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外肌外伤疾病英文名称: injuries of external muscle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眼外肌外伤
疾病英文名称: injuries of external muscle
疾病别名: 外伤性眼外肌麻痹、外伤性麻痹性斜视、外伤性斜视
疾病概述:
眼外肌外伤(injuriesofexternalmuscle)又称外伤性眼外肌麻痹、外伤性麻痹性斜视、外伤性斜视等,是由于钝性外力或锐器伤于眼部或头部,直接或间接损伤眼外肌及其支配神经引起神经麻痹或肌肉断离,临床主要症状有眼球运动障碍、眼睑肿胀、疼痛、复视、斜视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球运动障碍、眼睑肿胀、疼痛、复视、斜视
主要病因: 眶部、颅脑部震荡伤以及眶部穿透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MRI、X线、CT、偏斜性质检查、眼外肌功能检查、斜视角度测定、牵拉试验
重要提醒: 外伤性眼外肌麻痹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需尽早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1、眼外肌损伤
包括眼外肌断裂、眼外肌出血、眼外肌陷入或嵌顿、眼外肌与周围组织粘连、滑车部位损伤。
2、眼外肌支配神经损伤
包括周围神经损伤、核性损伤、核上性损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权威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眼外肌外伤多为意外损伤,可广泛发生于各种人群。
病因-总述:
眼外肌外伤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多为意外原因导致的引起眼外肌及其支配神经损伤而发生的眼球运动障碍和眼位偏斜,主要包括眼部的锐器、钝器伤,眼眶或颅脑的震荡伤,以及眼眶骨折引起的损伤。
病因-危险因素:
1、从事警察、军人等特殊职业。
2、长期进行户外劳动。
症状-总述:
眼外肌外伤患者常会出现复视、混淆、眼性眩晕、步态不稳以及投射失误等自觉症状,同时多伴有眼位偏斜、异常头位、眼球运动障碍等明显体征。
症状-典型症状:
1、复视
复视是两眼将外界同一物体视为2个物像的现象。由于眼外肌因损伤麻痹后眼位偏斜,双眼视网膜间原有的正常对应关系产生了变化,即原来双眼黄斑相互对应的关系变成了健眼黄斑与斜视眼黄斑外的视网膜成分相对应。外界同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则被视中枢感知为2个物像。
2、混淆
混淆是外界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结果。即两眼仍以黄斑为注视点,但眼位偏斜以后,双眼黄斑中央凹这一主要的对应点的投射向已经分离,不再向同一目标投射,即已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健眼黄斑感知正前方的物像,而斜视眼的黄斑则感知另一方位的物像,2个不同的物像被重合在一起,产生视觉混淆。
3、眼性眩晕和步态不稳
眼性眩晕是本病患者较为突出的症状。由于复视与混淆的干扰,患者感觉眼前物像重叠,摇摆不定,乱成一片,互相错位,甚至倾斜。尤其是在眼球转动时,斜视角度随不同注视方向而变化,眩晕症状更加明显。患者不能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行走,对排列整齐的物体或相同图案的饰品不能耐受,有天旋地转之感。因而产生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或不能直行,即沿直线方向行走时出现向同一方向倾斜现象。
4、投射失误
麻痹性斜视患者用麻痹眼注视物体并试图用手指向该物体时,总是指偏一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过指。这是由于麻痹眼注视物体时,要将眼位摆到正前方,大脑视中枢必须加强传出的神经冲动才能达此目的。过指的距离大小与肌麻痹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消失。
5、眼位偏斜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条眼外肌麻痹,均可表现出眼位偏斜,只是程度不同。轻度的眼外肌麻痹,眼位偏斜轻微,可被融合功能代偿,表现出隐斜状态,肉眼难以发现。用遮盖法或在双眼共同运动时,比较两眼运动幅度才能被检测出来。
6、异常头位
由于肌肉或者神经的损伤,患者的两个眼睛不协调,看东西的时候头会朝某个方向偏斜。
7、眼球运动障碍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在各个方向的转动可能受到影响。
症状-并发症:
因损伤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患者可出现眼肌麻痹、斜视等情况,部分患者还可继发感染导致眼内炎、眼眶蜂窝织炎。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眼部外伤。
2、出现明显的眼球运动障碍。
3、伴有眼部难忍的肿胀、出血。
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拨打电话急救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有眼部外伤史。
2、出现复视、混淆、眼性眩晕。
3、伴有眼位偏斜、异常头位、眼球运动障碍。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眼部外伤患者宜前往急诊科处理。
2、病情平稳后可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在哪里受的外伤?
