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疾病英文名称: wake sleep rhythm disorders...
养生
疾病名称: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wake sleep rhythm disorders
疾病概述: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wake sleep rhythm disorders)是指睡眠-觉醒节律与现实要求或者大多数人所遵循的不符合而导致的睡眠紊乱。患者主观上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客观上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抑郁、焦虑情绪和社会功能受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者少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失眠,而在应该清醒的时候思睡
主要病因: 生活节律失常、心理社会的压力
检查项目: 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日记、心理测试、心电图、脑电图、脑CT及MRI检查、实验室检查
重要提醒: 长期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患者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成年人。
病因-总述:
正常人一般把昼夜的1/3时间(8小时)用来睡眠,表现为在夜间入睡,而在白天醒来,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发生主要与生活节律失常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生活节律失常
长期特定的环境形成的习惯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常出现于夜间工作和生活无规律者。
2、心理社会的压力
约1/3患者发病前存在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学习负担、求职、环境变化等造成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使入睡时间推迟,导致易醒、早醒而使整个睡眠-觉醒节律结构紊乱。
症状-总述:
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反常。有的睡眠时相延迟,比如患者常在凌晨入睡,下午醒来;有的人睡时间变化不定,总睡眠时间也随入睡时间的变化而长短不一;有时可连续2~3天不入睡,有时整个睡眠时间提前,过于早睡和过于早醒。患者多伴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症状-并发症:
长期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可并发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也可并发于脑卒中患者。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常在凌晨入睡,下午醒来,与正常生物钟不符;
2、有时可连续2~3天不入睡;
3、反复过于早睡和过于早醒;
4、或伴有其它躯体疾病的症状,如头痛、乏力等;
5、或伴有严重精神异常,持续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
6、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妨碍社会功能;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若患者存在精神恍惚等情况,最好有亲友陪同就诊,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可能需要行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变化吗?
2、除睡眠问题,您是否还存在头痛、乏力、焦虑等情况?
3、您以前出现过这种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您使用过药物缓解症状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您近期有压力过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况吗?
6、您从事何种职业?是否有长期熬夜或失眠,活动时间日夜颠倒等情况?
7、您或您的亲属曾经或目前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吗?
8、您日常有大量喝咖啡或红牛等饮品的习惯吗?
9、您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睡眠的躯体疾病,如带状疱疹引起疼痛影响休息等?
10、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有饮酒习惯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12、您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正在服药进行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如果进行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我患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会有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要如何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失眠,而在应该清醒的时候思睡,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先做多导睡眠图、心理测试、睡眠日记、脑CT、脑MRI等检查,再根据个体情况选做血常规、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肝肾功能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BNP检测可排除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病变、心血管病等导致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检查-其他检查:
1、多导睡眠图可记录肌电波、脑电波的变化,用于夜惊症、睡行症的诊断。
2、心理测试有助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诊断。
3、睡眠日记有助于了解患者睡眠-觉醒类型,体动记录仪用于评估患者睡眠状态。
4、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测定结合多导睡眠图有助于心肺疾病相关睡眠障碍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脑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排除神经系统等器质性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需具备以下几点:个体的睡眠-觉醒形式与特定社会中的正常情况及同一文化环境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睡眠-觉醒节律不同步;在主要的睡眠时相失眠,在应该清醒时嗜睡,这种情况几乎天天发生并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睡眠量、质及时序的不满意状态使病人深感苦恼,或影响了社会、职业功能。
诊断-鉴别诊断:
1、与躯体疾病引起的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相鉴别
有躯体疾病病史,且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并这种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与躯体疾病共消长。
2、与抑郁症引起的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相鉴别
有典型的抑郁症核心症状“三低”的表现,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行为活动减少,且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抑郁的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抑郁缓解后睡眠-觉醒节律恢复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是调整患者入睡和觉醒的时间以恢复正常节律,可逐步调整或一次性调整,立刻达到正常作息时间,并需不断巩固、坚持下去。为防止反复,常须结合药物巩固效果。
治疗-一般治疗:
调整作息时间,睡前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治疗-药物治疗:
如果发作频繁,可以适当使用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匹莫林等。一些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抑制快眼动睡眠的作用。可使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三唑仑等)或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
治疗-相关药品:
哌甲酯、匹莫林、地西泮、三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多与患者的心态、是否进行积极治疗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症状若持续存在,可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合理干预,预后良好,睡眠质量提高。
日常-总述:
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多的忧愁、焦虑,尽量减轻思想负担,使心情舒畅,全身松弛,有利于入睡。按时作息,不要提前睡觉,早晨准时起床。
日常-生活管理:
1、睡眠环境
卧室整洁美观,空气新鲜流通,环境安静,无喧闹杂音,这对良好的睡眠分外重要。要努力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谐的睡眠环境。仅将卧室用于性爱或睡眠。在舒适的温度下保持黑暗和安静。
2、排除杂念
上床之前半小时应在安静中度过,尽量将烦恼和计划放在一边;不要看书、想问题;可以想象一些让人轻松舒畅的景象。
3、放松技巧
例如上床时,睡前洗个热水澡或做个按摩,阅读,听轻音乐,呼吸练习,瑜伽或祈祷。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合理膳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饮食建议:
晚餐最好吃六七成饱,如有条件的话,晚餐或睡前可选择一些助眠食品,如牛奶、食醋、莴笋、桂圆、核桃、红枣、莲子、苹果、橘子、香蕉、橙子、梨等。
饮食禁忌:
不宜多喝酒及咖啡、浓茶,更不宜吃油腻或者煎炸等不易消化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可进行预防:
1、学会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经常运动,少喝咖啡、茶或者红牛等功能饮料。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抑郁症或身体其他疾病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