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嗜睡症疾病英文名称: hypersomnia疾病概述: 嗜睡症(hypersomnia)...
养生
疾病名称: 嗜睡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somnia
疾病概述:
嗜睡症(hypersomnia)是指由于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以白天睡眠过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睡眠障碍。长期的嗜睡症会影响日常生活,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缓解嗜睡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白天睡眠过多、猝倒
主要病因: 与遗传因素、躯体疾病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精神状况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液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带有胫前肌电图的PSG检查、脑电图
重要提醒: 嗜睡症会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应及时就诊,及早接受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多寐
临床分类:
嗜睡症分为原发性睡眠过多和发作性睡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国外报道,嗜睡障碍占睡眠障碍的5%~10%,成人日间嗜睡约为0.5%~5%,原发性嗜睡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嗜睡症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嗜睡症是一种睡眠障碍,可由许多原因导致,如遗传因素、躯体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等)因素等。此外,还可见于特发性疾病。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患者可有日间过多睡眠的阳性家族史,遗传因素在病因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39%的嗜睡症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本病也有家族性发病的现象。但是其遗传方式尚不清楚。
2、躯体疾病因素
睡眠过多可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镇静剂过多等。患者可在罹患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肺炎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后出现睡眠过多。因各种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也包括在内。
3、特发性疾病
患者可在无任何睡眠过多家族史或病毒感染史的情况下出现独立的特发性过度睡眠,其具体的机制不明。
症状-总述:
患者常常在白天出现睡眠过度或睡眠发作,或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过分延长。部分患者夜间睡眠正常,但仍然觉得睡眠不足,需要再睡。
症状-典型症状:
1、原发性睡眠过多
又称为特发性嗜睡症,患者常反映有较长的夜间沉睡,起床后隔几个小时才能完全清醒,在此期间可能存在定向障碍。部分患者不伴有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具体表现多样。疾病通常始发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症状可持续到成年。
2、发作性睡病
其临床特征是白天睡眠过多,经常同时伴有猝倒症、睡前或半醒前幻觉、睡眠麻痹以及夜眠障碍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影响日常生活
睡眠结构紊乱,导致患者乏力困倦,整天处于低警觉状态,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
2、心理疾病
患者因疾病干扰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发作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白天睡眠过多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伴乏力困倦、记忆力差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白天睡眠过多出现多久了?
2、您晚上睡眠怎么样?
3、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5、您是否抽烟、饮酒?
6、您有其他疾病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白天睡眠过多,伴乏力困倦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带有胫前肌电图的PSG检查、脑电图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精神状况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检查,从而了解患者精神活动各个方面的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查看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部位,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做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糖等检查,以除外其他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是一种评定嗜睡程度的试验。受试者在一个舒适、安静、光线暗淡的房间里,每隔2小时让其小睡20分钟共5~6次,通常在10点、12点、14点、16点及18点进行,同时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监测。记录从关灯到睡眠开始的时间(根据脑电图),REM期(快相睡眠,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的有无以及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正常人的睡眠潜伏期应在10分钟以上,如平均在8分钟以内属于病理性的;小睡中出现REM期且在睡眠起始15分钟之内(正常人在睡眠起始后90分钟左右出现),被认为是一次起始于REM期的睡眠。如果在MSLT中有2次以上起始于REM期的睡眠,而且整夜多导睡眠图又排除了可引起嗜睡的其他疾病,则可以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2、带有胫前肌电图的PSG检查
有助于诊断该病。胫骨前肌电有周期性爆发活动,持续0.5~5秒,伴有15~60秒的间歇。
3、脑电图
有利于医生查看患者是否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可帮助诊断本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可了解有无颅脑病变,有助于医生排除器质性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出现白天睡眠过多,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带有胫前肌电图的PSG检查等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癫痫小发作、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低血糖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典型的呼吸事件发生,少数发作性睡病的患者也有睡眠呼吸暂停,通过PSG检查可鉴别。
2、癫痫小发作
不典型的嗜睡及猝倒与癫痫小发作很难区分,同一患者也可见有癫痫与发作性睡病,脑电图检查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3、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低血糖也可出现疲劳好睡。基础代谢率、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嗜睡症的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提高日间生活功能。此外,医生可能还会使用小剂量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以提高日间警觉。
治疗-药物治疗:
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使用小剂量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有助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白天睡眠过多,提高日间警觉,常用药物有哌甲酯、苯丙胺等。
2、其他
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有助于控制猝倒。
治疗-相关药品:
哌甲酯、苯丙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鼓励患者每天8小时或更多的夜间睡眠,规定睡眠时间与觉醒时间。患者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倒班工作。每天白天定时小睡2次或2次以上,有助于维持觉醒状态,提高日间生活功能。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通过积极治疗,嗜睡症状可得到较好地控制,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由于睡眠结构紊乱,会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控制嗜睡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嗜睡症的治疗有重要作用。日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睡眠量过多影响日常生活,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患者需要及时平复自己的心情,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家属也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使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应避免从事高危险性的工作,如高空作业和驾驶等。
2、不要单独去危险场所和从事有危险的娱乐活动,如游泳、攀岩等。
3、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规律、足够的睡眠。
4、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过度劳累,戒除烟酒。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复诊,复诊时需携带病历及相关的资料。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豆类、瘦肉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等。
3、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面食。
饮食禁忌:
1、饮用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刺激神经系统,晚上应该避免饮用。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晚餐不可过饱或过饥,不可过多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黏米、黏面,这些食物在胃中的存留时间过长,影响睡眠。
4、睡前不宜大量饮水。
预防措施:
1、有遗传家族史者,应定期体检。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定时睡觉,不熬夜。
3、睡觉前尽量不看电视或手机,也不要喝咖啡、浓茶等饮料,以免使自己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4、平时加强锻炼。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