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胃下垂疾病英文名称: gastroptosis疾病概述: 胃下垂(gastroptosi...
养生
疾病名称: 胃下垂
疾病英文名称: gastroptosis
疾病概述:
胃下垂(gastroptosi)是指直立位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而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轻度下垂者可无症状,明显下垂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易饱胀、畏食、恶心、喛气及便秘等。预后通常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上腹部不适、嗳气、厌食、便秘、腹痛
主要病因: 胃的韧带功能减退、腹肌松弛、体质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
重要提醒: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发生胃下垂。
相关中医疾病: 胃缓、胃下
临床分类:
根据站立位胃角切迹(小弯的最低点)与两侧嵴连线的位置(约脐下2横指处)分类
1、轻度
胃角切迹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1.0~5.0cm。
2、中度
胃角切迹的位置位于髂嵴连线下5.1~10.0cm。
3、重度
胃角切迹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10.1cm以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胃下垂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腹内脏器支持韧带功能减退、松弛,腹内压下降,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所致。用脑过度、胃肠蠕动亢进、膈肌位置下降等均可以导致胃下垂。体型、不良的饮食习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都可能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1、用脑过度
长期劳累,用脑过度致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壁张力减弱,则易发生胃下垂。
2、胃肠蠕动亢进
胃肠蠕动亢进,食物消化快,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胃张力降低,引起胃下垂。
3、膈肌位置下降
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等都可以导致膈肌位置下降,造成胃下垂。
病因-危险因素:
1、瘦长体型和无力体型更容易发生胃下垂。
2、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量少、暴饮暴食等,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3、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导致体质虚弱,进而发生胃下垂的可能性增加。
4、生产分娩、腹部手术等可能造成腹压突然下降,容易发生胃下垂。
5、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可导致腹壁松弛、腹肌薄弱,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轻度下垂者可无症状。明显下垂者可伴有胃肠动力低下及消化不良等表现,如上腹部不适、易饱胀、恶心、喛气及便秘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胃炎、胃溃疡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上腹部不适
上腹部不适多于餐后、长期站立和劳累后加重,平卧时减轻。常有厌食恶心、膨胀饱闷、嗳气、有下坠感等症状。
2、腹痛
一般为持续性隐痛,多在餐后发生。
3、其他
此外,常有消瘦、心悸、站立性低血压和晕厥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胃炎
胃内滞留的食物可长期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发生慢性胃炎。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
2、胃溃疡
胃部消化时间延长,消化时分泌的胃液对胃的腐蚀作用增加,可发生胃溃疡。患者表现为胃痛,且在进食后加重,腹胀、嗳气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腹痛;
2、伴恶心、喛气;
3、伴消瘦、心悸;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腹痛、恶心、喛气等症状,应及时去往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有胃部疾病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有没有偏食?平时吸烟、饮酒吗?
7、您近期有没有进行过手术?
8、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大?运动情况怎么样?
9、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10、您有没有治疗过?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可能是什么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需要住院吗?
5、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治疗效果怎么样?会有后遗症吗?
9、我日常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大概需要复查哪些内容?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厌食、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体格检查时因腹腔内器官、肠系膜下垂、牵拉等因素影响,上腹部压痛点常因站立和躺卧的姿势不同而不同。
2、因胃内食物潴留,行走时有振水音。
3、腹上角常小于90°,站立时可触及较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
4、有些瘦长体型的患者可触及下垂的肝、脾、肾等脏器。
5、以双手托扶下腹部往上,则上腹坠胀减轻。
检查-影像学检查:
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发现胃的形状和下垂的程度,并发现有无并发症。通常可见胃小弯角切迹、胃幽门管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胃呈长钩形或无张力型,上窄下宽,胃体与胃窦靠近,胃角变锐;胃的位置及张力均低,整个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上腹部不适、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发现胃区可有振水音,上腹部易触到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等胃下垂体征,并结合X线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急性胃扩张和胃潴留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胃扩张
急性胃扩张常发生于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数小时至一两天内或饱餐后不久,患者常有上腹胀满或持续性胀痛,继而出现呕吐等表现,与胃下垂相似。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可鉴别二者,急性胃扩张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可见扩大的胃饱和致密的食物残渣阴影,服少量的钡剂可见扩张的胃型。
2、胃潴留
胃潴留多由于胃张力缺乏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部饱胀和疼痛等,与胃下垂相似。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可鉴别二者,检查时,可见钡剂在4小时后的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
治疗-治疗原则:
胃下垂治疗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还可以口服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胃下垂者需手术治疗以根治。
治疗-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加强体质锻炼和腹肌锻炼,增加腹肌力量。
2、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品。避免吃刺激性及不易消化性食物。不暴饮暴食及偏嗜,食后平卧片刻。
3、放置胃托对防止后天性胃下垂,对经产妇及腹压改变者有效。
治疗-药物治疗:
1、甲氧氯普胺片
用于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对症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出现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
2、乳酸菌素片
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胃液分泌,具有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
3、其他
多潘立酮片或莫沙必利可以缓解腹部压力,提升消化能力,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嗳气、恶心、早饱、上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宜饭后使用,饭前会增加胃部负担。
治疗-相关药品:
甲氧氯普胺片、乳酸菌素片、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
治疗-手术治疗:
重度胃下垂患者,可以考虑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缩小胃体积,减少胃内容物潴留,帮助恢复正常胃的体积和位置。同时,胃内容物减少,可减少胃壁施加牵引的张力,缩短胃排空时间,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治疗-其他治疗:
1、脉冲治疗
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治疗仪进行脉冲直流药物导入法,集药疗、电疗、热疗于一体,能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障碍,是辅助治疗老年胃下垂较好的方法。
2、体育疗法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适宜的体育疗法。姿势治疗饭后卧床20~30分钟,取头低骨盆高的姿势,使胃向上移。
3、全身性练习
如保健体操、太极拳、散步等。
4、腹式呼吸
即横膈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进行多次。
5、腹肌练习
仰卧,双腿伸直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休息再重复做数次,亦可模仿蹬自行车的动作。
6、按摩腹部
一般在体育锻炼后进行,时间10分钟左右,可用按压、环行按摩等手法。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来说,胃下垂预后较好,但也因患者的体质,慢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和治疗不及时而发生胃炎、胃溃疡等多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胃炎、胃溃疡等多种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功能锻炼、饮食调理、药物等治疗能够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
日常-总述:
胃下垂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患者宜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嘱正确用药,科学的护理建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治疗效果。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
2、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肌震颤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
2、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愤怒、焦虑、紧张等情绪刺激。
3、空闲时间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
饮食调理:
胃下垂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定时定量,少吃多餐,切勿暴饮暴食。科学合理的饮食可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食物宜细软,主食应以软饭为佳,面条要煮透煮软。
2、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如鸡肉、鱼肉、瘦猪肉、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
3、多食用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咖啡、可乐及浓茶等。
2、戒烟酒,禁肥甘。
3、减少干硬或质地偏硬的食物摄入,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避免易消化,防止加重胃黏膜损伤。
预防措施:
胃下垂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具体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保证营养充足。
2、饭后宜静坐休息或卧床20分钟再开始散步,保证食物消化充分。
3、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劳累、焦虑等情绪刺激。
4、积极治疗慢性消化性疾病。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