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肠脂肪瘤疾病英文名称: lipoma of small intestine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肠脂肪瘤
疾病英文名称: lipoma of small intestine
疾病概述:
小肠脂肪瘤(lipoma of small intestine)是源自小肠黏膜下或浆膜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回肠,呈息肉样、结节状或浸润性生长,其次为空肠,十二指肠最少见。本病病因不明,一般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腹痛、便血、呕血、肠套叠、腹部肿块等。临床上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痛、便血、呕血、肠套叠、腹部肿块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小肠脂肪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来自肠壁的黏膜下层,一般不会长得很大,外观上与其他部位的脂肪瘤一样,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
症状-总述:
本病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的病人可终生无症状,只是在作腹部其他手术或尸检时才发现。有临床症状者一般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慢性肠梗阻、腹部肿块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多为间歇性发作,呈隐痛或钝痛,腹部不适,可反复发作。腹痛可位于上腹部、脐周或下腹部,当有不全梗阻时可出现脐周阵发性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消化道出血
较常见,主要因肿瘤表面有坏死、溃疡形成所致。出血呈间歇性,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一般不大,多仅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少数可为柏油样便、暗红色稀便,常伴有贫血症状。在空肠上段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也可有呕血。
3、肠套叠
由于肿瘤多向肠腔内生长而使肠道不全梗阻,刺激肠管发生强烈收缩、痉挛、肠壁蠕动节律紊乱,而使肿瘤所在肠管发生套叠,肿瘤常在套叠肠管之中或顶端。
4、腹部肿块
向腔外生长者有时肿块长得较大,可触及腹部肿块,并有压痛,肿块活动度大。并发肠套叠时亦可触及套叠肿块。
5、肠扭转
向浆膜面生长者由于重力作用,可发生肠扭转而引起绞窄性肠梗阻。或因肠腔阻塞、肠套叠而引起肠绞窄坏死,肠壁穿孔,出现腹膜炎表现。
症状-并发症:
肠套叠、肠扭转、肠壁穿孔是小肠脂肪瘤易发生的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腹痛、便血、呕血。
2、腹部触摸到肿块。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就诊于普通外科;若已确诊为肿瘤性疾病可到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胃肠镜等内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腹痛、便血、呕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有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肿瘤反复出血时,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
2、大便隐血试验
可为阳性。
检查-病理检查:
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
检查-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往往表现为有蒂或无蒂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或有浅表溃疡。因小肠脂肪瘤是黏膜下病变,内镜活检常为阴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气钡双重造影
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肠腔内圆形或卵圆形肿块,为分叶状,境界清楚,透光度较高。其形态可因局部加压而变化,亦可有深在溃疡。并可提示肠梗阻、肠套叠等征象。
2、B超检查
正常小肠声像图因不同节段肠管内所含内容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为含有气体、黏液和液体的混合型表现。
3、CT检查
可判断肿瘤部位、大小等。CT影像特征为肿瘤呈均质脂肪密度影,边界清晰,注射造影剂后影像不增强。肠套叠时呈不均质软组织块影,呈靶形或腊肠形。
4、MRI(磁共振)检查
信号特征是T1加权图像脂肪成分为高信号;T2加权图像亦为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逐渐下降。
5、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特别是在活动性出血期。只需每分钟有0.5毫升的出血量即可呈现阳性结果。
诊断-诊断原则:
小肠脂肪瘤早期多无症状,后期可因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而出现症状,但缺乏特异性,诊断颇为困难,需要综合临床表现,X线、CT、组织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必要时行剖腹探查以协助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
亦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除以上表现外还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需与十二指肠肿瘤鉴别。借助X线检查、动脉造影、十二指肠镜检加组织学检查当可区别,必要时需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
2、肠结核
肠结核可有腹痛、腹泻或便秘、肿块等表现,有时易被误认为肿瘤,但肠结核多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的表现,且常伴有肠外结核。胃肠X线钡剂检查显示回盲部有激惹、充盈缺损或狭窄等征象,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有溃疡、僵硬、狭窄等表现,活检可发现典型结核病变——干酪样肉芽肿,抗结核治疗常有效,均可与小肠肿瘤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小肠脂肪瘤唯一的治疗方式,常需根据肿瘤的大小确定手术方式。若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无恶变潜在倾向,通常不需进行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较小肿瘤的可作肿物切除或楔形切除,较大的、多发者或肠套叠而影响肠管血运时做肠切除、肠吻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治愈效果,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腹痛、便血、呕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及心理护理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家属应多关心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对癌症知识及自身状况的不了解,腹部疼痛、便血、呕血、腹部肿块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负担,患者易产生痛苦、恐惧、焦虑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患者,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战胜疾病。
(2)患者本身应多寻求医护人员帮助,树立治愈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平时可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放松精神。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进行活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2、平时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
4、根据天气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进行血常规、便潜血、影像学或内镜的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家属注意定时帮患者更换体位。
2、保持伤口清洁,家属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告知医生。
3、患者术后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待拔出胃管后遵医嘱恢复饮食。
4、要保持患者衣着宽松,面料舒适,以防刺激伤口。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进食方式应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等致癌类别的食品。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以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禁酒
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脂肪瘤形成或使原来的瘤体增长变大。
2、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如果不吃早餐,可刺激脂肪瘤或使原来的瘤体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3、低胆固醇饮食
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因过多的摄入胆固醇,可能会引发脂肪瘤。预防脂肪瘤要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