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伤性癫痫疾病英文名称: post traumatic epilepsy ,PTE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外伤性癫痫
疾病英文名称: post traumatic epilepsy ,PTE
疾病概述:
外伤性癫痫(post traumatic epilepsy ,PTE)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发作,为颅脑外伤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局限或全身性痉挛表现,根据起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早期发作、中期发作和晚期发作。可选择抗癫痫药物以及手术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外伤性癫痫本身并不会遗传;但有家族癫痫史者,在颅脑损伤后,发生癫痫的几率更大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头部、颅脑
常见症状: 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严重时可有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智力低下等表现
主要病因: 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退行性病变等
检查项目: 脑电图、头部CT、MRI、X线、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动态脑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外伤性癫痫病程较长,而且不容易治愈,如日常生活中,要增加安全意识,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积极治疗身体的原发性疾病。
临床分类:
外伤性癫痫可分为以下三类:
1、早期癫痫(即刻或近期发作)
是指伤后24h内发生的癫痫,约有25%的早期癫痫患者可延续为晚期癫痫。小于5岁儿童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儿童在伤后1小时或24小时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
2、中期癫痫(延期或晚期发作)
指伤后24h至4周内发生的癫痫,约占13%,多因脑组织挫裂伤、颅内出血、脑水肿肿胀及软化等病理改变有关。
3、晚期癫痫(远期或习惯性发作)
指伤后4周至数年乃至十几年始出现的外伤性癫痫,晚期癫痫的发生与早期癫痫的发生类型及次数无关。晚期癫痫的发生与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在一般的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癫痫的发病率约为5%;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外伤性癫痫的发病率约为25%~30%;战争时期,PTE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5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年男性(15~24岁多见),可能与其头部外伤机会较多有关。
病因-总述:
外伤性癫痫多由脑外伤(如脑挫裂伤、脑穿透伤等)而诱发,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早期癫痫的发病主要与急性损伤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有关;晚期癫痫主要与胶质增生、瘢痕形成有关。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颅脑损伤机械性机制、脂质过氧化物反应机制、颅脑损伤的细胞学机制、基因调节神经炎性反应。
病因-基本病因:
1、早期癫痫的常见原因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凹陷性骨折片、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生化改变等。
2、中期癫痫的常见原因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缺血软化、颅内感染、异物等。
3、晚期癫痫的常见原因为颅脑损伤后期脑膜脑瘢痕、脑退行性病变、脑穿通畸形、颅内异物、骨折征、晚期脑脓肿等。
病因-危险因素:
外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损伤部位、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潜伏期长短、硬脑膜完整性、凹陷性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弥漫性脑挫伤、高龄、嗜酒、癫痫家族史等。
症状-总述:
外伤性癫痫的发作类型多样,以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意识障碍等典型的癫痫发作时的表现。严重时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智力低下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早期癫痫
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即癫痫发作起源于双侧脑部,多在发作初期就有意识丧失。早期癫痫常在首次发作之后有一间歇期,数周或数月不等。
2、晚期癫痫
晚期癫痫常有加重的趋势,多以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部分性发作是指源于大脑半球局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包括单纯部分性(无意识障碍)、复杂部分性和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后两者放电从局部扩展到双侧脑部,可出现意识障碍)三类。
症状-并发症:
可并发穿透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伤、颅骨骨折、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精神疾病等。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可伴有意识程度的变化。
就医-家庭处理:
1、癫痫发作时,家属应立即在患者上下臼齿(即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又称磨牙)间放上纱布或压舌板,防止患者意外咬伤唇舌。
2、癫痫发作时患者常表现为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此时家属应去枕使患者保持平卧,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腰带等,然后清理鼻腔和口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患者发生抽搐时,不可强行用力按压患者肢体,避免因强度过大而引起肌肉拉伤、脱臼或骨折。
就医-急诊指征:
1、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超过3分钟。
2、癫痫在一天内发作数次,且每次间隔时间很短。
3、癫痫结束后,意识仍不能恢复,或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无法站立等表现。
4、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出现上述表现时,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进行急救。
就医-门诊指征:
外伤后突然出现癫痫发作,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神经外科
本病属于神经外科的诊疗范围,很多患者的首诊科室均为神经外科。
2、急诊科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无法站立等危重表现时,可尽快去急诊科进行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最好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癫痫发作前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吗?
3、每次癫痫发作大概持续多长时间?
4、家族中有其他成员有癫痫病史吗?
5、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吗?具体诊疗名称是什么?
6、近期有无外伤史?
7、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外伤性癫痫?
2、这个病有什么危害?
3、可以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吗?
4、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7、治疗周期大概多久?
