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咽部灼伤疾病英文名称: burn of the pharynx疾病概述: 咽部灼伤(bu...
养生
疾病名称: 咽部灼伤
疾病英文名称: burn of the pharynx
疾病概述:
咽部灼伤(burn of the pharynx)指因高温液体或化学腐蚀物灼伤咽部,包括热灼伤和化学灼伤。多因误饮沸水、强碱、强酸等化学腐蚀剂,以及火灾时吸入高温气体等引起。咽部下连食管及喉腔,咽部灼伤可累及食管和喉部,致食管灼伤及喉水肿,还可引起全身病理变化和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窒息、中毒或心衰而死亡。本病常见于小儿,成年患者则多为企图自杀或见于工伤事故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咽喉、食管
常见症状: 口腔及咽喉疼痛、吞咽困难、流涎、高热、咳嗽、声嘶、喘鸣、呼吸困难、昏睡、烦躁不安、精神不振
主要病因: 热灼伤、化学灼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肝肾功能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毒物检测、电解质检测、食管吞钡或食管内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
重要提醒: 滚烫食物应放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危险试剂应妥善保管且标签醒目,避免误服。
临床分类:
按灼伤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
1、一度(轻度)
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创面愈合后无瘢痕形成。
2、二度(中度)
可见病变累及黏膜层及肌层,黏膜水肿更为显著,黏膜表面形成坏死性假膜或痂皮,可为白色、黄色或灰色等,黏膜表面有时出现水疱,可有颈淋巴结肿大。
3、三度(重度)
常见于强碱所致,可使黏膜深层坏死,病变持续时间较久,常有瘢痕形成,可并发各种畸形。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暂无权威文献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常见于小儿。
病因-总述:
本病常见于儿童误饮沸水或进食滚烫食物;成人患者多为企图自杀或误服强酸、强碱,或见于工伤事故中受高热蒸汽或其他高温液体损伤。
病因-基本病因:
1、热灼伤
多发生于儿童,常为小儿误饮沸水或进食滚烫的食物所致。成人患者则多见于火灾,或于生产事故中受高热蒸汽或其他高温液体损伤,故常伴有头、面、颈部的严重灼伤。
2、化学灼伤
误服强酸性、强碱性物质所致。前者如硫酸、盐酸等,后者如氢氧化钠、氨水等。吸入具腐蚀性的挥发性化学物也可引起咽部灼伤,咽化学灼伤常伴发食管等邻近器官组织的灼伤。
病因-危险因素:
强酸强碱如果不贴清楚标签、妥善保管,会增加小儿或成人误服风险。
症状-总述:
本病常见症状为口腔、咽喉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伴吞咽困难、流涎。病情较重者,可见高热、咳嗽、声嘶、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儿童患者常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嗜睡等表现,易发生中毒症状。
症状-并发症:
1、许多毒物可导致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肾功能减退、衰竭、出血倾向等。
2、咽部灼伤严重患者,可在晚期引起相应器官的瘢痕狭窄、黏连,出现呼吸和吞咽障碍。
3、重度灼伤患者可由于喉头水肿而导致呼吸阻塞,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就医-家庭处理:
1、强酸烧伤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此外可用牛奶、豆浆、蛋清涂创面或吞服,迅速送至医院急诊科。
2、强碱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可用食醋、柠檬汁涂创面,立即送至医院急诊科。
3、热开水烫伤者,可含冰块或冷开水漱口,症状严重者可立即送至医院急诊科。
就医-急诊指征:
误饮沸水、强碱、强酸等化学腐蚀剂,或火灾时吸入高温气体等,出现剧烈口腔、咽喉疼痛、高热、呼吸困难、昏睡、烦躁不安等,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就医-门诊指征:
被沸水烫伤后出现口腔、咽喉疼痛,伴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须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及时送至急诊科就诊。
2、病情较轻者,可至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颈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颈部的衣物,方便检査。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否误服或误用了什么药品?
2、您误服的是否是沸水或强酸强碱等腐蚀品?误用了多少?浓度是多少?什么时间用的?
3、您是否经历了火灾或吸入了高温气体?多长时间了?
4、您现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持续多久了?
5、您是否进行过自己处理?都用的什么方法处理的?
6、您是否有什么基础疾病?有正在用的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是因为误食了一些东西引起的吗?
2、我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洗胃有风险吗?
4、能治好吗?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吗?会有后遗症吗?
5、被腐蚀的消化道还能恢复吗?
6、我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什么?
