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疾病英文名称: 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in...
养生
疾病名称: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疾病英文名称: 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intestine
疾病概述: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intestine)是指由于胚胎发育异常而出现的肠旋转及固定障碍。肠旋转不良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附着不全,从而可引起肠梗阻或肠扭转。30%患者在生后1周内发病,大于50%在生后1月内发病,少数在婴儿或儿童期发病。患者可表现为呕吐、腹胀、血便等症状,部分患者亦可终生无临床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呕吐、腹胀、血便、腹肌紧张、发热
主要病因: 胚胎发育时肠旋转异常
检查项目: X线、上腹部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B超检查、CT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患儿肠梗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大概在6000个出生婴儿中有一例。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如果肠管的正常选择在某个阶段发生障碍或反常,形成异常索带或小肠系膜根部缩短,就可发生肠道解剖位置的异常,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肠扭转等复杂的病理情况。剧度扭转可造成肠系膜血运障碍,引起小肠的广泛坏死。
症状-总述:
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最初为胃内容物,之后会含有黄绿色的胆汁。如发生肠坏死,呕吐物为血性,部分患儿有腹胀、血便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终生无临床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多数发病于新生儿期者主要表现为生后有正常胎粪排出,生后3~5天出现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
2、发生不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时,可有上腹膨隆、胃肠蠕动波等症状。在呕吐后,腹部膨隆可恢复。梗阻反复发生可引起患儿消瘦、脱水和体重下降。
3、发生肠扭转时,突出症状为阵发性腹痛和频繁呕吐。轻度扭转可因改变体位等自动复位缓解,如不能复位而扭转加重,肠管坏死后出现全腹膨隆,满腹压痛,腹肌紧张,呕吐咖啡样液,发热,血便及严重中毒、休克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儿合并有其他畸形,半数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他有空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肠系膜囊肿等。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伴有高胆红素血症,可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腹部剧痛、便血;
2、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经常呕吐、难以进食、消瘦;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儿科、胃肠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胃肠镜等内镜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之前饮食如何?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吗?
4、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5、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可以保守治疗吗?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胀、呕吐、血便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进行X线、上腹部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隆起或凹陷。
2、听诊
检查是否有肠鸣音异常。
3、触诊
检查是否有腹部包块,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4、叩诊
检查是否异常叩诊音,初步判断是否有腹水产生。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腹部平片显示小肠几乎未见充气或仅少量充气。胃和十二指肠扩张,左上腹和右上腹略低位置各有一个明显气液平面,呈双气泡征。
2、上腹部消化道钡餐
可见十二指肠框消失,小肠不超过脊柱左侧呈螺旋形分布于右侧腹。
3、钡剂灌肠
可观察盲肠位置,如位于上腹部或左侧腹部可确诊本病。但盲肠位置正常时,不能排除肠旋转异常。
4、B超检查
彩色超声波检查可根据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的改变术前早期诊断肠扭转。其典型特征为肠系膜上静脉以肠系膜上动脉为中心旋转所呈现的“靶向征”或“旋涡征”。
5、CT
增强扫描可显示肠系膜上静脉以肠系膜上动脉为中心旋转所呈现的“靶向征”或“旋涡征”。
诊断-诊断原则:
凡是新生儿有腹胀、呕吐等高位肠梗阻症状,曾有正常胎便排出者,应怀疑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特别对症状间歇性出现者更应考虑。结合X线等检查结果可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需要与肠旋转不良鉴别的有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和环状胰腺,其均可有高位肠梗阻的表现,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体检发现的肠旋转不良,如无症状可暂不进行治疗,留待观察。有明显肠梗阻症状或急性腹痛发作时,应在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放置鼻胃管减压后,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为Ladd手术。手术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治疗-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可放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切断压迫十二指肠的腹膜索带,游离粘连的十二指肠或松解盲肠;肠扭转时行肠管复位。有肠坏死者,作受累肠段切除吻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肠旋转不良的预后取决于生后体重、病情诊断的早晚以及处理的是否恰当等多种因素,如能及时有效处理,预后一般较好;如诊断延迟和不恰当的处理,则会引起死亡率上升和终生疾患。
预后-危害性:
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手术效果多较为良好。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术后罕有复发者。
预后-后遗症:
有坏死肠管切除者,可遗留有营养吸收障碍。
日常-总述:
术后注意观察患儿的体征,保持患儿口腔卫生,定时给患儿翻身、拍背;出院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伤口局部清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
2、勤给患儿翻身,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
4、根据天气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麻醉清醒后予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
2、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管的通畅及减压器的有效负压。
3、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哭声,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排便等)及腹部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请医生处理。
4、术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少量糖水;如无呕吐,再进流质或母乳,应从少量开始。
5、预防感染,每日可用温开水擦拭口腔2次,使用温水擦洗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区),并保持干燥,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喂养,适当补充营养,避免腹泻。
饮食禁忌:
避免给患儿食用不宜消化、过硬的食物。
饮食-其他注意:
每次喂奶前患儿家长要清洁双手, 食具要清洗。
预防措施:
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