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死胎疾病英文名称: fetal death疾病别名: 胎死宫内疾病概述: 死胎(feta...
养生
疾病名称: 死胎
疾病英文名称: fetal death
疾病别名: 胎死宫内
疾病概述:
死胎(fetal death)又称胎死宫内,是指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者。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称死产,亦是死胎的一种。如果不能明确妊娠周数,则将出生体重为350g或以上的死亡胎儿定义为死胎。死胎可由胎儿因素、脐带和胎盘因素、母体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一经确诊及时处理,原则是保障孕妇安全,选择适当方法终止妊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
常见症状: 胎动消失、孕妇体重不增或减轻、孕妇乳房退缩、血性或水样阴道分泌物
主要病因: 胎儿因素、脐带和胎盘因素、母体因素
检查项目: 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的测定、羊水穿刺、尿雌三醇、超声、X线
重要提醒: 孕妇一定要按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胎死不下、胎死不能出、胎死腹中
临床分类:
1、浸软胎
胎儿皮肤色素沉淀呈暗红色,并且非常软、触之脱皮。头盖骨的结缔组织失去弹性而重叠,内脏器官软而脆。
2、压扁胎
胎儿死亡后,羊水被吸收,同时胎盘循环消失而发生退化,身体构造互相压迫,形成枯干形象。
3、纸样胎
双胎妊娠一个胎儿死亡,另一个继续妊娠,已死亡的胎儿枯干似纸质。纸样胎是压扁胎的进一步变化。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孕妇人群。
病因-总述:
引起死胎的原因可归于胎儿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先天畸形、胎儿水肿等)、脐带(脐带发育异常)和胎盘因素(胎盘功能异常)、母体因素(如子宫畸形等)。
病因-基本病因:
1、胎儿因素
(1)染色体异常:20周以后发生的死胎中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率为6%。
(2)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脐膨出、腹裂、脑积水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其中最常见的是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或畸形,导致胎儿缺氧、死亡。
(3)胎儿水肿:胎儿水肿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水肿多继发于溶血性疾病。非免疫性水肿除了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外,还与宫内感染、先天器官发育不良、代谢性疾病及孕妇全身性疾病有关。
(4)胎儿感染:常见的可引起胎儿死亡的病原体感染包括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B族链球菌、细小病毒B19、梅毒等。
(5)胎儿产时窒息:分娩时窒息可使胎儿死亡。
2、脐带和胎盘因素
(1)脐带因素: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交换的重要通道。脐带发育异常如单脐动脉等可导致胎儿死亡。若脐带受压包括脐带绕颈、缠身、扭转、打结、脱垂、水肿淤血等引起脐带血供受阻,可使胎儿缺氧死亡。常于分娩后方能明确诊断。如果脐血管栓塞、破裂或与脐带平行(即无盘绕脐血管)、附着异常(如脐血管前置)等,容易发生胎儿死亡。
(2)胎盘因素:胎盘功能异常和胎盘结构异常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死亡。胎盘功能异常一般发生于某些高危妊娠,如子痫前期、母亲贫血等。过期妊娠时,胎盘老化,功能减退,对胎儿氧及营养供应缺乏,并且过度成熟胎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差,因此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宫内死亡。前置胎盘往往会出现孕妇失血过多、早产、宫内生长受限等异常,从而增加胎儿死亡风险。轮状胎盘、膜状胎盘可使母体胎儿营养交换面积减少。胎盘早剥时形成胎盘血肿,当剥离面积达1/2时可致胎儿死亡。胎盘感染时由于炎性渗出增多、水肿,减少了母体胎儿间的营养交换,可造成宫内死亡。其他引起胎儿死亡的胎盘异常包括:胎盘梗死、胎儿-母体(经胎盘)输血等。
3、母体因素
死胎中1/3是由于母体因素造成的。
(1)孕妇患有肺炎或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毒性肝炎、急性脂肪肝、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或患有肾小球肾炎、急性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疾病时,均会增加胎儿死亡风险。患有癫痫的孕妇,或者急性阑尾炎孕妇穿孔后伴有腹膜炎时,死胎发生率明显增加。另外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疾病亦会威胁胎儿生存。
(2)各种原因导致的母亲贫血,心脏功能障碍、高血压等都会影响到胎儿供氧,不利胎儿存活。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因绒毛浅着床及血管痉挛而致胎盘灌注量下降、胎盘发生不同程度的梗死、胎盘血管破裂而致胎盘早剥等,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甚至死胎。
(3)妊娠合并糖尿病时,孕妇高血糖持续经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肥大,胰岛素分泌增高,促进胎儿肝脏的糖原合成、脂肪合成和蛋白质合成,胎儿生长加速,肌体耗氧加大,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死亡。
(4)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较单胎妊娠高出4~6倍。
(5)子宫畸形、孕妇腹部外伤及烧伤、孕妇有特殊致畸因子(如大剂量化学毒剂、辐射)接触史者,等均会增加胎儿死亡风险。
病因-危险因素:
父亲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多胎妊娠、多次妊娠、高龄夫妇等是死胎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胎儿死亡后孕妇最常见的主诉有胎动消失;体重不增或减轻;乳房胀痛感和胃肠不适感减轻;乳房退缩;部分患者有少量阴道流血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大多数发生死胎的孕妇主诉没有明显不适感。
2、部分孕妇主诉乳房胀痛感和胃肠不适感减轻。
3、部分孕妇可能发生少量阴道流血。
4、一般均无腹痛。
5、乳房退缩。
症状-并发症:
胎儿死亡3周以上仍未排出,退行性变的胎盘组织释放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内,激活母体凝血系统而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降低,最终导致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检查-预计检查:
