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英文名称: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视网膜静脉阻塞
疾病英文名称: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
疾病别名: 视网膜静脉闭塞
疾病概述: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眼部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视网膜静脉的部分或全部阻塞,导致视网膜血流受限和缺氧。阻塞可能发生在视网膜的任何静脉部位,通常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种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通常与多种全身性和局部性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青光眼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等。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主要病因: 全身性疾病和眼部病变
检查项目: 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
重要提醒: 视网膜静脉阻塞会影响患者的视力,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应及时就医。
相关中医疾病: 络损暴盲
临床分类:
根据静脉阻塞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种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相关文献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率约为0.6%~1.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病因-总述: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全身性疾病和眼部病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青光眼、血液黏稠度增加、眼部手术和外伤等。
病因-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硬化,增加血管壁的厚度,使血管狭窄,从而增加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风险。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容易受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引发视网膜静脉阻塞。
3、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风险。
4、青光眼
眼内压过高可能引起视网膜静脉受压,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
5、血液黏稠度增加
一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风险。
6、眼部手术和外伤
眼部手术、外伤或炎症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损伤,进而引发视网膜静脉阻塞。
症状-总述: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眼前出现阴影等。轻度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少许黑影,而重度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导致急性视力丧失。此外,视网膜静脉阻塞还可能伴随眼部疼痛、视觉变形、流泪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导致黄斑区域的水肿,从而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2、新生血管
阻塞导致的视网膜缺氧可能刺激新生血管的生长。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进一步加重视力损害。
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可能在虹膜和角膜角生长,阻碍房水的流通,导致眼内压升高,从而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力丧失。
4、视网膜脱离
新生血管和出血可能导致视网膜与眼球壁之间的液体积聚,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5、玻璃体出血
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影响视力。
就医-急诊指征:
1、急性视力明显下降;
2、突发眼部疼痛;
3、突然出现视野缺损或阴影;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视力减退;
2、眼底检查发现异常改变;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对于病情危急,症状严重的患者,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
2、若患者病情稳定,可及时去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因需要做眼部检查,就诊当天避免戴隐形眼镜。
2、就医前眼部尽量不使用滴眼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近期有加重吗?
2、您自己感觉最不舒服的症状是什么?
3、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出现这些症状后去过医院吗?做过检查吗?
5、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有使用药缓解不适吗?用的什么药?
6、您既往有过眼部疾病吗?
7、您的亲属中有人患有类似疾病吗?
8、您是否还患有高度近视、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变?有接受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眼前有阴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眼部查体,之后根据情况进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敏度测试
可用于检查患者的视力降低程度。
2、其他
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色觉、暗适应、明适应以及两侧瞳孔对光反射的表现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了解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
检查-其他检查:
1、视力检查
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的程度。
2、视野检查
使用视野计或其他方法评估患者的视野缺损范围和程度。
3、眼压检查
可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压陷式Schiötz眼压计及非接触眼压计进行测量。目前公认Goldmann眼压计是眼压测量的金标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
4、裂隙灯检查
使用裂隙灯观察眼睛的前段结构,评估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的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出血、炎症等异常。
5、眼底检查
通过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的状况,观察视网膜血管、黄斑区和视神经头,了解是否存在视网膜出血、水肿、静脉扩张、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等表现。
6、其他
如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诊断-诊断原则: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有或无视力障碍,眼底中央或分支静脉扩张、迂曲,沿血管浅层出血,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者,临床即可作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对于突然出现高度视力障碍、玻璃体内大量积血的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特别是曾有视力减退并反复加重时,亦应考虑有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可能。
诊断-鉴别诊断: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血管的病变,如出血、渗出、微血管瘤等。通过病史、血糖检查以及眼底特征进行鉴别。
2、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动脉细小、视网膜出血等。了解患者的全身病史和进行相应检查有助于鉴别。
3、视网膜静脉炎
表现为视网膜静脉的炎症和扩张,可能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相似。通过观察眼底炎症表现和进行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4、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区的水肿和视力下降可能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相似。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5、突发性视网膜动脉阻塞
突发性视网膜动脉阻塞可导致视力急剧下降,需与视网膜静脉阻塞鉴别。通过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动脉的状况和荧光素血管造影等检查进行鉴别。
6、其他视网膜病变
如脉络膜炎、黄斑裂孔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详细的病史、眼底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进行个体化定制,主要是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或炎症等)和并发症(如黄斑水肿、缺血,新生血管等)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预防或缓解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
2、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抗VEGF药物)
多种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促进解剖复位,而且,还可用于抑制眼内新生血管。
以上治疗方法有时需要联合应用。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雷珠单抗,贝伐单抗
治疗-手术治疗:
1、激光光凝术
对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发现虹膜或房角新生血管者必须及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PRP);确定为缺血型,但未查及新生血管者应密切随访,如无随访条件可行全视网膜光凝。
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应在发现眼内新生血管(包括前后节)后进行病变区播散式光凝,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区存在广泛的毛细血管无灌注,且患者无随访条件,可以依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行激光光凝。不伴有黄斑出血和缺血的黄斑水肿病例,视力低于0.5,可考虑行黄斑水肿区散在激光光凝。
2、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积血持续不吸收、视网膜脱离影响或威胁黄斑区以及牵拉合并孔源性视网膜等情况是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证。
3、联合治疗
对于晚期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需抗VEGF治疗与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等联合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预后与阻塞的类型、阻塞部位、阻塞程度和发生的并发症等有关。一般说来,总干阻塞比分支阻塞预后差,缺血型比非缺血型者差。部分患者即使积极治疗,仍可能有视力丧失的风险。
预后-危害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不仅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尤其是在暗处或低光环境下,还可能继发青光眼、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问题。
预后-治愈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并发症和保护视力。
日常-总述:
对于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护眼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眼压等指标的检查。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眼部保护,避免过度用眼,防止眼疲劳,同时远离强光照射等不良环境。
2、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举重及剧烈活动,以免增加眼压。
3、视力受损的患者平时可用视力辅助工具,如大字印刷品、电子助视器等,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受伤。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择清淡、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主食谷、豆、麦、薯类均可。
2、多食富含维生素A、C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眼组织正常代谢。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菠菜、甘蓝、空心菜、杏、枇杷、芒果等。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大蒜等,食用后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不宜食用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高脂和高胆固醇可加重或引起眼部血管硬化,不利于本病的治疗。
3、忌烟酒,少饮或不饮咖啡和浓茶。
预防措施: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因素,因此难以完全预防。但是,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和病情的进展。
1、控制血压和血脂: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如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采用药物治疗等。
2、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以减少血管收缩和免疫系统异常的风险。
3、均衡饮食:采取均衡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谷类、低脂肪的蛋白质等营养素,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等食物。
4、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