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胃扭转疾病英文名称: gastric volvulus疾病概述: 胃扭转(gastric...
养生
疾病名称: 胃扭转
疾病英文名称: gastric volvulus
疾病概述:
胃扭转(gastric volvulus)是指胃正常位置的固定机制障碍或胃邻近器官病变使胃移动,导致胃沿不同轴向发生部分或全部的异常旋转。胃扭转的病因包括先天畸形、解剖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胃扭转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胃扭转常有急腹症表现,且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而慢性型的症状多不典型,亦不易早期发现。胃扭转临床上较为少见,诊断不易,常延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胸痛、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先天畸形、解剖因素、其他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X线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 若患有急性结肠胀气、急性胃扩张和胃逆蠕动等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胃扭转。
流行病学-发病率:
胃扭转的发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新生儿和老年人。
病因-总述:
胃扭转的病因包括先天畸形、解剖因素(如较大的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膨出)以及暴饮暴食、剧烈呕吐、急性结肠胀气、急性胃扩张等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畸形
新生儿胃扭转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可能与小肠旋转不良有关,使胃脾韧带或胃结肠韧带松弛而致胃固定不良。多数可随婴儿生长发育而自行矫正。
2、解剖因素
成人胃扭转多存在解剖学因素。较大的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膨出以及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腹膜过度松弛使食管裂孔处的食管下端和幽门部不易固定。此外,胃下垂和胃大、小弯侧的韧带松弛或过长等都是胃扭转发病的解剖学因素。
3、其他因素
暴饮暴食、剧烈呕吐、急性结肠胀气、急性胃扩张和胃逆蠕动等是导致急性胃扭转的诱因。胃周围的炎症和粘连可牵扯胃壁而使其固定于不正常位置而出现扭转,是导致慢性胃扭转的诱因。
症状-总述:
胃扭转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胃扭转常有急腹症表现,而慢性的症状多不典型,如腹胀、恶心、呕吐等,亦不易早期发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胃扭转
起病较突然,发展迅速,多有急腹症临床表现。可分为上腹部(膈下型)或左胸部(膈上型)疼痛。膈下型胃扭转患者上腹部显著膨胀而下腹部保持平坦;膈上型胃扭转患者常出现左胸部症状而上腹部无异常。胸痛可放射至臂部、颈部并伴随呼吸困难,故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如扭转程度完全,梗阻部位在胃近端,则表现为Brochardt三联症:上腹局限性膨胀、干呕和胃管不能置入。如扭转程度较轻,则临床表现不典型。
2、慢性胃扭转
多系不完全性质,若无梗阻,可无明显症状,偶在胃镜、胃肠钡餐检查或腹部手术而被发现。或表现为类似溃疡病或慢性胆囊炎等病变。如腹胀、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服用制酸剂症状不能缓解,以间断发作为特征。部分患者因贲门扭转狭窄出现吞咽因难,或因扭转部位黏膜损伤出现呕血及黑便等。
症状-并发症:
1、急性胃扭转
晚期可出现血管闭塞、胃壁坏死穿孔、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死亡。病死率高达30%~50%。
2、慢性胃扭转
少数因扭转部位黏膜损伤或胃本身的病变,可有上消化道出血。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随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等,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腹部的触诊,查看是否有腹部包块及按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并发症出现时(上消化道大出血),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的总量下降。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
胃肠钡餐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器官轴扭转型的X线下可见2个胃泡,球部位于幽门右下方,胃大弯上翻,构成胃顶缘,胃小弯向下呈凹面向下的弧形,呈斜置的“大虾状”。系膜轴扭转型的X线表现为胃内见2个液平,胃窦翻至左上方,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向右下倾斜,整个胃呈“蜷曲状",胃黏膜呈十字交叉。混合型扭转:兼上述两型不同程度表现。
2、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胃镜进镜受阻,胃腔正常形态消失,多有黏膜扭曲、充血水肿、胃液潴留、幽门水肿、胃角变形等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急性胃扭转依据Brochardt三联症(即早期呕吐,随后干呕;上腹膨隆,下腹平坦;不能置入胃管)和X线钡剂造影可诊断。慢性胃扭转可依据临床表现、胃镜和X线钡剂造影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高位小肠扭转、急性胃扩张、急性胃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高位小肠扭转
本病最易和胃扭转发生混淆,但高位小肠梗阻的呕吐较胃扭转急剧、频繁,且量较多,并含有胆汁,同时小肠扭转所致的腹痛较胃扭转剧烈,呈持续性,有肠鸣音亢进,腹部X线片表现也不同,可资鉴别。
2、急性胃扩张
本病以上腹胀痛为主,腹痛不严重,有恶心及频繁无力的呕吐;呕吐物含胆汁,量多。胃管易插入,并能抽出大量液体和气体。患者有脱水及代谢性碱中毒,早期出现休克。
3、急性胃炎
本病有突发上腹疼痛,并伴有呕吐,易和急性胃扭转发生混淆,故应注意鉴别,其鉴别要点为:①本病呕吐较急性胃扭转频繁,量较多,可混有胆汁,而胃扭转不含有胆汁。②本病可插入胃管,而胃贲门完全性扭转不能插入胃管。③X线检查胃扭转可发现两个胃泡影,而急性胃炎无此征象。
4、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胃扭转并发食管裂孔疝与膈疝,可出现胸痛,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力衰竭的某些症状。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或谷草转氨酶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本病不具备心电图特征表现,且X线钡餐造影具备胃扭转征象。
5、胃及十二指肠穿孔