当孕妇感觉到胎动消失,需及时就诊。医生会对孕妇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同时血HCG检查和超声检查可评估胎儿的状况。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发现子宫不随孕周增加而增大、胎心未闻及、胎动未扪及同时腹部触诊未扪及有弹性的、坚固的胎体部分。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的测定
停经后血HCG测定,有助于死胎的诊断。月经规律患者停经≥5周,血HCG<100 U/L或停经≥6周,血HCG<2000 U/L,提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动态观察其值不再上升,则可判定绒毛上皮衰退,胚胎发育异常。
2、其他
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羊水穿刺、尿雌三醇等检查,评估胎儿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发现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妊娠囊枯萎。阴道超声下孕囊平均径线≥16mm仍未见胚胎是无活力妊娠的重要预示。死亡时间较短者,仅见胎动和胎心搏动消失,体内各器官血流,脐带血流停止,身体张力及骨骼、皮下组织回声正常,羊水回声区无异常改变。若胎儿死亡过久,可显示颅骨重叠,颅板塌陷、颅内结构不清,胎儿轮廓不清、胎盘肿胀。
2、X线检查
胎儿脊柱成角弯曲。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孕妇的临床表现(胎动消失、孕妇体重不增或减轻、孕妇乳房退缩),结合辅助检查(如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的测定、超声等)进行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胎萎不长。
诊断-诊断依据:
1、胎动停止,胎心消失,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
2、B型超声检查无胎心、胎动;若胎儿死亡过久,可见颅骨重叠。
3、羊水甲胎蛋白显著增高。
4、X线检查胎儿脊柱成角弯曲。
5、尿雌三醇含量<3mg/24小时或突然下降50%,亦提示胎儿可能死亡。
诊断-鉴别诊断:
需与胎萎不长相鉴别:两者均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腹形增大与宫底高度较孕月小,有相似之处。但胎萎不长者,胎儿仍存活,有胎心胎动;而胎死腹中者,胎儿已死在宫内,无胎心胎动。B超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凡确诊死胎尚未排出者,无论胎儿死亡时间长短均应积极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1、应用米索前列醇,对于妊娠28周前无子宫手术史者,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
2、既往阴道分娩史,宫颈成熟者,可行催产素滴注引产,引产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宫缩情况。
治疗-相关药品:
米索前列醇
治疗-手术治疗:
1、胎儿较大,考虑药流失败可能,可行羊膜腔注入依沙啶配合清宫术进行引产。
2、对子痫、子宫破裂和胎盘早剥等危重病例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则需剖宫取胎。
3、胎儿死亡4周尚未排出者,应行凝血功能检查。若纤维蛋白原〈1.5g/L,血小板〈100×109/L时,可用肝素治疗,可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恢复到有效止血水平,然后再引产,并备新鲜血,注意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治疗-治疗周期:
死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治疗排出宫腔内死亡的胎儿及妊娠产物,孕妇一般预后良好。由于死胎释放的促凝物质可能使孕妇发生DIC,故因按时随访。
预后-危害性:
对于已经死亡的胎儿若不及时引产,会对母体产生不利影响。
预后-治愈性:
死胎本身是没有办法治愈的,积极有效的排出死胎,对母体较好。
预后-治愈率:
死胎无法治愈,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排出孕妇体内。
预后-根治性:
主要在于预防,怀孕之前做好孕检,减少各种危险因素。
预后-复发性:
再次怀孕后,若出现胎盘异常、胎儿畸形,或孕妇有严重基础疾病,还是有可能再次出现死胎的情况。
日常-总述:
孕妇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家属要注意多关心产妇,使其能够消除不良情绪。鼓励其保持情绪稳定,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日常-心理护理:
孕妇得知胎儿死亡结果后,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应激,主要表现为:震惊与否认、紧张和焦虑、恐惧和绝望、悲伤和忧郁,出现失落、痛苦、沮丧、消沉以及食欲下降、失眠、不愿与人交流等日常表现。家属应多关心体贴孕妇,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家属应多用安慰性的语言,多与产妇进行语言交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死胎排出后,患者需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加强锻炼、戒除烟酒、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注意均衡的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争取早日恢复。
日常-术后护理:
经手术引产的孕妇,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激发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给产妇提供足够的营养,进食适量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少量多餐,合理分配。
饮食禁忌:
不要吃生冷、寒凉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1、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完善产前检查,使孕妇了解孕期保健及自我监护的重要性。
2、加强围产期保健,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围产保健管理。
3、对高危孕妇,如双胎妊娠、急性肾衰竭、羊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败血症等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要实行严密监护,适时分娩,尽量避免或减少胎儿宫内死亡的严重后果。
4、脐带因素虽不能防止,但可通过孕期的自我监护、胎心监护、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等预测和诊断,及时处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若胎动异常或发现胎心异常,如发现严重变异性减速或变异性减速混合晚期减速,经改变体位、给氧等处理不见好转,提示脐带受压和严重缺氧,在胎儿成熟情况下,应尽早结束分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