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维生素C缺乏症疾病英文名称: vitamin C deficiency疾病别名: 坏血病...
养生
疾病名称: 维生素C缺乏症
疾病英文名称: vitamin C deficiency
疾病别名: 坏血病
疾病概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倦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营养不良、牙龈出血、鼻出血
主要病因: 摄入不足、需求增加、吸收障碍、药物影响
检查项目: 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测定、血清维生素C浓度测定、维生素C耐量试验、X线检查
重要提醒: 维生素C缺乏症对会导致皮肤黏膜反复出血,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病因-总述:
病因-基本病因:
1、摄入不足
食物中长期缺乏新鲜水果蔬菜(嗜酒、偏食等),人工喂养婴儿,未补充维生素C。
2、需要量增加
婴幼儿生长过快,或长期感染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多,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如此时摄入量不变,可导致维生素C缺乏。
3、吸收障碍
胃酸缺乏时维生素C吸收减少。
4、药物影响
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等可影响维生素C的代谢。
症状-总述:
症状-典型症状:
1、出血
全身可有出血点,初时局限于毛囊周围及牙龈等处,以后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腱鞘等处均可形成血肿或淤斑。小儿多于下肢发生骨膜下出血,位于骨干部位出现肿胀,表皮无充血,但压痛明显。
2、牙龈炎
牙龈出血、浮肿,以牙龈尖端最为显著,稍加按压即有出血,并伴有溃疡或激发感染。严重者可有牙齿松动、脱落。
3、营养不良
患儿食欲下降、体重不增,常伴有贫血。严重者可有中重度贫血,伴有浮肿,抵抗力弱,易受各种感染。如有创伤,则伤口愈合缓慢,易继发感染及出血。
症状-并发症:
1、骨质疏松
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2、继发感染
长期维生素C缺乏症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为反映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有价值的指标,正常值11~15μg/108白细胞。
2、血清维生素C浓度测定
正常空腹≥56.8~68.2μmol/L,34μmol/L可排除维生素C缺乏症。
3、维生素C耐量试验
静脉注射维生素C20mg/kg,4小时后尿液维生素C含量>80μmol/L,可排除维生素C缺乏症。
检查-其他检查: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有两种方法。
1、压迫法:用两手拇指与食指在患者皮肤上用力夹紧1min,观察患者皮下有无出血点,并计数出血点的数目。
2、正压法(量血压法):按测血压的方式,水银柱升至6.7kPa(50mmHg),维持压力15min,然后用直径为60mm的橡皮圈印在受试者肘窝部,计数圈内出血点<5个为正常,>8个有诊断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长期未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或不适当烹调史、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为人工喂养婴儿。
2、较典型临床及X线表现。
3、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治疗试验:经维生素C治疗效果迅速。
5、血清、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减低。
6、凝血酶时间延长。
诊断-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一般牙龈出血及其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的出血、类似结缔组织病体征——关节痛、关节肿胀及Sjogren综合征(干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等鉴别。
2、幼儿下肢肿胀及假性瘫痪应与骨髓炎、关节炎、脊髓灰质炎、先天性梅毒和骨软骨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积极补充维生素C,对症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补充维生素C
予以口服维生素C治疗,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可予肌肉或静脉注射。
2、纠正贫血治疗
对贫血者,补给铁剂,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
3、抗生素治疗
对继发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C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危害性: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
预后-治愈率:
大多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
预后-根治性:
部分人群通过治疗可得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如治疗依从性不好或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心理护理:
日常-用药护理: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2、恢复后可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不良情绪。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复诊须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饮食禁忌: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采取合适的烹调方法。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3、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注意增加平时维生素C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