3、受伤多久了?
4、是否有斜视症状?
5、是否看东西重影?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会导致失明么?
2、需要手术么?
3、手术效果好么?
4、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5、视力能否完全恢复?
6、会遗留后遗症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眼外肌损伤时,应尽快就医处理,医生多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对于症状较重者有时还需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明确全身状况。在此基础上,医生会通过多种眼科检查方式判断患者的斜视、麻痹程度及性质,并通过影像学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检查-体格检查:
1、眼科检查
医生常会对眼外肌外伤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明确患者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情况、眼压、眶压、眼球突出度、是否可触及肿物等。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初步了解,以制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计划。
2、全身检查
患者通常还应常规行全身系统查体。重点了解血压、心肺、腹部情况。患者有心脏疾患,最好暂不手术,以免术中发生眼心反射,导致患者意外,术时患者精神紧张,亦易导致意外。高血压患者,手术时紧张,有引起脑血管意外或心脏意外的危险;低血压患者有发生虚脱的危险。
检查-其他检查:
1、偏斜性质检查
大度数的斜视通过临床观察就可以明确,而小度数斜视却很难。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即明确患者是否患有斜视。遮盖法是一种简单和确切的斜视定性法。遮盖其中一眼,观察另一眼是否有水平或垂直运动。再将纸板迅速移至另一眼前,观察原被遮盖眼是否有运动。如果两眼均不转动则为正位眼;如果有转动则表示有2度以上的斜视或隐斜。从眼球转动方向可以判断其为内斜、外斜。如遮盖左眼,右眼向颞侧运动,遮盖右眼,左眼向颞侧运动,表明为内斜视;反之,向鼻侧运动,就为外斜视。
2、眼外肌功能检查
手术前了解各条眼外肌的功能状态,对于斜视的确定、手术设计非常关键。为了恢复和保持眼外肌的正常功能和眼球运动的生理平衡,手术的原则是减弱过强的肌肉和加强较弱的肌肉。眼球运动共有9个注视方向,称诊断眼位。检查双眼同向运动时的眼肌功能,常用的为6个诊断眼位。通过检查以确定每条肌肉功能有无异常,并注意双眼运动是否平行和协调,或是不足或过强,以确定是否麻痹性斜视。如属麻痹性斜视,应检查是全麻痹或不全麻痹。
3、斜视角度测定
准确地测定斜视度对于手术量的计算和斜位矫正至关重要。测量斜视度时,一般均应测量看近33cm看远5m时的斜度,第一斜视角(用健眼注视目标,偏斜眼的偏斜角称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用斜视眼注视目标,健眼偏斜角称第二斜视角)。斜视角度测量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角膜反光点法、弓形视野计测量法、三棱镜法、同机视法。
4、牵拉试验
牵拉试验是一种使眼球被动转动的方法,用于鉴别是单纯由于眼外肌麻痹引起的运动受限或由于对抗肌李缩或纤维化引起的运动障碍。拮抗肌纤维化可由于继发性挛缩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手术或炎症引起。如仅系眼外肌麻痹,被动试验时眼球可向各方向运动。如括抗肌有纤维化,则被动试验对眼球向某一方向或多方向运动受限或严重受限。
检查-影像学检查:
1、MRI检查
本病患者通常需行MRI检查以较为详细的明确患者损伤程度。
2、X线、CT检查
X线、CT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眶内壁或眶底骨折。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患者通过患者眼部外伤史及患者临床表现多可较为容易的诊断为眼外肌外伤,但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最终确诊。本病常有典型的外伤史,一般无需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眼眶外伤后眼球运动障碍的出现,表示眼肌可能有损伤。但常因眼脸水肿和瘀血而掩盖此症状。
2、复视是眼肌外伤的表现,单一眼肌的损伤可由复象分析来确定为哪条眼肌的障碍。但常属二条或更多的眼肌同时损伤。
3、有上睑下垂时表示提上睑肌损伤,需检查眼球位置和运动,以判断有无眼外肌的损伤。提上睑肌损伤大多合并上直肌损伤。
4、有时可见到肌腱的残端或肌腹的断端,则诊断即可确定。
5、眶璧骨折而有眼肌嵌顿或眶组织外伤后瘢痕收缩,则可见眼球移位及运动障碍。
治疗-治疗原则:
