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异尖线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anisakiasis疾病概述: 异尖线虫病(anisakia...
养生
疾病名称: 异尖线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anisakiasis
疾病概述:
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是由于人类食入寄生在鱼类或软体动物体内的异尖线虫的幼虫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如进食后突发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简单异尖线虫感染人体是最为常见的。治疗上需尽早取出虫体,并辅以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胃
常见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胀
主要病因: 人食入寄生在鱼类或软体动物体内的异尖线虫的幼虫而引起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纤维内窥镜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免疫诊断法、分子学诊断法、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异尖线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等疾病,需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1、异尖线虫病按入侵部位分为胃异尖线虫病、肠异尖线虫病及胃肠外异尖线虫病。
2、按病理损害程度一般分为异物性蜂窝织炎型、脓肿型、脓肿肉芽型、肉芽肿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异尖线虫的宿主。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感染性异尖线虫的海鱼(如鳕鱼、鲱鱼、大比目鱼、鲑鱼、鲜鱼、小黄鱼和带鱼等)和海产软体动物(如墨鱼)而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喜欢食用生的或未熟的鱼类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日本病例最多,其次为韩国、荷兰、法国、德国。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员流动性增加、国际贸易的发展,异尖线虫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病已成为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
病因-总述:
异尖线虫病主要病因,是由于人食入寄生在鱼类或软体动物体内的异尖线虫的幼虫而感染。可致人体异尖线虫病的虫种已发现有: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抹香鲸异尖线虫、伪新地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宫脂线虫,其中以简单异尖线虫对人体感染最为常见。
病因-危险因素:
喜欢食用生的或未熟的鱼类的人群。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人体感染幼虫的数量、侵犯部位和宿主的反应性有关。轻者仅有胃肠不适。急性病例,发病急骤,有急腹症(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胃异尖线虫病
多发生在食入被感染鱼后的4~6小时,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绞痛,往往位于心窝部,有间歇性加剧的特征。尚有恶心、呕吐,少数也有背部痛、下腹痛,甚至呼吸困难。
2、急性肠异尖线虫病
多发生在食鱼后1~5天,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低热、腹胀(腹水),开始大便无变化,继而出现便秘、腹泻、柏油样黏液便,在右下腹、脐部等处有压痛等。有时患者可并发荨麻疹、皮肤干燥、口腔炎、唇炎等。
3、慢性病例
呈顽固性腹部疼痛,可伴恶心和呕吐。
4、消化道外异尖线虫病
异尖线虫幼虫有时可穿过消化管壁进入腹腔,继而到达肝、胰、大网膜、肠系膜、卵巢、腹腔、腹壁(皮下)、腹股沟(皮下)、咽喉部、口腔黏膜、咽黏膜等处,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和体征。
5、异尖线虫过敏症
以荨麻疹表现为主,亦可见急性肺水肿和多关节炎。
症状-并发症:
1、肠梗阻
虫体阻塞在肠道,可导致肠梗阻。
2、肠穿孔
异尖线虫幼虫可以由肠内侵入到肠外组织,形成肠穿孔。
就医-急诊指征:
1、进食未熟的肉后出现剧烈腹痛,伴腹胀;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进食未熟的海鱼后出现长时间的腹部疼痛。
2、伴恶心和呕吐。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您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到什么程度?能否具体描述?
2、您这种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不适症状是否影响睡眠质量?
4、腹痛程度如何?有没有进食过未熟的海产品?
5、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6、有没有其他疾病?
7、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8、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症状?
2、这种症状严重吗?能治愈吗?
3、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医生建议做血常规、纤维内窥镜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免疫诊断法、分子学诊断法,进一步了解病情,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还会了解患者精神状况,有无腹肌紧张,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免疫诊断法
常用皮肤点刺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可用于辅助诊断异尖线虫病。
2、分子学诊断法
取患病处的组织,进行核酸的提取,与异尖线虫基因序列进行对照,用以确诊异尖线虫病及鉴定虫种。
3、血常规
感染者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法:手术切除标本,可经病理检查作出诊断,侵入组织的虫体,据实验结果,一般在感染后5~10天崩解。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纤维内窥镜检查
纤维内窥镜柔软可屈曲,可以插入胃内,观察到寄生的虫体及寄生部位胃黏膜水肿、出血、糜烂或溃疡,是诊断胃异尖线虫病最有效的方法。用纤维内窥镜检查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取出虫体,兼收诊断和治疗双重功效,尚可预防肠异尖线虫病的发生。
2、X线检查
胃异尖线虫病的X线征主要呈纵向胃壁皱折肿胀,有时可见幼虫本身呈线形的阴影,有助于诊断本病。
3、超声检查
可用以辅助诊断肠异尖线虫病。
4、CT检查
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异尖线虫病的工具。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食用生的或半生的海鱼)、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辅助检查(病理检查、免疫诊断等)来诊断异尖线虫病。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急性阑尾炎、急性肠胃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炎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全身症状。可通过辅助检查相鉴别。
2、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通过询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相鉴别。
3、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和异尖线虫病都有腹痛、腹胀症状。消化道肿瘤患者病史一般较长,可伴消瘦、乏力等不适。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异尖线虫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确诊病例应尽可能在早期取出虫体。对难以找到虫体的患者可用药物保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对难以找到虫体的患者可用阿苯达唑保守治疗,阿苯达唑为驱肠虫药,并辅以抗感染和抗过敏药进行治疗。少数使用阿苯达唑的患者有口干、乏力、思睡、头晕、头痛以及恶心,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但均较轻微,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若不适严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治疗-相关药品:
阿苯达唑
治疗-手术治疗:
异尖线虫幼虫在人体内约3周后死亡,而直至现在,唯一有效治疗异尖线虫病的方法还是清除活幼虫。对于肠异尖线虫,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出虫体。对难以找到虫体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一旦发现肠穿孔、腹膜炎或肠梗阻等并发症,立即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对于胃或食管异尖线虫病应立即做纤维内镜检查,尽快取出虫体。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4~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异尖线虫病的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异尖线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等疾病,影响患者健康。
预后-自愈性:
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可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睡眠质量,可出现焦虑情绪。
(2)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会过分担忧、焦虑,进而影响其对治愈的信心。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遵医嘱应用药物,以便取得较好疗效,进而增加治愈信心。
(3)患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有皮肤损害者,需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
2、日常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3、排便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腹痛、腹胀、皮疹症状有无缓解,如治疗后不缓解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本病对胃肠道可有影响,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调理,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限制油腻食物的摄入,促进恢复。
饮食建议:
1、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等。
3、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
饮食禁忌:
1、禁食生的或未熟的海鱼。
2、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
3、不吸烟,不喝酒。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积极倡导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海鱼。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