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头癣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capitis疾病概述: 头癣(tinea capiti...
养生
疾病名称: 头癣
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capitis
疾病概述: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多累及儿童,成人少见。常可引起头皮瘙痒、脱发、鳞屑性皮损等表现,有时还可引起体癣、甲癣等其它癣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遗留瘢痕或出现永久性秃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头皮瘙痒、脱发、丘疹、鳞屑、斑片、脓疱
主要病因: 皮肤癣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及鉴定、滤过紫外灯检查、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头癣具有传染性,且常可引起皮肤损害,影响外貌美观,病情严重时还可导致永久性秃发和瘢痕,因此需积极就医进行治疗,以防不良情况发生。
相关中医疾病: 疠疡风
临床分类:
1、根据致病菌种类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及脓癣。
2、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存在炎症反应而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
3、根据致病菌侵犯毛发方式不同分为发外型感染和发内型感染。
4、根据致病菌不同分为小孢子菌头癣和毛癣菌头癣。
流行病学-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病动物、癣病患者、无症状带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猫、狗、兔等患病动物,癣病患者或无症状带菌者可引起直接传染。
2、接触被癣菌污染的床单、帽子、枕巾、理发工具等物品可引起间接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最常见于幼儿和学龄儿童。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可在幼儿园、小学学校等场所爆发流行。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因家养宠物逐渐增多,头癣感染率近年有所增加。
病因-总述:
头癣中的黄癣由许兰毛癣菌感染引起;白癣主要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引起;脓癣主要是因亲动物性和亲土性真菌,如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
病因-危险因素:
1、存在头皮外伤;
2、患有糖尿病、贫血等疾病;
3、长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4、绝经后女性;
5、长期戴不透气帽子;
6、家养的宠物患有癣病;
7、自身患有体癣、甲癣等癣病。
症状-总述:
头癣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癣、白癣、黑点癣及脓癣四种类型,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头皮瘙痒、皮肤损害等,但不同类型的症状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黄癣
俗称“痢痢头”、“秃疮”,是皮肤癣菌毛发感染的最严重形式。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淡黄色斑点,表面覆盖薄片状鳞屑,后皮损逐渐扩大为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去除厚痂后可见潮红色的糜烂面。严重者黄癣痂可覆盖整个头皮。真菌在发内生长,可造成病发干枯、无光泽,变细、变脆、易折断,还可破坏毛囊引起永久性脱发,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疼痛,并有特殊的鼠臭味。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炎性丘疹、脱屑,易误诊。
2、白癣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为群集的红色小丘疹,后逐渐扩大形成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呈圆形或椭圆形,随后附近可出现数片同类皮损,被称为“母子斑”。病发可在高出头皮2~4㎜处折断,残根部外围灰白色套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不同程度瘙痒。大多于青春期可自愈。若无继发感染,不遗留瘢痕和秃发。
3、黑点癣
皮损初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特点是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皮损炎症轻或无炎症,稍痒。本病发展缓慢,久病不愈,愈后可引起局灶性脱发和点状萎缩性瘢痕。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引发体癣和甲癣。
4、脓癣
皮损初为密集的炎性毛囊性丘疹和小脓疱,逐渐发展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脓肿,常单发,边界清晰,其表面毛囊孔呈蜂窝状,挤压可有脓液,患处毛发松动易拔出。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本型可破坏毛囊,愈后可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毛囊炎、癣菌疹或其他部位癣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皮出现鳞屑、黄痂、丘疹、色斑、脓肿等皮肤损害;
2、伴头发干枯、脱落;
3、伴持续瘙痒、疼痛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头皮异常损害时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保持头皮清洁,必要时可佩带透气性好的帽子。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头皮损害是何时出现的?
2、是否存在瘙痒、疼痛等不适?
3、近期症状有缓解或加重吗?
4、除头皮,身体其他部位有类似皮肤表现吗?
5、您近期有过头皮损伤吗?
6、近期有接触过癣病患者或动物吗?
7、有使用过某些药物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8、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用药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发生头癣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会有后遗症吗?