7、药怎么吃?吃多久?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咽部的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肝肾功能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毒物检测、电解质检测、食管吞钡或食管内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咽部检查
可见软腭、悬雍垂、咽后壁、会厌舌面等处黏膜起疱、糜烂或覆有白膜,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化学灼伤后粘膜可见典型表现,如碱性物灼伤后可见结痂,痂皮软而深,为浑浊的灰色膜;硝酸灼伤后结痂呈黄色、褐色或棕色;硫酸灼伤为黑色痂;醋酸和碳酸灼伤后结痂为白色。三度灼伤者,在2~3周后,可因瘢痕形成而导致咽喉狭窄甚至闭锁。
2、碱性物灼伤后可见其呕吐物为黏性、油腻样,含黏膜碎片。
3、碘、稀氨溶液、醋酸中毒患者,闻诊可发现明显气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肝肾功能检测
(1)肝功能检测:包括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等,若AST或ALT超过40U/L,则考虑肝脏有损伤。
(2)肾功能检测:包括SU(血清尿素)等,成人正常值为1.78~7.14mmol/L;婴儿、儿童为1.8~6.5mmol/L,若超出正常值,则考虑是因烧伤等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致SU增高,多为肾前性因素。
2、血常规
检测中性粒细胞等,以评价血象变化,成人若超过10×109/L,儿童超过12×109/L则有中毒的可能。
3、尿常规
检查中应注意有无蛋白尿和血尿。
4、毒物检测
依据病史分析,必要时应适时检测呕吐物、尿及粪便中的毒物,以判定毒物种类。
5、电解质检测
血清钠的正常范围为135~145mmol/L,超过正常值考虑为水丢失过量或摄入不足,低于135mmol/L可考虑大面积烧伤、创伤引起的低钠血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食管吞钡或食管内镜检查
以判断食管是否有灼伤。
2、纤维喉镜检查
以准确判断灼伤部位和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误服沸水或强碱、强酸等化学腐蚀剂)、临床表现(口腔及咽喉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吞咽困难、流涎),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毒物检测、纤维喉镜检查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咽部异物。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咽部异物鉴别,咽部异物临床常见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局部疼痛,多呈刺痛,部位较固定而持续,吞咽时加重,常由于疏忽、仓促进食、牙齿不齐等将未咀嚼食物或食物中夹杂异物咽下而发生。咽部检查可见咽部有明显异物,而咽部灼伤一般无异物,多见软腭、悬雍垂、咽后壁、会厌舌面等处黏膜起疱、糜烂或覆有白膜,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
治疗-治疗原则: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准确综合评价病情;密切注意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警惕喉水肿和喉阻塞发生,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还应积极防止肺水肿,及时进行中和治疗,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对症治疗:
1、一般灼伤的局部处理及药物治疗
口腔及部轻度灼伤者,可以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有水疱者,用注射器抽吸,以免黏膜撕脱,增加感染机会;水疱已破者可以涂甲紫溶液。常规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瘢痕狭窄期的处理
伤后1~3周的急性期过后,对咽食管损伤较重者,应继续应用抗生素、激素,并应用阿托品、地巴唑预防痉挛,或行预防性扩张,以避免瘢痕狭窄的出现。轻度瘢痕狭窄可以用扩张术治疗,对扩张无效或多发的、范围广泛的狭窄或闭锁可手术整复。
3、全身疗法
如保暖、输血、输液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系乱等,给予镇静止痛药物、维生素等。
4、局部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伤口表面喷撒碱式碳酸铋或涂布甲紫等,或吞服橄榄油、液状石蜡油,使伤口干燥,并具有防腐、润滑和保护作用。饭前口服1%普鲁卡因15ml可以缓解吞咽困难,对增加营养、水分及改善全身情况有利。对咽食管损伤较重者,可应用阿托品、地巴唑预防痉挛。如饭前可口服1%普鲁卡因以缓解吞咽困难。
治疗-一般治疗:
1、严密监视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
2、进食困难者可采取鼻饲、静脉营养、肠内营养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经常翻身、拍背,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应用雾化吸入。
4、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
治疗-药物治疗:
详见对症治疗和急性期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复方硼砂液、甲紫溶液、阿莫西林、氢氧化铝凝胶、镁乳剂、阿托品、地巴唑、普鲁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碱式碳酸铋
治疗-手术治疗:
1、气管切开术
当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时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从而辅助患者呼吸。术后常见皮下气肿、气胸与纵膈气肿、出血、拔管困难、气管切开段再狭窄等并发症。
2、咽部狭窄整复术
