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阴茎癌疾病英文名称: penile cancer疾病概述: 阴茎癌(penilecanc...
养生
疾病名称: 阴茎癌
疾病英文名称: penile cancer
疾病概述:
阴茎癌(penilecancer)是一种发生于男性阴茎部位的恶性肿瘤,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包茎、包皮过长、HPV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阴茎肿物、阴茎破溃、疼痛、异常分泌物等临床表现。目前,手术切除病变是主要且有效的方法,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放化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不确定是否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肿瘤科
常见症状: 阴茎破溃、疼痛、异常分泌物、排尿异常
主要病因: 不良卫生习惯、包皮垢、包茎、包皮过长、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磁共振、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日常生活中男性发现自己阴茎有异常变化时,应该积极就医咨询,及早诊断早期采取干预治疗,以免病情进展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关中医疾病: 翻花下疳、肾岩翻花、翻花疮、肾岩
临床分类:
阴茎癌分类及分期法较多,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阴茎癌的分期如下:
Ⅰ期:肿瘤局限于阴茎,无明确的淋巴结转移。
Ⅱ期:肿瘤局限于阴茎,有阳性淋巴结转移。
Ⅲ期:肿瘤局限于阴茎,有不能切除的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播散侵犯到会阴及身体远处。
流行病学-传染性:
阴茎癌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资料显示,阴茎癌发病率为0.1~7.9/10万人。欧洲的发病率为0.1~0.9/10万人,美国为0.7~0.9/10万人,其他地区如亚洲、非洲和南美,发病率则高达19/10万人。
流行病学-死亡率:
确切的死亡率尚无准确数据可供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发病年龄各地区亦不尽一致。欧美各国发病年龄较大,40岁以前很少发病,50~60岁为发病高峰。我国发病年龄提前,40岁以前占28.6%。41~60岁 为高峰,平均发病年龄49.1岁。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目前趋于稳定。
病因-总述:
阴茎癌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包茎、包皮过长、HPV感染等有关。包茎和包皮过长蓄积的包皮垢是阴茎癌公认的危险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包茎或包皮过长导致局部经常性炎症刺激,日久可能导致阴茎局部细胞变性恶化。
2、癌前期病变可恶化成阴茎癌,常见的如干燥性龟头炎、阴茎海绵体角化和阴茎鲍温病、阴茎乳头状瘤、凯拉增生性红斑、表皮内鳞状细胞癌、巨大尖锐湿疣、阴茎黏膜白斑等。
3、继发性阴茎癌较罕见,目前临床发现发生原发性肿瘤的部位有膀胱、前列腺、直肠、睾丸及阴囊,主要转移途径可能是经血行或淋巴管。
4、人乳头瘤病毒(HPV)有多种类型,其中一些HPV感染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关。当感染不被清楚,持续存在引起炎症,甚至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在所有阴茎癌中,近一半的患者都存在HPV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没有接受切割包皮治疗的包皮过长、包茎人群。
2、吸烟酗酒、免疫力低下的人发生癌症的风险增加。
3、有多个性伴侣,患有生殖器疣或其他性传播性疾病。
症状-总述:
患者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的黏膜上可触及结节或肿块,包皮口常有脓性、血性、恶臭分泌物流出。肿物可出现溃疡、疼痛。
症状-典型症状:
1、包皮可上翻者,阴茎头部可见红色斑块、丘疹,肿块为质硬、中央溃疡边缘不整、菜花样肿瘤,经久不愈的糜烂、敷有脓性分泌物,有刺痛或烧灼痛,有恶臭。
2、包茎病人的早期癌常不易发现,隔着包皮触及到肿块的患者,包皮口有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刺痒疼痛。晚期癌肿可从包皮口长出或穿出皮肤,侵犯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
3、病变晚期的患者有远处转移,可出现相应症状,如消瘦、贫血及食欲不振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阴茎癌属于恶性肿瘤,当其发现转移时,可累及多个器官,并发多个部位的疾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肝、骨。
症状-伴随症状:
阴茎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可伴有淋巴结质硬、固定、无压痛等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阴茎出现异常的肿物。
2、既往发现阴茎有肿块,近期有增大的倾向。
3、阴茎出现溃疡、疼痛等不适。
4、患者阴茎上有异常的分泌物,且伴有臭味。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阴茎有肿块,或者自觉有不适症状,可于男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阴茎有疼痛感吗?
3、阴茎有异常肿块吗?
4、用手触摸或者按压时有没有感觉到异常?
5、您有没有治疗过?治疗过程怎么样?效果如何?
6、您既往感染过HPV(人乳头瘤病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阴茎为什么会出现病变?
2、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是阴茎癌吗?到哪个时期了?
3、该怎么来治疗我的疾病呢?
4、药物治疗会有效吗?需要做手术吗?