8、回家后该注意些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或精神状态是否平稳;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建议其做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X线),以明确损伤的部位,确定治疗方案。但需注意,致痫灶与影像学病灶有时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多位于影像学病灶附近,少数距离较远,甚至位于对侧。必要时,可做动态脑电图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精神和意识状态是否正常等。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EEG)
脑电图检查可提供致痫灶的定位信息,并预测疾病的严重性。外伤性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出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为诊断标准。但其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在发作期、间歇期、停药前后、睡眠期等多个时期,进行反复多次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2、动态脑电图(AEEG)
动态脑电图监测的时程长,可记录24小时的脑电活动,观察癫痫发作时电位的频率、特点和病灶所波及范围,为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加之,其可随身携带,不受地点的限制,患者的接受度更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
有助于了解病灶的部位和性质,通常可见颅内血肿、凹陷性骨折、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萎缩、脑胶质增生或囊性病变、脑穿通畸形、蛛网膜囊肿、脑池扩大、脑室受牵扯及异物等。
2、头部MRI
常用于检查继发性癫痫的脑结构变化,可显示CT易漏诊的病例。
3、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
PET可检测脑血容量、血流量、氧耗量及脑代谢状况等,可用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还可为脑电图不能确诊的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
4、X线
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骨折、异物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外伤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突然昏倒,出现口吐白沫、身体抽搐或痉挛、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等),再结合头部CT、MRI、脑电图、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癔症性癫痫、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原发性癫痫等。
诊断-诊断依据:
外伤性癫痫的诊断需符合以下几项条件:
1、有明确颅脑创伤史;
2、创伤前无癫痫发作史;
3、无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如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4、癫痫发作类型与颅脑创伤部位及脑电图所见一致;
5、无癫痫家族史、热性惊厥史。
诊断-鉴别诊断:
1、癔症性癫痫
癔症性癫痫是一组与心理障碍有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癫痫发作类似,但缺乏癫痫发作时的脑痫性放电,通常在环境或情绪诱因下发作。
2、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
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是指头部受到轻微外伤后5分钟~6小时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非抽搐症状和抽搐发作两种表现。前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烦躁不安、脸色苍白(较多见),或昏迷、偏瘫、失语(较少见)等。后者以局限性抽搐发作较多见,又称为外伤后抽搐综合征,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儿童期颅骨及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即使头部只受到较轻的外力作用,但由于大脑实质得不到发育完善的颅骨保护,容易产生弥散性、不伴颅内高压症状的一般性水肿;或由于外伤刺激传入时,因缺乏髓鞘隔离,直接扰乱处在发育阶段的大脑皮层的正常脑生物电,产生无规律的异常脑生物放电现象,临床上表现为类似癫痫样发作的症状。
3、原发性癫痫
根据头颅外伤史及CT或MRI扫描,可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外伤性癫痫的治疗, 首先对脑原发病灶进行处理,及早解除脑水肿; 同时尽早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癫痫,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预防性治疗
颅脑损伤早期病人,不论有无癫痫发作,均应加强预防,尽可能消除导致癫痫发生的各种隐患。可给予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在创伤早期进行预防。但外伤1周后,不推荐继续用药预防。
2、抗癫痫药物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早期或中期癫痫则应给予系统的抗痫药物治疗。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传统药物包括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新型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托吡酯氨、氨己烯酸等。治疗剂量应从小开始,逐渐增加到完全控制发作,并根据病人发作的时间,有计划地服药。
治疗-相关药品: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托吡酯氨、氨己烯酸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外伤性癫痫患者,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仍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切除术(局部皮层切除术、脑叶切除术、脑半球切除术等)、切开术(胼胝体切开术、多处软膜下横切术等)、神经外科放疗(γ-刀、X-刀)及神经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深部电极刺激术等)。术前医生会通过头部CT、MRI、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等多种辅助检查手段,确定致痫灶的准确定位,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治疗-其他治疗:
1、清除患者口鼻的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3年,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外伤性癫痫的预后比无明显原因的癫痫预后更差,合并外伤性癫痫的脑外伤患者比没有癫痫的脑外伤患者预期寿命要短。外伤性癫痫明显影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及认知,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和社会生活质量,是脑外伤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预后-危害性:
外伤性癫痫易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的精神和认知功能,造成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而且病程较长,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临床研究显示,约有25%早期及中期外伤性癫痫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但晚期癫痫患者的症状呈加重的趋势,而且容易造成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故一旦在外伤后,出现癫痫的表现,应尽快就医治疗,以免病情继续进展。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积极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预后-根治性: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同时还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的重点在于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加强日常生活护理,避免头部受伤。
日常-心理护理:
外伤性癫病患者在发作间期,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恐惧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服药种类、时间长短、药物剂量等,均应遵医嘱,切忌自行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长期用药者,还需定期复查血药浓度,根据病情的变化特点,及时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各种刺激。
2、癫痫发作停止后,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1.5%的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防止出现口臭。
3、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及时更换床单,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也可在关节、骨突处用棉垫保护,以避免肺部感染或压疮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时间。
5、避免过饱、过劳、便秘、睡眠不足和情感冲动等。
6、床旁加床挡、安全腰带等保护装置,避免患者坠床。
7、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活动,以增强抵抗力、防止肌肉萎缩。但禁止患者从事带有危险的活动,如游泳、驾驶、攀岩等,以免癫痫发作时危及生命。
8、在外出、运动或游玩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头部发生外伤。
日常-病情监测:
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等的变化。
2、观察患者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眼球偏转方向、有无大小便失禁等。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和生化检查,以避免长期用药产生不良反应。
日常-特殊护理:
患者外出时需随身携带病情诊疗卡,注明姓名、地址、病史、联系电话等,以备癫痫再次发作时,及时就医和联系家属。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应清淡且富含营养。
2、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禁烟酒、咖啡、浓茶等。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或精神过度紧张。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头部外伤的发生,运动或骑车时应佩戴头盔;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时,应尽量走防护内街,不要紧贴建筑物行走,以避免高空坠物;住楼房者,应在窗外安装防护装置,以免幼儿玩耍时坠落。驾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系好安全带。
3、积极治疗头部及身体原发性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