4、我需要接受哪些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患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回家后我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头皮出现鳞屑性皮肤损害、瘙痒、脱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头皮病变的情况。之后医生可能会建议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滤过紫外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头皮损害部位进行检查,了解皮损的性质、颜色、大小、范围,脱发的严重程度,局部有无压痛、流脓、异味等,必要时还会对躯体其他部位进行检查,明确有无淋巴结肿大或体癣、甲癣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真菌镜检
医生取断发、残根或鳞屑制成标本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有时还会使用真菌荧光染液以提高清晰度。镜下观察到真菌孢子或菌丝有助于确诊。
2、真菌培养及鉴定
将取下的断发或鳞屑进行培养,观察培养后的菌落,并镜下观察确定菌种,难以鉴定的菌株还可能会进行DNA测序法等来帮助明确菌群。
检查-其他检查:
1、滤过紫外灯(Wood灯)检查
用滤过紫外灯照射头皮,黄癣呈现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黑点癣无荧光。此检查有助于癣病的诊断和头癣类型的鉴别。
2、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能将皮肤放大数倍,观察到皮肤的细微变化,可用于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癣病患者或癣病动物接触史,结合临床表现以及真菌检查、皮肤镜检查和滤过紫外灯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常需与脂溢性皮炎、头皮银屑病、头皮糠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以头、面、胸及背部等处多见。头皮损害可表现为伴有小片秕糠状脱屑的红斑,肥胖患者可表现为油腻性结痂。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通过真菌检查有助于鉴别。
2、头皮银屑病
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线,头发呈束状。患者常自觉不同程度瘙痒。皮损表现还可发生于其他全身各处。通过真菌检查、病理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3、头皮糠疹
主要表现为头皮糠样或粉状干燥鳞屑,在梳发或搔抓时容易脱落,常有瘙痒。根据真菌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常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头癣治疗目的为清除真菌、治愈患者、减少瘢痕、阻断传播。治疗以系统药物为主,辅助局部外用药物,同时需要对污染物和污染环境进行消毒除菌,防止再次感染及传播。
治疗-对症治疗:
1、系统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灰黄霉素等,前三种药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少。对于儿童患者,医生会酌情减少药量。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2、局部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单独应用不能治愈头癣,但其作为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带菌率及传染性。
(1)咪唑类药物: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硫康唑、舍他康唑、卢立康唑等。
(2)丙烯胺类药物: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
(3)其他:阿莫罗芬(吗啉类)、利拉萘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环吡酮胺(环吡酮类)以及咪唑类和丙烯胺类复合制剂等。
3、其他治疗
脓癣临床症状较重,急性炎症期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短期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缓解临床症状;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治疗。脓癣切忌切开引流,以免造成更大的永久性瘢痕。
治疗-相关药品: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灰黄霉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硫康唑、舍他康唑、卢立康唑、布替萘芬、萘替芬、阿莫罗芬、利拉萘酯、环吡酮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多数头癣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遗留永久性脱发和瘢痕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1、头癣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
2、部分患者在患头癣的同时,癣菌可能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引起体癣、甲癣等癣病。
3、病情严重者可遗留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自愈性:
部分白癣患者有自愈可能。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正规、合理的治疗后,通常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具体相关数据。
日常-总述:
头癣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影响外貌美观的疾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避免传染,同时保持乐观、平稳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头癣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有时因同事、朋友的疏远,患者可产生孤独感;此外,由于头癣会影响外貌美观,也容易使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患者也可多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正确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避免擅自调整药物用法用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进行自我隔离,不与他人公用毛巾、帽子、梳子等物品,以防发生疾病传播。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损部位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3、不可搔抓、撕剥皮损。
4、定期将床单、枕巾等物品进行消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若症状反复,或者皮损扩大、不适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调理:
合理、均衡膳食,多吃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对疾病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规律、清淡饮食,适当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有助于皮损的恢复。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肥腻食物及鱼腥发物,如辣椒、羊肉、狗肉、油炸食物及虾蟹等。
2、戒烟酒。
预防措施:
头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来避免疾病的发生。
1、避免接触癣病患者或被癣菌污染的物品。
2、对患有癣病的宠物进行治疗,以防感染疾病。
3、注意保护好头皮,防止头皮损伤导致癣菌入侵。
4、积极治疗原有的体癣、甲癣等癣病。
5、合理用药,避免擅自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6、日常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