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上的正常寄居微生物,一般不致病,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受损时,支原体可大量繁殖而致病。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原体
支原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其中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7种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
2、致病机制
支原体黏附于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后从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作为养料,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NH3和超氧离子,导致宿主细胞损伤。
病因-危险因素:
1、性生活习惯
性工作者、性淫乱者、同性恋者,以及淋病和其他性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
2、年龄
有研究表明,解脲脲原体感染、人型支原体感染和混合感染在>60岁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该部分患者普遍免疫力较弱有关。
症状-总述: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初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之后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根据病情的不同,患者还会出现肾盂肾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尿道炎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排尿困难、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道外口红肿等。
2、肾盂肾炎
表现为发热、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等。
3、盆腔炎
表现为畏寒、高热、下腹疼痛、下腹压痛、盆腔肿块等。
4、宫颈炎及阴道炎
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及宫颈黏膜充血等。
症状-并发症:
1、生育影响
支原体感染对精子的生成、游动以及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有影响,可导致男性不育及女性不孕。
2、不良妊娠结局
孕妇感染后,可出现流产、早产等情况,胎儿感染后,可出现畸胎、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感染及围生期死亡等。
3、其他
本病还可引起慢性膀胱炎、腹膜炎、脑膜炎、脑脓肿、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排尿困难等症状。
2、近期有危险性生活,之后出现了发热等不适症状。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一般首诊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科。
2、出现尿疼、尿痛等症状可选择泌尿外科。
3、女性患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时可选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查,患者需于就诊前一晚10点后禁食,就诊当天空腹。
3、医生可能需要对外阴进行检查,患者就诊时应穿着方便穿脱的衣裤,女性可穿着裙子,就诊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里不舒服?
2、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是否有尿道异常分泌物出现?
3、您是否有固定的性伴侣?是否有不安全的性行为?
4、您的性伴侣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近期是否有泌尿生殖道损伤的经历?
6、您是否有不育不孕的经历?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引起不孕不育吗?
5、我的疾病能治好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6、我的疾病会传染吗?我身边的人该如何防护?
7、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吗?
8、是否需要复查?大概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排尿困难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B超、CT等检查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可从患者尿道、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取材,支原体培养一般用液体培养基,通过观察培养基中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有无支原体生长。
2、血液检查
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血液检查。可判断患者是否有一些其他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疾病,还可判断患者泌尿生殖系的受累情况。
3、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作为尿路感染的初步检查。肉眼观察尿色可清可浑浊,可有腐败气味,极少数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如果尿蛋白量较大,应注意有无肾小球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的状况,及时发现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不利因素,如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
2、B超或CT检查
适用于急性期感染患者。如果X线和B超检查均不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可考虑进行CT检查,CT检查对细小病变的分辨率高于B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初步了解病情,然后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X线、B超、CT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明确诊断需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1、淋病
患者都可存在危险性生活经历,临床表现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类似,但淋病的分泌物为脓性。二者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2、良性前列腺增生
二者都可引起尿频、尿痛等症状,可以通过B超、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3、念珠菌性生殖道炎
念珠菌性生殖道炎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都可能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等症状,如瘙痒、分泌物增多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如分泌物涂片检查、培养或者核酸扩增检测等方法,可以检测出念珠菌或支原体的存在,从而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建议在明确诊断后应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检测,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减轻患者痛苦。
治疗-一般治疗:
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注意休息,同时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促进疾病的恢复。对于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咨询,寻找病因,及时去除不良诱发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等结果,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人型支原体可以选择四环素或克林霉素进行治疗,解脲脲原体可以选择红霉素、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生殖支原体可以选择多西环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预后较好,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以取得良好预后,但如果不积极治疗或用药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感染迁延不愈,造成严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1、可能通过性接触的方式传播给他人,或被他人传播。
2、支原体可能通过母婴途径使婴幼儿感染。
3、如不及时治疗可能由下尿路感染上行发展为上尿路感染,出现肾盂肾炎的症状。
4、少数支原体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肾衰竭。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但支原体感染是条件致病,可能存在无症状的支原体携带者,或患者在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通过药敏试验选定抗生素,积极治疗后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饮水,有助于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病情容易反复,且有一定的传染性,导致患者心理障碍较常见,可能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欣赏花草、读小说、看电视、聊天等,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同时应当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尿路感染,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使用过程必须足量、足疗程,这样才能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3、如果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耐药菌,要由专业医师及时重新进行细菌的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一般建议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需服药3~5天。
日常-生活管理:
1、日常需要做好会阴处清洁工作,经常清洗,清洁时沿尿道至肛门方向擦洗,以防逆行感染。
2、女性要及时更换卫生巾,保证月经期间用品已严格消毒灭菌。
3、选择宽松、棉质内裤,每天清洗更换。
4、治疗疾病期间需要避免性生活。
5、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及时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6、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及时复诊,通常在治疗结束后第二周、第六周复查尿常规。复诊时应当主动告知近期生活状态,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采样。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宜多吃一些清淡利尿,以及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富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3、多饮水,坚持2000~3000ml/日的饮水量,促进排尿。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本病尚无明确有效的疫苗,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避免混乱的性生活;性生活时做好保护措施,佩戴避孕套。
2、有生育计划的夫妇提前检测或治疗支原体感染,避免孕妇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
3、该病通过性生活传染,故诊治中应注意夫妇双方同查同治,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4、坚持多饮水、勤排尿(每2~3小时排尿1次),避免支原体在尿路繁殖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5、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