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隐孢子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cryptosporidiosis疾病别名: 隐孢子原虫病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隐孢子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cryptosporidiosis
疾病别名: 隐孢子原虫病
疾病概述: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顶复(原虫)亚门隐孢子虫属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性肠道寄生虫病。病变主要累及小肠黏膜,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水样泻,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患者多呈自限性,免疫缺陷或是营养不良儿童需要进行抗隐孢子虫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肠、肺脏、胃、胆囊、胰腺
常见症状: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
检查项目: 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CT、胆管造影、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隐孢子虫病的预后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情况有关,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自行康复,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情较长,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有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时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中医疾病: 虫证
流行病学-传染性: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已感染的动物和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包含具感染性的卵囊,后者污染水源和食物就可造成疾病的流行。感染者可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的数周内粪便中可持续排出卵囊。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主要经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包括粪-口和手-口途径。水源污染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多因摄入卵囊污染的饮水、娱乐用水(如游泳池水、喷泉等)而感染。
2、与宠物、家畜尤其是幼畜和野生动物等密切接触也可感染。
3、人际传播主要发生行口交或肛交的男-男同性恋中。成人在给感染隐孢子虫的患儿换尿布时也可能被感染。
4、有食物源性传播和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一般年龄越小,感染率和发病率越高,且症状重,病死率高。
1、欧美洲发达国家做过大规模的粪便中卵囊检测调查,报告显示流行率在1%~3%间。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率则达7%~8.5%。甚有达42.9%者。
2、血清特异抗体测定显示,发达国家人群中阳性率为25%~35%。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64%。这和水质差、卫生设施简陋、居民区接近动物宿主等有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对隐孢子虫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接受抗肿瘤化疗、肾脏透析、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者或者甾体类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HIV/AIDS患者和克罗恩病患者等)。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通常全年都有发病,每年的春夏和初秋为流行高峰。
病因-总述:
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等都可能导致人感染隐孢子虫病,隐孢子滋生体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肠上皮细胞,故常表现为水样泻等症状。
病因-基本病因:
隐孢子虫的致病机制尚不确定。隐孢子虫寄生于小肠黏膜,破坏微绒毛的正常功能,虫体寄生处可见黏膜表面出现凹陷,绒毛萎缩变短或融合甚至脱落。上皮细胞变低平、老化和脱落速度加快等现象,引起消化和吸收障碍,导致腹泻。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病变可延及结肠、胃、食道以及肠道以外的器官。感染延及胆囊时,可引起急性和坏死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变硬,黏膜面变平并可出现溃疡。在肺隐孢子虫病患者的肺组织活检标本中,可见到活动性支气管炎及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等病变。
症状-总述:
该病潜伏期为2~28天,一般为7~10天。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程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和营养状况。免疫和营养状况正常者可呈自限性、水样腹泻。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或婴幼儿常表现为霍乱样水泻或喷射性水样泻,AIDS患者可导致终身顽固性腹泻。
症状-典型症状:
1、胃肠道症状
免疫和营养状况正常者可呈自限性,水样腹泻,一般无脓血,可有黏液,日排便2~20余次,能自限,病程通常为7~14天,最短1~2天。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或婴幼儿,腹泻程度严重,常表现为霍乱样水泻或喷射性水样泻,体液丢失严重,病程长达数月。在AIDS患者尤为严重,病死率可高达50%。AIDS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腹泻,缓慢起病,腹泻持续,症状多,病情重且持续时间长,病程20日至2年。AIDS患者的免疫缺陷如未得到改善或纠正,感染可持续存在,导致终身顽固性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厌食、口渴和发热亦较常见。
2、呼吸系统症状
累及呼吸系统时可以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声音嘶哑、哮喘等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3、关节症状
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包括手、膝、踝和足部关节在内的反应性关节炎。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中,临床症状和体征通常持续2~26天或者轻微。然而,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可能出现严重的持续的腹泻,病程一般多在4个月以上。
症状-并发症:
隐孢子虫还可感染胆道系统以及胰腺导管,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发生胆管炎和胰腺炎,临床上出现与之相关的右上腹触痛、黄疸和腹水的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常伴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痉挛性疼痛等症状,30%~60%的患者可伴发热,常引起继发的对脂肪、D-木糖、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的临床表现。患者腹泻严重时,体液大量丢失,可伴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患者还可能合并病毒感染,比如麻疹、水痘、巨细胞病毒等。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昏迷、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水样腹泻;
2、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厌食;
3、口渴、发热。
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时请及时去医院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感染科就诊即可,病情危重的患者可选择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腹泻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是否有不洁食物的进食经历?
