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石疽疾病概述: 石疽,中医病名。是发生于颈项、腰胯、膝间等处的恶性肿瘤,因其状如桃核,皮...
养生
疾病名称: 石疽
疾病概述:
常见症状: 颈项、腰胯、膝间等处的恶性肿瘤,因其状如桃核,皮色不变,肿块坚硬有弹性或坚硬如石,难消难溃,不痒不痛
主要病因: 痰凝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日久坚积不散
相关中医疾病: 恶性淋巴瘤
病因-基本病因:
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调摄不慎,而致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体虚则易感寒湿邪毒,使气机郁滞,痰浊内生;肝肾亏虚则虚火内炽,炼液成痰。若兼有情志内伤或饮食伤脾致肝脾气郁,产生郁气、郁火,郁久气滞血瘀痰凝。痰浊痰火与俞穴亵渎胶着凝聚,结于颈项、腰胯、膝间等处而发为岩肿。
诊断-诊断原则:
1、患者多数在早期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亦陆续发现肿大。淋巴结可以黄豆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一般与皮肤不粘连。
2、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晚期淋巴结可相互融合,大如拳头,且与皮肤粘连,患部皮肤可现青筋或黑斑;肿块破无脓,时流污浊血水,创面经久不愈。部分患者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但肝功能多无显异常,少数患者可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有的患者可以发热、皮肤瘙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3、晚期可出现进行性贫血、持续性发热、多汗、体重下降临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可见局部或多处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肿块逐渐増多増大,融合成团或联结成串,隐隐作痛。溃后无脓,但流血水,其味臭秽,疼痛剧烈。伴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胸闷烦躁,夜不安寐,终至气血衰竭而不治。
诊断-诊断依据:
1、患者多数在早期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亦陆续发现肿大。淋巴结可以黄豆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一般与皮肤不粘连。
2、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晚期淋巴结可相互融合,大如拳头,且与皮肤粘连,患部皮肤可现青筋或黑斑;肿块破无脓,时流污浊血水,创面经久不愈。部分患者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但肝功能多无显异常,少数患者可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有的患者可以发热、皮肤瘙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3、晚期可出现进行性贫血、持续性发热、多汗、体重下降临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可见局部或多处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肿块逐渐増多増大,融合成团或联结成串,隐隐作痛。溃后无脓,但流血水,其味臭秽,疼痛剧烈。伴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胸闷烦躁,夜不安寐,终至气血衰竭而不治。
诊断-鉴别诊断:
1、瘰疬
肿块较小,初起如豆,一枚或数枚,渐渐增大,可多数融合成块,按之坚实而较本病为软,经数月可溃破,脓液稀薄而夹有败絮状物。
2、附骨疽
起病急,伴高热寒战,疼痛剧烈,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化脓约在患病1-3月之间,X线摄片在发病4周后可见死骨。
3、鹤膝痰
起病较为缓慢,常有肺痨病史,膝内隐隐疼痛,但其肿如绵,可有溃破,流出稀薄脓液夹有败絮状物。
治疗-其他治疗:
寒痰凝聚证和气郁痰凝证的肿块,可外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盖贴。痰热瘀阻证肿块,可外用太乙膏掺红灵丹盖贴。肿块溃后,可用各半丹药线引流,并用藤黄膏外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