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先天性垂直距骨疾病英文名称: congenital vertical talus,CVT...
养生
疾病名称: 先天性垂直距骨
疾病英文名称: congenital vertical talus,CVT
疾病别名: 先天性平足、畸形性距舟关节脱位、先天性强硬性平足
疾病概述:
先天性垂直距骨(congenital vertical talus,CVT)又称为先天性平足、畸形性距舟关节脱位、先天性强硬性平足,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其发生原因不明,常表现为足部畸形、踝关节功能障碍。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可改善患者足部畸形及踝关节功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小儿科
发病部位: 足部
常见症状: 足部僵硬畸形、足弓消失、足底突出呈摇椅状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足部畸形、功能障碍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先天性垂直距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男性发病多与女性。
病因-总述:
本病可能为多种因素所导致,如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不正常、神经或肌肉因素、遗传因素等,均可引起这种畸形。
症状-总述:
患者可单足发病,也可双足均发病。主要表现为足部的畸形和踝关节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马蹄内翻等其他畸形。
症状-典型症状:
1、足部畸形
可发现患者足弓消失,足底部凸起明显,足底呈舟状,甚至足跟不能触地,足呈僵硬的平足畸形。在踝关节前方的局部皮肤可见一横行皱纹。
2、踝关节功能障碍
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跟腱紧张,足跟不能着地。随着疾病的发展,关节僵硬更加明显,可表现为走路异常、笨拙。
症状-并发症:
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畸形,如脊膜膨出、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髋关节脱位及马蹄内翻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足底呈舟状畸形。
2、足部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3、走路异常、笨拙。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应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足部检查,建议患者穿容易脱下的鞋子。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足部畸形及活动受限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病情有变化吗?
2、有哪些情况会加重症状?还有其他的不适吗?
3、您家里是否有人患有类似的疾病呢?
4、还有其他疾病吗?是否在用药控制呢?
5、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6、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以后会影响我正常走路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足部畸形、足部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距骨的形状及与周围骨之间的位置关系。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和触诊初步了解患者足部的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显示距骨头向足底旋转,距骨纵轴与胫骨轴线平行,距舟关节脱位,跟骨跖屈,足纵弓扁平或反屈。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足底凸出,足呈严重的僵硬畸形,足跖屈位X线片可见距骨垂直,舟状骨移位至距骨颈背侧,跟骨呈跖屈可以明确诊断。但有时X线表现并不很清楚,尤其是小儿的舟骨骨化中心出现较晚。这时可参考跟骨、距骨和骰骨之间的位置关系,若跟骨、骰骨关节间隙增宽,或足跖屈和背伸时距舟关节关系均不能恢复正常,再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先天性垂直距骨。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劳损性扁平足、先天性扁平足、脑瘫性外翻足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劳损性扁平足
也可表现为足部僵硬、活动明显受限等症状,但关节无脱位,且存在营养不足、站立过久或负重过度等病史。
2、先天性扁平足
扁平足伴发跟腱短缩时易误诊为CVT,区别在于扁平足站立时舟骨向背侧移位,跖屈前足时舟骨可轻易复位。扁平足跟骨可轻易背伸,CVT的跟骨固定呈马蹄状。
3、脑瘫性外翻足
脑瘫性外翻足为大脑运动神经细胞受损所致,患者一般有难产、窒息、缺血缺氧和高热等脑损伤病史,临床表现为中枢性痉挛性瘫痪,剪刀步态和足外翻畸形等表现与CVT容易混淆,但X线片显示距骨呈水平位,跟骨也无跖屈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目的是使跟骨、舟骨同距骨的关系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并修复关节囊和软组织以保持矫正后的关系。具体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而定,可选用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4岁以下的患者,可进行软组织松解术,用克氏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
2、对于4~12岁的患者,在软组织松解术基础上,还需延长胫前肌、趾长伸肌及腓骨短肌腱等,然后视个人情况同期或择期给患者做跟距关节融合。
3、12岁以上者可先用石膏矫形,然后做三关节融合术。术后需用石膏固定。
治疗-其他治疗:
对于1~3个月患儿,可在进行按摩、手法矫正后,用矫形石膏固定在跟骨内翻和前足马蹄位。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如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足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预后-危害性:
可影响患者踝关节功能,使患者走路显得异常、笨拙,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及时且正规的治疗改善足功能。
预后-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患肢功能训练,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患处保暖,以免影响患肢恢复。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若石膏内有异味、石膏下有出血及渗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应密切观察脚趾的皮肤颜色变化情况,比如有无苍白、青紫,皮肤温度有无改变,有无肢端麻木、疼痛感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特殊护理:
1、外固定未拆除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如绷紧大腿肌肉或绷紧小腿肌肉,可先进行健侧肢体练习,待掌握方法后再进行患肢锻炼。
2、外固定拆除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行患肢踝关节屈伸、距下关节内收外展和前足内收锻炼,循序渐进,有疲劳感时停止。并进行患足内收内翻背伸的训练。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