2、您是否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您的症状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3、您是否有过接触动物的经历?是否去过公共泳池等地方?
4、您身边的人有出现相似症状的吗?
5、您是否有免疫缺陷病?
6、您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怎样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是否需要治疗?
3、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方法?
4、我的疾病会传染吗?
5、我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吗?
6、我是否需要复查?大概多久进行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常选择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对患者体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病理活检也可检出隐孢子虫,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此外还可选择X线、CT、胆管造影等检查患者肠道、胆囊、胆管等组织的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染色,检出卵囊即可确诊。要注意与环孢子虫及微孢子虫鉴别。有时呕吐物和痰也可作为受检标本。检查方法有:
(1)金胺-酚染色法:新鲜或甲醛固定后的标本均可用此法,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卵囊圆形呈明亮乳白-黄绿色荧光。低倍镜下为圆形小亮点,周边光滑,虫体数量多时可遍布视野,犹如夜空中的繁星。高倍镜下卵囊壁薄,中央淡染,似环状。
(2) 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背景为蓝绿色,卵囊呈玫瑰色,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内部可见1~4个梭形或月牙形子孢子,有时尚可见棕色块状的残留体。但粪便标本中多存在红色抗酸颗粒,形同卵囊,难以鉴别。
(3) 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复染,用光学显微镜检查,卵囊形态同抗酸染色所示,但非特异性颗粒呈蓝黑色,颜色与卵囊不同,有利于查找卵囊。
(4) 基因检测:采用PCR和DNA探针技术检测隐孢子虫特异DNA,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2、免疫学检查
隐孢子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具有弥补粪检不足的优点。
(1) 粪便标本的免疫学检查: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T)的检测中卵囊在荧光显微镜下呈明亮黄绿色荧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适用于对轻度感染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 ELISA技术检测粪便中的卵囊抗原,敏感性、特异性均好,无需显微镜。流式细胞计数法可用于卵囊计数,考核疗效。
(2) 血清标本的免疫学检查:常采用IFA、 ELISA和酶联免疫印迹技术,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用于隐孢子虫病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检查-病理检查: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以进行肠道或肝脏的活检。可在肠道的上皮细胞以及胆管上皮细胞中发现隐孢子虫。呼吸系统有累及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肺活检,可以在洗出液中找到隐孢子虫,也可以在活检标本的支气管黏膜细胞或巨噬细胞内找到隐孢子虫。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和CT扫描
可见非特异性的肠管扩张、气液平面以及肠蠕动中断等。也可见胆囊扩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肝外胆管扩张,总胆管正常或者狭窄。
2、胆管造影
可见总胆管呈串珠状或者乳头状狭窄。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询问患者腹泻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变化,同时了解患者是否有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者或是动物的接触史,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的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在粪便或组织中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发现卵囊(大小在4.5~5.5μm之间)即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霍乱
典型患者均急起发病,无痛性剧烈腹泻,无里急后重,排出米泔水样便或水洗肉样的血性便,无粪质。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粪便及粪便培养可确诊。
2、病毒性肠炎
常见病原为轮状病毒,好发于秋冬季,有呼吸道症状及发热,腹泻次数不多,粪便稀软或水样,粪便作ELISA法检测抗原阳性可确诊。
3、其他
需与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相鉴别,如细菌性痢疾和肠阿米巴病。
治疗-治疗原则:
免疫功能正常成年隐孢子虫病患者多呈自限性,仅需支持对症治疗。有免疫缺陷者或营养不良的儿童患隐孢子虫病后,除需对症支持治疗外,还应进行抗隐孢子虫治疗。对于AIDS合并隐孢子虫病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也有利于隐孢子虫病的控制。此外,部分免疫疗法对控制隐孢子虫病,亦可能有益。隐孢子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虫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防止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补充和止泻等对症支持疗法是缓解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目前尚无理想的有效抗虫药物,硝唑尼特有抗隐孢子虫的作用,可能改善临床症状或缩短病程的抗生素有巴龙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等。