患者常需使用各种药物治疗以达到预防感染,防止出血的目的。但本病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医生多视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尽快控制创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修复斜视等问题。
治疗-药物治疗:
早期可视患者情况选择性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维生素等治疗。预防感染,防止出血,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1、抗生素
常用药有左氧氟沙星。主要用于预防感染,用于外伤有感染或者感染不可避免的患者。
2、皮质类固醇
常用的药有地塞米松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等。
3、维生素
常用药有B族维生素等,可营养神经。
治疗-相关药品:
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
治疗-手术治疗:
1、新鲜的外伤所致眼外肌离断,应尽可能寻找肌肉的断端进行缝合修复。如在肌肉附着处撕裂,一般容易找到,采用褥式缝合固定在原附着点处。肌腹处的断裂,因后断端肌纤维收缩,退入眼眶深处,不易寻找,如能找到即作两断端吻合缝合,但功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如手术中确实找不到肌肉的断端,可经4~6周药物治疗,组织水肿、积血消退再行手术寻找肌肉断端修复。
3、对于轻度眼位偏斜且正前方无斜位、双眼单视,只在某一视野内有复视,可以不作手术治疗。如眼位偏斜较明显,复视症状较重,可能有较多肌纤维撕裂,应手术探查缝合。
4、X线照片或CT扫描已证实有眶内壁或眶底骨折时应行手术探查,分离取出嵌顿的眼外肌组织。
5、如存在眶上裂或眶尖综合征,说明该处骨折,应早期手术效果较好。
6、眼外肌瘢痕和粘连的晚期处理采用手术细心分离所有瘢痕和粘连,松解所有眼外肌,清除全部眼球运动的限制。术后配合物理疗法,以弥补不足。
治疗-其他治疗:
部分患者后期可能需矫正治疗以恢复视功能,常用方式有正位视训练和三棱柱矫正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为2~4周,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眼外肌外伤患者如果没有相关视神经损伤,一般预后较好,患者经积极治疗多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斜视等症状也可得到矫正。但存在视神经损伤者可能预后较差,患者仍有复视情况。
预后-危害性:
本病治疗不及时,可能继发眼内炎症,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患者有时可能需行眼球摘除术。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可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经手术彻底治愈后基本不会复发。
预后-后遗症:
存在视神经损伤者可能预后较差,患者可能遗留复视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眼外肌外伤可造成一定的视力及外观影响,给患者带来较重的不适,且一般会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不便,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疾病的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眼外肌外伤多有意外损伤引起,且由于本病可能造成眼部功能异常及视力异常,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的变化、未来可能出现的症状,安慰和鼓励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家属宜与患者进行详细交谈,配合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程度,对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作息,避免劳累。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提高抵抗力。
3、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
4、注意气温变化,短期内需注意严格避免着凉。
饮食调理:
眼外肌外伤患者在病情平稳后恢复期应注意饮食方式的调整。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牛奶、豆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4、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葡萄干、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多由意外损伤引起,加强运动、劳动时眼部的保护措施可帮助降低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