重度咽部灼伤患者因瘢痕形成而导致咽喉狭窄甚至闭锁,可以进行咽部狭窄整复术。咽部狭窄整复术是沿着咽侧切开,进入咽喉,切除瘢痕组织后,移植颈部带蒂皮瓣覆盖伤面,重建咽腔。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创口裂开和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呼吸困难的处理
并发喉水肿及喉阻塞者,将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密切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广泛性头、面、颈部三度灼伤,呼吸道有明显灼伤的患者,应在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之前,先行气管切开术。二度以内灼伤,无呼吸阻塞表现者可暂时观察。对于重度灼伤患者应严密监测其呼吸情况,尤其是在烫伤12h以内,应根据病情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术。
2、中和治疗
强酸烧伤者,除用水冲洗外,可用氢氧化铝凝胶、镁乳剂、牛奶、豆浆、蛋清涂创面或吞服,忌用碳酸氢钠(苏打),因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受伤的食管和胃因胀气而有穿孔危险。强碱烧伤除用水冲洗外,可用1%稀盐酸、食醋、柠檬汁、5%氯化铵涂创面。酚类烧伤者,先用乙醇(稀)冲洗,再用水洗。热开水烫伤者,可含冰块或冷开水漱口。
3、抗生素的应用
选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
激素具有抗休克、消除水肿、避免气管切开以及抑制肉芽及结缔组织生长的作用,减少瘢痕性狭窄。咽喉灼伤宜早期使用,量要足,如口服有困难时可静脉应用。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灼伤程度及治疗是否得当相关。局限于口腔和咽部的一度灼伤,若无继发感染,可自行愈合,愈合良好;二度灼伤患者,经对症治疗,可基本愈合;三度灼伤者,可因瘢痕形成而导致咽喉狭窄甚至闭锁,甚至遗留咽腔狭窄等症。
预后-危害性:
1、重度灼伤者会遗留咽腔狭窄。
2、中度灼伤者急性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1、局限于口腔和咽部的一度灼伤,无继发感染,3~5日后白膜可自行消退,伤口愈合。
2、中重度灼伤不能自愈,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1、局限于口腔和咽部的一度灼伤,若无继发感染,可自行愈合。
2、二度灼伤患者,经对症治疗,可基本治愈,病情不再进展。
3、三度灼伤者,可因瘢痕形成而导致咽喉狭窄甚至闭锁,甚至遗留咽腔狭窄等症,经咽部狭窄整复术可基本恢复。
预后-治愈率:
暂无权威文献报道。
预后-后遗症:
重度灼伤者,可因瘢痕形成而导致咽喉狭窄甚至闭锁,甚至遗留咽腔狭窄等症。
日常-总述:
发现时应及时送医处理,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部分病人会因伤口疼痛、吞咽困难而无法正常进食,产生焦虑情绪。
(2)因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较强,容易引起口腔、消化道黏膜的损伤,病人会出现恐惧并发症、后遗症的心理。
(3)患者的皮肤、口腔、黏膜经腐蚀后出现灼痛等症状,有自杀倾向的病人会产生厌世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消除恐惧情绪,及时复诊。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1、用药谨遵医嘱,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2、使用甲紫时应注意不宜长期使用。
3、使用阿莫西林时应注意对青霉素类过敏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患者禁用。
4、使用氢氧化铝凝胶时应避免服用其他药物,以免降低吸收,影响疗效。老年人长期服用,可致骨质疏松,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应用会造成铝蓄积中毒,出现精神症状。
5、使用地巴唑时应注意,血管硬化症患者禁用。
6、服用碱式碳酸铋期间,大便可能会变成黑色,此为正常现象,本品不宜大量服用。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继发感染。
2、戒烟酒。
3、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日常-术后护理:
1、气管切开术后应注意保证气管套管通畅,及时吸除过多的分泌物,及时消毒内管,按时更换外管。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分泌物干稠结痂堵塞套管,减少下呼吸道感染机会。酌情应用抗生素,每日进行伤口消毒,防止伤口感染。
2、咽部狭窄整复术后3-5天可用灭菌橡皮管作流质管饲,逐渐改吃口腔半流质饮食,两周左右吃普通饮食,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或过热的食物,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以及温凉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咽部灼伤后宜吃高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苹果、绿叶蔬菜等,补充维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
2、宜吃牛奶、蛋类、鱼类、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增加营养,帮助机体恢复。
3、饮食宜清淡,吞咽困难者可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饮食禁忌:
1、咽部灼伤后忌吃烧烤制品等氧化性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2、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刺激咽部,不利于恢复。
3、忌吃油炸等生硬物质,避免划伤食道。
预防措施:
沸水、滚烫食物应放置在儿童不易够到的地方,防止烫伤。强酸强碱等化学腐蚀品应标明标签,妥善保管,避免误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