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胸疾病英文名称: hemothorax疾病别名: 胸腔积血、胸膜腔积血疾病概述: 血胸...
养生
疾病名称: 血胸
疾病英文名称: hemothorax
疾病别名: 胸腔积血、胸膜腔积血
疾病概述:
血胸(hemothorax)又称胸腔积血、胸膜腔积血,是指血液积存在胸腔内,如果与气胸同时存在则为血气胸。胸腔内任何组织结构损伤出血均可导致血胸。本病常见于胸部创伤的患者,是胸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
主要病因: 体循环动脉、心脏或肺门部大血管损伤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穿刺检查
重要提醒: 血胸多可快速危及患者生命,一经发现需积极就医处理。
相关中医疾病: 血证
临床分类:
1、创伤性血胸
由于胸部外伤造成心脏、大血管破裂出血,或胸壁血管破裂以及肺组织破裂引起的出血。临床上可分为:
(1)闭合性血胸:没有胸部创口,多由于胸部创伤引起的肋骨骨折,刺破肺组织或肋间血管引起血胸。
(2)开放性血胸:多由于锐器伤、枪弹伤或较重的胸部撞击。不但有胸腔积血,还有胸部伤口使外界与胸膜腔相通。
(3)迟发性血胸:目前迟发性血胸无统一诊断标准,一般认为胸部创伤2天内未发现血胸,2天后无再次创伤的情况下又发生的血胸称为迟发性血胸。
2、继发性血胸
(1)继发于胸部疾病:由于原发于胸壁疾病而造成胸腔积血,如肺癌胸膜腔转移或胸膜间皮瘤引起的恶性胸腔血性积液等。
(2)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继发于全身血液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胸腔血性积液。
3、自发性(特发性)血胸
少数情况下一些血胸无明显原因,经过治疗好转痊愈后仍未发现病因。这些病人临床多见胸腔粘连带撕裂常伴有气胸存在,或一些胸膜腔内小的血管瘤破裂。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2、有心肺部损伤史或病史的人。
3、曾患有大血管出血疾病的人
4、警察、军人等特殊职业者。
5、运动员。
6、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
病因-总述:
血胸多是由胸部创伤(可为钝器、刀伤、车祸伤、坠楼或物体坍塌挤压等)所致,亦可见于胸膜粘连带的撕裂,主动脉瘤破裂或开胸手术后及抗凝血疗法的并发症。胸膜腔内血液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肺组织出血、肋间动静脉或胸廓内血管破裂、心脏及胸内大血管破裂三种。
病因-基本病因:
1、肺组织出血
大多数是由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胸膜及肺所引起,因破裂的血管小,且肺动脉的压力较低,受压后萎陷肺的循环血量减少,且出血处常能被血块所封闭,故而出血多能自行停止。一般出血量不多。
2、肋间动静脉或胸廓内血管破裂
肋间动静脉或胸廓内血管因外伤等原因造成破裂,由于体循环动脉血压高,故而出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而不易停止,常需手术解决。出血量较多。
3、心脏及胸内大血管(如主动脉及其分支,上、下腔静脉及肺动静脉)破裂
青年人特发性血气胸常因肺大疱破裂,胸膜粘连带断裂而致。因附着于壁层胸膜的粘连带牵拉断裂,而索带内血管缺乏肌层,不能收缩止血;且壁层胸壁血供又来自压力较高的体循环,加之胸腔内负压作用,故胸腔内出血可很迅猛,出血量可达3500ml以上。有时出血量虽然较缓,但却不易自行停止。因压力高,出血量大而猛,大多数患者常在短时间内死于失血性休克。必须紧急救治。
症状-总述:
血胸患者的症状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个人体质有关。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和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并有呼吸急促、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叩诊浊音和呼吸音减低等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血容量减少症状
表现为心悸、面色苍白、口渴、脉搏细速而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若失血较多,积血量超过1500ml,则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更为明显。可出现烦渴、躁动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
2、胸膜腔积液症状
患者可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常伴患侧胸部剧痛。气管移向健侧,患侧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为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若积血量在500ml以下时,常无明显症状体征。
症状-并发症:
1、胸腔感染
血胸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有明显的胸腔感染,多由于创伤导致的微生物感染引起。
2、气胸
多数创伤导致的血胸患者还会发生气胸。
就医-急诊指征:
1、心悸、面色苍白、口渴、脉搏细速而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
2、烦渴、躁动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
3、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部剧痛。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立即拨打电话急救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血胸患者均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症状有无进行性加重?
3、平时从事什么工作?
4、既往有无心肺血管病史?
5、是否有进行治疗措施?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症状严重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3、这些症状会致命么?
4、应该做什么检查?
5、需要进行手术么?
6、手术治愈之后会有后遗症么?
7、康复后需要改善什么习惯么?