本病与胃及十二指肠穿孔者发病均有上腹部疼痛。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疼痛,先始于上腹部,但迅速随着胃、肠内容物自穿孔处溢流入腹腔,变为全腹的下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X线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穿孔,70%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而胃扭转X线腹部平片在左上腹可见两个或一个液平面,而无其他征象。
6、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与本病均有上腹痛,呈阵发性加剧,呕吐。急性胰腺炎的呕吐每于腹痛发生不久出现,常剧烈,并可吐出胆汁;而急性胃扭转为剧烈干呕,无呕吐物,或仅有胃内容物,并无胆汁。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与疼痛程度不相称,上腹部虽有压痛,但柔软无肌卫;而急性胃扭转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平坦柔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血清淀粉酶测定,在发病3~12h其测定值增高,超过500u时有重要诊断价值,而胃扭转血清淀粉酶正常。急性胰腺炎胃肠X线造影无改变,而急性胃扭转主要靠腹部平片确诊。
7、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与本病均表现为急性腹痛、胀气、呕吐。但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疼痛随病变部位而异,一般为弥漫性,不似胃扭转局限,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房颤动及各器官的多发性梗死,不具备急性胃扭转的X线表现征象。
8、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与本病均有上腹部胀痛、嗳气不舒、呕吐吞酸等表现,其症状均无待异性,所以在临床上慢性胃炎经治疗反复不愈者,应及时进行X线钡餐造影进行鉴别。慢性胃炎无胃扭转的X线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一般情况下,多数慢性胃扭转患者可经透视或胃镜下复位可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法复位者可行手术治疗。急性胃扭转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胃壁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发生坏死。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复位、固定、消除诱因和预防复发。术中应仔细查找引起胃扭转的原因,如因粘连引起则应分离之;因胃溃疡引起则应行胃大部切除;因胃肿瘤引起则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可以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1、开腹手术
手术主要是将胃的韧带缝合固定,并对引起胃扭转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解除粘连等。
2、腹腔镜手术
主要是在患者腹部插入5到10㎜的穿刺孔,通过放入腹腔镜来进行胃的复位。
治疗-其他治疗:
1、站立前倾位整复法
口服钡剂300-500 ml身体前倾,整复者站在患者侧后,双手环抱其腹部,令患者放松腹部或行腹式深呼吸,整复者用手反复拍击其腹部,如器官轴型胃扭转,可用手从上腹向下推压,然后令患者迅速直立,在透视下观察是否已整复。
2、跪趴位整复法
口服钡剂300-500 ml,以双掌及膝部支撑身体,使腹部略抬高,令患者放松腹部或行腹式深呼吸,整复者站在其侧后,双手环抱其腹部用手反复拍击其腹部,也可用手从上腹向下推压,然后帮助患者向右后旋转立,在透视下观察是否已整复。
3、蹲立跳跃整复法
吞服多量钡剂后,令患者做下蹲和立起跳跃,也可辅以用手拍击或推压腹部。此法对轻度部分性胃扭转的整复有一定效果。
4、钡餐透视下自动转体复位治疗
患者仰卧在X线机床上,在医师指导下向指定方向自动转体360°进行复位:如为前式扭转向右自动转体360°,后式扭转则向左自动转体360°在转体同时将X线机床缓慢立起,患者转体需与X线机床立起保持同步。一般一次复位即可成功,如1次未能复位者可按此方法重复数次便可成功。据相关文献报道成功率可达98%。
5、胃镜治疗
首先是通过贲门注气扩张胃体腔,然后循腔进镜,以确定胃扭转的类型、部位、方向、程度,依胃扭转的类型采取不同方法的复位。若胃体腔猪留液过多,应首先吸出液体,然后注气循腔进镜,根据扭转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镜身并向前推进,若能看见幽门,继续注气即可复位,有时需要旋转错位处数次方能复位。侧卧不能进入胃窦腔时需令患者仰卧位容易有效。复位后可给患者腹部加压,流质饮食3天。
治疗-治疗周期:
胃扭转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先天性胃扭转通过保守治疗以及伴随着新生儿的生长,胃扭转情况会愈渐缓解,预后也较好。急性胃扭转患者如果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等预后较差,慢性胃扭转患者通过及时得当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急性胃扭转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死亡的风险。
预后-自愈性:
症状较轻的慢性轻度胃扭转无需特殊治疗,症状明显者,可先放置胃管減压或行胃区按摩。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
预后-复发性:
经过彻底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发生胃扭转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害怕等心理,此时家属要多安慰、鼓励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在卧床时尽量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增加腹压。
2、尽量多休息,咨询医生或可适量的活动。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资料及病历。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尽量规律饮食,定时进餐,在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
2、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3、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食用水果时要洗净、去皮。
4、烹饪食物时尽量选择炖、煮、蒸等方式,将食物煮软,温热时食用。
5、吃饭时,尽量保证心情愉悦。
饮食禁忌:
1、患者尽量戒烟戒酒,同时少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2、避免暴饮暴食。
3、不可食用变质、过期或未煮熟的食物。
4、患者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及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因为腌制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致癌物。
预防措施:
若患有急性结肠胀气、急性胃扩张和胃逆蠕动等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胃扭转。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