治疗-药物治疗:
1、硝唑尼特
在体内有广泛的抗蠕虫、细菌和原虫的活性,包括隐孢子虫,是目前唯一证实有效的抗隐孢子虫药物。但是在AIDS患者中,硝唑尼特治疗失败很常见。
2、巴龙霉素
口服巴龙霉素可缓解患者的腹泻症状并能减少包囊排出量。
3、大蒜素
在国内试用大蒜素有一定疗效。
4、其他
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利福霉素可能有改善临床症状或缩短病程的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硝唑尼特、巴龙霉素、大蒜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利福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通常隐孢子虫病患者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并纠正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严重腹泻者,可酌情应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吲哚美辛,以减少大便次数。
2、及时处理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症及贫血等。经验表明,发作期间避免食含有脂肪及乳糖较多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应用谷氨酰胺及其衍生物可能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3、严重腹泻(每天腹泻量可能>10L)的患者需要加强支持疗法。部分患者还应给予胃肠外营养。
4、在HIV感染伴免疫缺陷患者中,还需要给予有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于AIDS患者使用抗微生物制剂治疗的有效率较低,给予ART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有助于隐孢子虫病的缓解,所有隐孢子虫感染的AIDS患者必须接受ART作为必需的初始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感染者是否发病,以及病情的轻重与转归,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亦与卵囊数目多少有一定关系。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隐孢子虫后,症状可在数周内自行缓解。但免疫缺陷患者,如HIV感染者若未获得免疫重建,隐孢子虫病通常是难以控制,超过一半的患者可发展成慢性疾病,约10%的患者出现暴发性疾病并可最终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有免疫缺陷者或营养不良的儿童患隐孢子虫病后,病情较重,影响日常生活,病程迁延,预后较差。
2、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腹泻,持续时间长,病情重,可出现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后-自愈性:
免疫功能正常成年隐孢子虫病患者多呈自限性。
预后-治愈性:
当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时,可自行康复或经过治疗治愈。免疫缺陷者或营养不良的儿童等患者可能病情较重,有部分患者会死亡。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患者症状消失后,再次感染隐孢子虫时有可能患病。
日常-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首先要做好个人的隔离工作,避免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睡眠,有利于疾病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做好个人的隔离工作,不要随地大便,注意粪便管理,避免污染水或食物。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4、保持心情愉快,及时排解生活、学习中的压力。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及时去医院复查,了解病原体的清除情况。
饮食调理:
隐孢子虫病无需进行特殊的饮食,选择健康、卫生的食物即可,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饮食建议:
1、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不要过度节食。
2、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选择瘦肉、鱼肉等脂肪含量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少吃腌制、熏烤的食物。
2、少饮酒,不要一次性大量饮酒。
3、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预防隐孢子虫病的发生与复发。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1、对于排卵囊的人和动物(尤其是家畜、家禽)的粪便,应加强管理,防止其污染水源、食物。
2、患者需隔离,患者粪便、污染的衣物及用具应加热杀虫。患者用过的便盆、肠镜,在1%甲醛溶液或5%氨水中浸泡2小时后再清洗。
3、最好的预防隐孢子虫感染的手段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要注意防护,接触后要做好洗手与消毒。
4、在旅行过程中不要饮用未经处理过的河、湖、井、泉中的水,不要饮用未经处理的冰或自来水。将水煮沸至少1分钟或者使用孔径小于1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均可去除水中的卵囊。在卫生环境差的地区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水、避免吞入娱乐场所的水、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
5、避免发生可能接触到排泄物的性行为,如口-肛门接触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