5、该病会不会影响我的生育能力呢?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阴茎进行仔细的检查,初步判断病情的一般情况,还会对全身多个部位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判断有无转移病灶。还会建议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超声等辅助检查来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用肉眼观察患者阴茎的状况,判断有无异常。如存在肉眼可见的新生物,医生会注意观察其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溃疡、分泌物等。还会用手触摸判断有无压痛,以及活动度、软硬等。此外,对于怀疑为癌症的患者,医生会对其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进行触摸,以初步判断有无转移。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提供诊断、分期和预后信息,以及评估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情况。
2、血常规
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析检查,可判断其是否有感染。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医生在阴茎患者表面进行局部麻醉,取患者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对于可能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可进行淋巴穿刺活检。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对患者进行该检查主要是为了评估是否发生了肺转移。
2、B超、CT
可探查腹部及肝脏的转移肿块。
3、淋巴造影
对确定有无淋巴转移有重要意义,转移者受累淋巴结表现为边缘性充盈缺损。腹股沟深部的前哨淋巴结首先被转移,病理检查及造影的阳性率高。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上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阴茎的病灶,结合组织病理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做出诊断。诊断的过程中医生会注意与其他有相似症状的阴茎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阴茎乳头状瘤
可发生于包皮,阴茎头及冠状沟等处。初发为一小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呈红色或淡红色,质地较软、生长缓慢。继发感染者,可有恶臭分泌物,临床易误诊为阴茎癌,可由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2、阴茎结核
患者有泌尿生殖系结核病史,病变多在龟头系带处。初期为红色疱疹,以后呈浅溃疡,而溃疡周围硬韧,基底部为肉芽组织,有时溃疡扩大或造成龟头坏死。依据患者的病史和病理检查可进行鉴别。
3、阴茎纤维硬结症
本症为慢性纤维组织增生,在阴茎海绵体也有形成肿块、阴茎弯曲等变化,易与阴茎肿瘤相混,两者应注意鉴别。纤维硬结症多发生于阴茎海绵体,以局部纤维结节为主。虽然肿块硬韧,境界也不清楚,但较癌肿肿块硬度差,增长也缓慢,而且表面尚光滑,有一定的活动性,一般很少形成渍疡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阴茎癌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部分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手术、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措施,以争取取得良好的预后。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的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胸苷酸的类似物,能够通过抑制胸腺嘧啶合成来阻断DNA的合成。外用5-氟尿嘧啶已作为阴茎龟头原位癌的局部治疗手段。
2、咪喹莫特是一种四环胺,兼具抗病毒和抗肿瘤特性。咪喹莫特可以用来治疗包括原位癌在内的多种癌前病变。
治疗-相关药品:
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切除病变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病理和分期决定选择保留阴茎手术、阴茎部分切除术和阴茎全切除加尿道阴部造口术。
2、阴茎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距肿瘤边缘至少2厘米以上正常组织。因常伴有感染,手术前最好先抗感染治疗1周。
3、对于腹股沟无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目前不主张常规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如活检证实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或清扫术。
治疗-放化疗:
1、放射治疗
适用于阴茎癌较小,表浅,未侵犯海绵体,无淋巴转移,需要保持性功能者。对阴茎癌放射治疗有争议,可能会有感染、坏死、尿道狭窄及尿瘘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在博莱霉素配合下行放疗效果良好。放疗亦可作为淋巴切除术后或晚期病人的辅助治疗。
2、化学治疗
博来霉素、顺铂、甲氨蝶呤等对阴茎癌有一定的效果。患者可遵医嘱进行外敷、注射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阴茎癌的治疗周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等综合而定。每个患者可存在明显的差异。部分患者需要数月的治疗,有的患者可能需要数年。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阴茎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时期、治疗方法,患者年龄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一般肿瘤局限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可达70%~80%。若发展到晚期,特别是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5年生存率较低。
预后-危害性:
1、不经积极治疗,阴茎癌会影响患者的性功能。
2、癌细胞会有扩散的可能,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部位,危及患者的生命。
预后-自愈性:
阴茎癌不会自愈,需要积极的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早期阴茎癌通过积极的手术、放化疗等可治愈。晚期的患者可经积极的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治疗。
预后-治愈率:
确切的治愈率尚无明确数据可供参考。一般来讲,早期癌可通过手术治疗,治愈率达70%~80%。
预后-根治性:
癌细胞没有扩散者,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可根治。
预后-生存周期:
阴茎癌对于患者的正常寿命可有一定的影响,实际的生存周期要根据实际病情的严重程度、癌症的病理分型等综合而定。如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有20%~ 30%,如不治疗一般在2年内死亡。
日常-总述:
良好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心理护理:
该病累及男性阴茎,患者往往由于担心自身的病情,而出现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日常生活中家属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疑虑。在生活上尽量做到体贴关怀,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患者丢掉思想包袱,振作精神,让患者能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日常生活中注意监测,如有严重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恢复期间,建议患者减少运动,避免拉伸和震荡阴茎。
2、家属帮助患者活动手、腿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日常生活中加强皮肤护理,如汗多内衣易被渗湿,家属应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保持衣裤和床单清洁、干燥,让患者保持舒适。
4、建议着宽松的内裤,以免挤压阴茎。
5、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监测自身的体温,同时注意疼痛的程度、范围、性质等有无明显的变化。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监测自身的血压等。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谨遵医嘱按时复诊:
1、保留阴茎的患者
(1)在治疗第1~2年每2个月复查一次.
(2)治疗第3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
(3)治疗第4~5年每6个月复查。
2、阴茎全切的患者
(1)在治疗第1~2年每4个月复查一次。
(2)治疗第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
(3)治疗第4~5年每12个月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出血较多,特别是淋巴切除术患者出血危险性更大,患者及家属应当充分观察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有条件的患者可自行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患者每一小时作一次深呼吸,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
3、手术后有较长时间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患者向医生了解药物用量及副作用,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蛋类、奶制品、肉类、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家属可给予患者色鲜、味美的饮食,可少食多餐,增加食欲。
3、可适当进食含有纤维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同时还应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尿路。
饮食禁忌: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烟酒也是尽量不要接触,这些食物和物质容易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病情。
预防措施:
1、由于阴茎癌的发生与包茎或包皮过长有关,所以对有包茎的男性,在儿童期即行包皮环切术。
2、对包皮过长者,应经常翻转包皮进行洗澡,保持冠状沟处清洁,若上翻有困难者,也应及早行包皮环切术。
3、避免HPV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阴茎癌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