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睑湿疹疾病英文名称: eczema palpebrae疾病别名: 眼睑湿疹性皮炎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眼睑湿疹
疾病英文名称: eczema palpebrae
疾病别名: 眼睑湿疹性皮炎
疾病概述:
眼睑湿疹(eczema palpebrae)又可称为眼睑湿疹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与过敏有关的皮肤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致敏原往往不易查清。临床上可有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鳞屑、结痂、瘙痒等症状表现。本病可单发于眼睑部,亦可为全身、面部湿疹的一部分。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眼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脱屑、瘙痒、烧灼感
主要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过敏反应、局部慢性刺激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斑贴试验、血清变应原特异IgE检测、血常规检查、裂隙灯检查
重要提醒: 若不及时去除相关致敏原,疾病可持续存在并反复发作,明确并避免过敏原,积极就医诊治,有助于控制病情,促进疾病康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眼睑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但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
2、本病在过敏体质者中多见。
病因-总述:
眼睑湿疹的发生与过敏有关,主要因各种外源性过敏原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造成眼睑皮肤发生炎症所致。此外局部慢性刺激、遗传性过敏体质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致敏原
能够引起眼睑皮肤发生过敏的外源性物质种类多样,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1)动物性
动物的毒素、昆虫的毒毛,如蜂类、水母、毛虫等;此外,某些人食用鱼、虾、肉等也可能发生过敏。
(2)植物性
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如漆树、荨麻、橡树、银杏、猫眼草、某些菊科和报春花属、少数瓜果、蔬菜、花粉等。
(3)化学性
①日常生活用品:如洗面奶、双眼皮贴、胶布、接触镜护理液和眼镜架等。
②化妆品:如眼影、油彩、眼线膏等。
③药物:如汞制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安眠药、镇静剂、磺胺剂、某些中草药,以及各种滴眼液和眼膏等。
2、局部慢性刺激
患慢性结膜炎、睑外翻或泪囊炎等疾病时,眼部的分泌物或泪液经常刺激眼睑皮肤而引起炎症。
3、其他
遗传性过敏体质、感染、内分泌失调、神经精神因素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症状-总述:
眼睑湿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鳞屑形成和结痂的演变过程,常可自觉瘙痒或烧灼感。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不同情况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者眼睑突然红肿,继而出现丘疹、水疱或脓疱,不久糜烂、结痂,部分患者可最后脱屑而愈。
2、亚急性者可表现为眼睑皮肤呈暗红色,并伴有结痂、鳞屑、少量丘疹、渗出等。症状发展一般较缓慢,常迁延不愈。
3、慢性者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眼睑皮肤增厚、粗糙,可呈苔藓样,表面有鳞屑脱落。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可能会继发眼睑皮肤感染。
2、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结膜炎、泪囊炎等眼部病变。
就医-门诊指征:
1、眼睑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等损害。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眼睑皮肤出现异常后可去皮肤科或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眼睑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眼睑及眼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斑贴试验、血清变应原特异IgE检测、血常规检查、裂隙灯检查,以进一步详细了解病变情况,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观察眼睑皮损的形态、颜色、数目、范围、分布特点,同时注意有无出血、溃疡、糜烂、渗出等表现。之后可能会对眼球进行检查,了解有无巩膜、结膜充血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会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等。
3、其他
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进行视力检查等,以了解除眼睑外是否有其他眼部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斑贴试验
此检查是筛查接触变应原的可靠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通常会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并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变化情况,从而了解机体过敏情况,并明确致敏物质。
2、血清变应原特异IgE检测
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因此检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对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很有价值。
3、血液常规检查
可观察血细胞数目变化情况,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部分患者检查可有嗜酸性细胞增多表现。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是一种特殊的观察仪器,眼科医师可用它在稳定头部的同时放大并观察眼睛的结构。通过裂隙灯检查可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结膜、角膜是否存在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史、既往过敏史、不良物质接触史,以及眼睑皮疹、瘙痒、烧灼感等表现,再结合斑贴试验等多种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眼睑接触性皮炎等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眼睑接触性皮炎
该病的病变多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形式多样,与湿疹类似,但一般境界清楚,病程为急性经过,去除接触性病因后,易治愈或自愈,再接触后可再次发病。
2、其他
本病有时还需与眼睑脓肿、眼睑带状疱疹及眼睑丹毒等相鉴别,根据斑贴试验、病原学检查等检查结果,通常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注意避免继续接触相应致敏物质,以防病情加重。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眼睑皮肤清洁卫生,远离相关致敏物质或不良刺激性物质。
2、注意皮肤保护,不搔抓,以防加重皮肤损害。
3、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营养。
4、如明确存在慢性泪囊炎、结膜炎等疾病,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1)无糜烂、渗出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可缓解炎症,减轻瘙痒不适。
(2)渗出较多者,可酌情使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冷湿敷。
(3)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2、系统用药
(1)抗组胺药物:对抗过敏有较好的疗效,常用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钙剂和维生素C:可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隆低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抗过敏作用,常用的有葡萄糖酸钙等。必要时可联合维生素C应用。
(3)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时可适当使用泼尼松等药物治疗。
(4)其他:瘙痒明显时可酌情使用氯丙嗪等镇静药;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锌油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泼尼松、氯丙嗪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并积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逐渐好转,症状逐渐减轻,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眼睑为日常暴露部位,出现皮肤损害时,常会影响外貌美观。
2、本病皮损可能会反复发作,且常伴瘙痒等不适,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3、患者日常需避免相关致敏原,若相关致敏原复杂多样,可能会使生活严重受限,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病情较轻,远离相关致敏原后,病变可能会自行缓解、消退。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在接受规范的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可能获得临床痊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再次接触致敏物质,疾病有复发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眼睑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接触致敏物。另外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发病在眼周,处于明显部位,加上瘙痒难忍,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急躁、忧虑的心情。
2、护理要点
(1)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外出时可戴墨镜,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治愈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服用抗组胺药物易犯困,勿驾车、高空作业等。
2、涂抹外用药物时避免将药膏抹在眼睛上。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
2、避免接触化学洗涤用品,不用眼霜等化妆品。
3、避免搔抓、烫洗皮损部位,以免加重皮损。
4、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物质。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的海产品和牛奶、鸡蛋、牛肉、羊肉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是因接触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反应,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