检查-预计检查:
血胸患者症状较急重,一般通过X线及超声引导下穿刺进行检查以判断患者病情,部分患者进行血液检查也有一定帮助,但更多用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继发感染。
检查-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行血液检查,大量出血的患者多有外周血红细胞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继发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检查-其他检查:
穿刺检查是血胸诊断的金标准,一般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确诊患者存在血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对于明确诊断及判断患者出血量有一定帮助。积血量<200ml时,X线也难作出诊断。积血量<500ml时,肋膈角变钝,合并气胸时可见肋膈角区有液平面,卧位摄片常被遗漏,应行直立位摄片,并定时(损伤后6小时,24小时)做X线检查随访。积血量在1000ml左右时,积液阴影达到肩胛下角平面。积血量超过1500ml时积液阴影超过肺门水平,甚至显示为全胸大片致密阴影和纵隔移位。
2、超声检查
可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积液以及积液位置,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
诊断-诊断原则:
有胸部外伤史,自发性血胸有咳嗽、负压增加、负重、疲劳、运动或突然变换体位等。临床表现有血流量较少和胸膜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超声、CT对血胸诊断很有帮助。胸膜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进行性血胸(活动性血胸)诊断
(1)持续脉搏加快、血压降低,经补充血容量血压仍不稳定。
(2)闭式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3小时。
(3)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降低,引流胸腔积血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接近。
2、感染性血胸的诊断
(1)有畏寒、高热等感染的全身表现。
(2)抽出胸腔积血1ml,加入5ml蒸馏水,无感染呈淡红透明状,出现混浊或絮状物提示感染。
(3)胸腔积血无感染时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比例应与周围血相似,即500∶1,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比例达100∶1。
(4)积血涂片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当闭式胸腔引流量减少,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发现血胸仍存在,应考虑凝固性血胸。
诊断-鉴别诊断:
1、横膈破裂
胸部创伤后横膈破裂,胃疝入胸腔,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X线胸片显示胸腔下部液气平面,可误诊为伤性血气胸,仔细阅片可见到胃轮廓影,下胸部有时可听到胃肠蠕动音,放置胃管注入造影剂可协助鉴别。
2、陈旧性胸腔积液
病史不详的陈旧性胸腔积液患者,发生胸外伤后的胸片显示胸部积液阴影,可误诊为外伤性血胸,胸腔穿刺抽得黄色液体或陈旧性血性液体可以区别。
3、创伤性乳糜胸
创伤性血胸大多发生于创伤后早期,少数迟发性创伤性血胸可发生于伤后5~18天。创伤性乳糜胸常发生于创伤后约2周,与迟发性血胸可以相混淆,但前者引流量与饮食关系密切,乳糜激发试验可以协助鉴别。胸腔穿刺采集标本的性质和乳糜试验可以鉴别。
4、脓胸
血胸可以引起中等度体温增高及血白细胞增多,须与血胸继发感染形成的脓胸相鉴别。脓胸可有高热、寒战,而血胸没有该表现。可通过血常规、胸膜腔穿刺及涂片、细菌培养等检查进行鉴别。脓胸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并可出现中毒颗粒。胸穿抽得积血涂片红白细胞正常比例为500∶1,如白细胞增多,红白细胞比例达到100∶1时,即可定为已有感染;将胸腔抽出液1ml放于试管内,加蒸馏水5ml,混合后放置3min,如上部溶液为淡红色而透明,表示无感染,如溶液呈混浊或出现絮状物则多已继发感染。将胸液作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并作抗菌药物敏感测定,可以协助鉴别对治疗作出指导。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主要是防治休克,尽早引流及清除胸膜腔内积血,积极处理活动性出血、止血,防止感染,处理并发症等。血胸患者一般症状急重,一经发现需尽快开展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防治休克
积极补液、扩容。若出血量多,血压不稳则需酌情输血,并密切随访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2、开胸探查术
对有胸腔活动性出血或伴有休克、血液在胸腔内凝成血块、胸壁开放性损伤或胸内器官破裂者则应在输血、补液及抗休克治疗下,及时开胸探查以清除积血及血块,并对破裂的血管进行缝扎,对裂伤的肺进行修补甚或肺叶切除,对破裂的心脏大血管立即进行修补。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一般多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等,尤其是创伤导致的血胸患者。
2、止血治疗
适当的使用止血药物,促使出血尽早停止,如醋酸去氨加压素。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醋酸去氨加压素
治疗-手术治疗:
1、进行性血胸的手术治疗
对于进行性血胸患者,由于其症状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开胸探查,寻找出血部位,进行缝扎止血、肺破裂修补、部分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大血管破裂需作人造血管移植。
2、凝固性血胸的手术治疗
凝固性血胸患者在出血停止数日后应进行剖胸手术,清除积血和血块,以预防继发感染或机化。对于已经发生的机化血块,应早期进行血块和纤维组织剥离。
治疗-其他治疗:
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可及时排除积血可促使肺复张,减少粘连及预防脓胸的发生并改善呼吸功能。对积血少者可行胸腔穿刺术以尽量抽净积血,但若为中等量以上的积血,则病情稳定时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7~14天,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血胸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患者多可康复且保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本病多较为急重,得不到及时救治可有较高死亡率。
预后-危害性:
血胸患者出现咯血、血压下降,疾病多可快速进展,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休克或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预后-根治性:
患者经手术治疗一般可得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多数血胸患者为损伤引起,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血胸患者术后需要积极进行护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血胸患者多有较为严重的疼痛,家属宜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应保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短期内应避免剧烈活动,但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3、嘱患者若出现胸闷、心悸、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4、帮助患者有效咳痰,避免感染。
5、患者宜保持排便通畅,短期内尽可能使用坐便,不宜下蹲过久。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宜半卧位休息,使膈肌下降利于肺复张,还可减轻胸部疼痛。
2、根据缺氧状态给予鼻导管及面罩吸氧,并及时发现患者有无胸闷、气短、烦躁、发绀等缺氧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的情况。
3、协助患者翻身,鼓励深呼吸及喷痰,为及时排出痰液,可给予雾化吸入及使用化痰药,必要时吸痰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生。
饮食调理:
血胸患者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2、注意水、维生素的补充,维持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
3、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4、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牛奶等。
饮食禁忌:
1、忌食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食物,忌食发物。
2、减少咖啡、浓茶等的饮用。
3、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及部分注意事项可有效帮助预防血胸发生:
1、血胸常由急性创伤引起,日常生活应注意预防。
2、长期重体力劳动者宜定期体检,早期发现。
3、对有心肺血管病者宜积极治疗,治愈后也应定期复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