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隐翅虫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paederus dermatitis疾病别名: 隐翅虫性皮炎...
养生
疾病名称: 隐翅虫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paederus dermatitis
疾病别名: 隐翅虫性皮炎
疾病概述:
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是人体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而引起的急性皮炎,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可有红疹、水肿性红斑、水疱或脓疱样皮损,以及皮肤疼痛、灼痒等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红疹、水肿性红斑、水疱、脓疱、皮肤坏死或糜烂、瘙痒、灼热疼痛感
主要病因: 皮肤接触隐翅虫毒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
重要提醒: 发生皮损时,若处理不当或继发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也可能导致痊愈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浅层瘢痕,影响美观。
相关中医疾病: 蠼螋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见于建筑工人及学生群体。
病因-总述:
造成隐翅虫皮炎的主要是毒隐翅虫,这种虫子常栖息于草木或石下,昼伏夜出,在灯下飞行,以8~9月间活动最甚。该虫的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当该虫叮咬皮肤,或在皮肤爬行时被拍击或压碎,均可导致毒素与皮肤接触引发皮炎。
症状-总述:
皮疹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颈、胸、背、上肢、下肢等,各年龄及性别均可受侵,且皮损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毒虫的种类、数目和机体的反应状态。
症状-典型症状:
症状较轻者仅表现为红疹或水肿性红斑,通常数天即可消退。严重者皮损会逐渐发展,出现水疱、脓疱,甚至发生皮肤浅层坏死,有时因搔抓还可出现皮肤糜烂,痊愈后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或浅层瘢痕。患者常同时存在皮肤瘙痒、灼热疼痛感。部分患者还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症状-并发症:
浅表淋巴结肿大。
检查-预计检查:
本病通常仅需进行皮肤检查,严重者可能需要全身检查及某些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机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皮肤检查主要观察皮损的表现及发病部位,部分严重患者,由于感染或病变扩散,可能会存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对病变严重患者,可能需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清免疫学等检查,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发病特点、患者生活环境、隐翅虫接触史,结合身体暴露部位的典型皮损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患者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皮肤糜烂、组织坏死等皮损表现,也常自觉瘙痒和疼痛,愈合后会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本病的皮损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且患者多有明确的接触史。
2、急性湿疹
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栗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有时由于搔抓可出现皮肤糜烂或继发感染。患者自觉瘙痒剧烈,一般无隐翅虫接触史。通过临床表现和病史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主要通过药物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接触毒液发生皮炎后,首先用清水冲洗,之后可选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1:10聚维酮碘溶液湿敷。红斑损害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等,还可使用蛇药片,加水调成糊状局部外用。有感染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2、全身用药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等;皮损广泛者可短期、小剂量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蛇药片、莫匹罗星软膏、氯苯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
治疗-治疗周期:
隐翅虫皮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过积极的治疗,数周后,大多数患者可逐渐好转、痊愈,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隐翅虫皮炎的皮损若护理不当,容易继发感染,痊愈后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浅层瘢痕,影响美观。
预后-自愈性:
症状较轻的患者有一定自愈性。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地护理,通常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因此尚无确切治愈率数据。
预后-复发性:
若治疗不彻底,或痊愈前再次接触隐翅虫,则有复发可能。
日常-总述:
日常注意皮肤清洁、护理,远离蚊虫较多的环境,并观察用药后皮损的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由于皮损表现或者瘙痒等不适,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安慰,患者也可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途径转移注意力,以缓解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了解药物的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需停药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药物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损部位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用药后局部皮损有无好转,是否出现皮肤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当治疗效果不佳,皮损面积不断扩大,或者出现严重的感染时,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证机体营养摄入。
2、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食、蛋类等。
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机体代谢。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皮肤,加重瘙痒不适。
2、避免吃鱼虾海鲜等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3、戒烟禁酒,以防影响皮肤恢复。
预防措施:
注意生活环境卫生,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消灭隐翅虫的生存地。夜间关好纱窗和蚊帐,当虫子落到皮肤上时小心吹赶,不要在皮肤上将虫打死或压碎,均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